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還在,雲什麼時候會回來? ——主席詩意的統一呼喚 這首名為《臨江仙人》的詩,曾是主席寫給蔣介石的,表達了兩岸暗談統一的願望。
1965年,雙方就統一問題秘密會談,就蔣介石提出的六項要求達成共識。 但是,為什麼兩岸還沒有實現統一呢?
主席的號召至今仍迴盪在人們的心中。
蔣介石)一世。國民黨與共產黨"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共成立新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戰敗。 雖然近代史上的兩個重要人物,*和我,從那以後就沒有見過面,但我們並非完全沒有交流。
我曾經懷揣著“收復大陸”的東山再起的夢想,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意識到“大陸沒有希望”。 在國際上,我從未承認過“**”的存在。
關於兩岸統一,蔣介石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 1965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李宗仁回到祖國。 李宗仁是誰?
他曾經是一等將領,也是蔣介石上戰場後的傳奇人物。 戰敗後,李宗仁流亡美國。 1965年7月,他終於帶著妻子回到了北京。
在北京,他受到了包括主席在內的領導人的熱烈歡迎。 在歡迎李宗仁的宴會上,許多退伍軍人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
程謙說:“希望大家能把祖國放在第一位,把晚祭作為重中之重,早日醒來,堅決.......回到祖國”我希望今後能再舉辦一次宴會,像今天歡迎李鍾仁先生一樣歡迎他們。 ”
蔣介石父子在得知李宗仁回國後,認為時機成熟,開始行動。 蔣經國派親信通知曹舉仁,邀請他到台灣商討“大事”。
曹舉仁對這一天盼望已久,一時間喜出望外。 他直接飛往北京,立即與中共領導人接觸,開始討論談判大綱。 大綱確定後,他急忙趕往香港,等待蔣經國的到來。
不管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我們等這個秘密談話已經太久了。 那麼,曹菊仁是誰呢? 這個扮演國民黨和共產黨“密使”角色的人,到底是什麼來歷?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民黨和共產黨都在尋找合適的信使。 他必須有在兩黨都有發言的能力,但他不能是國民黨黨員或我們黨員。
經過努力,兩黨終於找到了合適的人選——新加坡《南洋商報》特約記者曹菊仁。 曹舉仁是有文化的人,有一定的政治活動能力,與兩黨都有交往,口碑不錯。
他既不屬於國民黨,也不屬於共產黨,沒有在新中國政權工作,也沒有在台灣任職,所以他是理想的中間人。
曹菊仁:作為戰地記者,他不僅記錄歷史,而且以實際行動推動國民黨和中共之間的合作。 50年代中期,他兩次被蔣介石找上門,商討與共產黨的溝通,他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為祖國統一而努力。
1956年7月,曹舉仁到北京進行採訪,但他不僅僅是一名記者,他還成為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重要“中間人”。 總理三次會見他,其他領導人也多次陪同,明確表示國民黨和中共可以第三次合作。
曹舉仁向台灣方面傳達了情況的細節,開始了長達10年的“秘密使節”在海峽兩岸之間來回奔波的工作,為實現國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曹舉人通過秘密傳播情報,為我們黨爭取了與國民黨舉行第三次國共合作磋商的機會。 我黨派全國政協委員張世釗先生赴臺,在雙方的積極推動下,磋商正式開始。
我黨提出了四個具體的合作條件,但蔣介石不同意,認為時機不成熟,談判最終失敗。 雖然我嘗試了兩次,但我沒有成功。
直到1965年夏天,事情才有了轉機,國民黨前二號人物李宗仁回到大陸,受到我們黨的熱烈歡迎,這讓蔣介石父子認為時機已經成熟。
張士釗將蔣介石與曹舉仁的會談記錄在《國民黨與共產黨談判史綱要》中。 曹舉仁首先介紹了我黨的情況,雙方一一討論、談判。
最後,經過多次協商,蔣介石提出了六個條件。 曹舉仁在和談後非常激動,他立即向**匯報了情況。 他認為,合作應該沒有問題,祖國統一大業指日可待。
這六個條件包括“蔣介石回國後繼續擔任國民黨主席”和“台灣現任文武官員的級別和待遇不變”。 這些條件不是不合理的,也不是刻意為難的,但美國並不滿意。
原來,它還寫著“台灣不接受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台灣的海軍和空軍將被納入北京的控制之下”。 美國堅決反對這些條件,並繼續對臺灣施加壓力。
1965年10月,一位國民黨人士提出國民黨和共產黨再次合作,但這激怒了蔣介石,他被開除黨籍。
隨後,大陸局勢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第二年大陸的浪潮一度波及台灣,這讓蔣介石對國民黨與共產黨恢復談判的疑慮更加深,最終直接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親自拒絕了先前與曹居仁談判的六個條件,這導致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三合作”和“秘密統一談判”計畫正式破裂。 但是,祖國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和神聖職責。
我們深信,國家終將統一,也一定能夠實現統一。 中華民族有著空前堅強的決心、堅定的意志和強大的能力,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我們實現國家統一的步伐。
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可分割,統一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