1892年,福建閩侯市乙個貧苦農民家庭,誕生了乙個命運多舛的男孩,名叫陳昌傑。
家庭的貧困迫使他的母親在他剛出生時將他遺棄在村里的祠堂裡。 幸運的是,他的兄弟姐妹不忍心丟下這個剛出生的弟弟,偷偷把他帶回家。
於是,陳昌傑得到了乙個綽號“皮卡”。
陳昌傑從小就表現出出眾的智慧,兩歲就已經能讀寫。 在私塾裡,他的老師田春安看到了他的潛力,對他讚不絕口。
即使他的家庭太窮而無法繼續學業,老師也免費教他,並資助他上一所師範學校。 陳昌傑對老師們的好意深表感謝。
進入青年時期後,他在保定軍校學習,結識了好友傅作義。
初次相識的兩個人,成為了彼此的好朋友,他們一起奮鬥、一起奮鬥,也因為政治觀點不同,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畢業後,陳昌傑在傅作義的推薦下進入了閻錫山的軍隊。 他勤奮好學,在軍隊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只用了11年時間就從一名普通士兵晉公升為師長,後來成為蔣介石的將領之一。
他的勇敢和勇氣在軍隊中廣受讚譽。 在1937年的平星關勝利中,他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有了響亮的綽號——“長生將軍”。
陳昌傑曾因軍令糾紛與閻錫山意見相左,被免職。 他因此非常生氣,於是帶著警衛營來到了綏遠,與好友傅作義匯合。
然而,情況在不斷變化,即使是最好的兄弟也無法倖免於政治分歧的考驗。 解放戰爭最後階段,傅作義極力推薦陳昌傑擔任天津防衛司令員。
陳昌傑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向朋友們發誓,要保衛天津至死不渝。 然而,解放軍的攻勢如此強大,以至於在短短兩天內,天津幾乎淪陷。
陳昌傑焦急地打電話給**向傅作義求助,得到的卻是一句冷漠的一句話“堅持下去,有辦法”。 最終,天津在槍林彈雨中攻克,陳昌傑的命運也是悲慘的。
陳昌傑在獄中經歷了戲劇性的轉變,從乙個英武勇猛的將軍變成了乙個溫文爾雅的“儒家將軍”。 他深知共產黨的寬大政策,明白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
於是,他選擇放下心中的仇恨,主動接受轉變,與管理員密切合作,希望早日重獲自由。 然而,令他憤怒的是,他後來得知他的朋友傅作義已經成功地改變了立場,成為共產黨起義的將軍。
這個訊息與他自己作為囚犯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覺得自己被朋友欺騙了,變成了乙個倒霉的傻瓜,所以他陷入了自我挫敗的狀態。
1959年,陳昌傑被貢德林戰犯管理中心特赦,重獲自由。 然而,他與朋友的友誼並不像以前那樣持久。
陳昌傑可能會問自己,自己的命運是否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至於傅作義,他只會苦笑一笑,不再去想這個昔日閨蜜帶給他的荒誕生活。
02 淚流滿面的陳昌傑最初與其他國民黨將領一起被關押在“公德林”監獄。 在獄中,他抓住一切機會學習,一到讀書時間,他就會躲在乙個安靜的角落裡,懷裡抱著一大摞馬克思主義和***的著作,專心學習。
陳昌傑是自學成才的戰俘,他的學習態度深受杜玉明的讚賞。 通過自己的努力,他贏得了戰俘的尊敬和愛戴,也獲得了“理論家”的稱號。
他總是主動承擔最髒、最累的工作,為戰俘樹立了好榜樣。 沈醉嘲笑他是“活寶”,但他認為勞動對身體有好處。
同時,傅作義也意識到大勢已去,早在1948年,他就暗中聯絡解放軍,準備率領部隊向城城投降,以保住第一線生命。
** 他曾承諾,只要傅作義同意和平解放,他就會保留部分軍隊,並赦免他的戰爭罪。 不過,因為傅作義手下有一支**軍,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直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突然攻占天津,傅作義才意識到大勢已轉,最終選擇投降,這樣北平才能和平解放。 此後,傅作義多次拜訪***,受到高度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確實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為傅作義——水利部部長安排了合適的職位。 果不其然,1952年,傅作義接任了這個職位。
十年後,陳昌傑獲釋,成為首批被赦免的戰犯之一。 原來,傅作義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地為他們奔波,這超出了陳昌傑的預料。
他被朋友的和解所感動,出獄後立即去看望***,照顧他,讓他回到上海與家人團聚。 國民黨三位高階將領的命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因為他們在關鍵的歷史時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03 陳昌傑的人生轉變:從戰犯到歷史的見證人 1956年,傅作義在一次重要的黨內高層會議上正式提出釋放陳昌傑的要求。
他說,陳昌傑與他有過多年的戰鬥經歷,從另乙個角度看,他也可以看作是前罪犯。 陳昌傑只是在最後一刻對前線的認知有所偏差,他選擇站在共產黨的立場上。
他請求對陳昌傑等人寬大處理。 在會上,**明確表示將批准對表現良好的戰犯進行批量特赦。 三年後,1959年12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之際,戰犯管理研究所決定特赦首批10名思想改造、表現積極的戰犯。
其中有陳昌傑、杜玉明、王耀武等老將領。 在發布儀式上,當聽到他的名字時,陳昌傑忍不住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他感謝戰犯管理局給予他的寬大處理。
**親自與陳昌傑見面,詢問他的想法和意圖。 陳表示希望回上海與家人團聚,並立即答應了他的要求,並告知陳作義這些年來一直在為他申訴和求情,我們應該原諒他的行為。
陳對傅作義的這一行為表示感謝。 最後,建議陳昌傑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手稿,作為歷史的見證。 這個建議給了陳昌傑乙個新的人生方向。
出獄多年後,作為上海政協文化史委員,他留下了30多萬字的筆記,物質價值很重。 改革開放後,戰犯管理研究所權衡歷史,恢復了陳昌傑的名譽,並在上海舉行了他的骨灰儀式,他終於得到了姍姍來遲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