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它被限制在半島的一角?
啟示錄元真文章的標題編號。
朝鮮人的起源尚無定論,但據推測,他們可能起源於北方大陸,屬於蒙古人種。 雖然韓語是南韓的通用語,與蒙古語有關,但它也與日語有許多相似之處。
起源於西元前3000年和地子朝鮮時期的古朝鮮曾經繁榮昌盛,但歷史事實表明,它不是朝鮮人祖先的起源,而是古代中國政權的乙個分支。
西元前108年,漢武帝成功平定了魏蠻朝,在該地區建立了樂浪、宣蘇、臨屯、鎮樊四郡,從而直接統治了朝鮮半島的大片地區。
此時,在朝鮮半島南部,逐漸形成了馬漢、本漢、晉漢三個土著部落群體,被稱為“三韓人”,他們就是今天朝鮮人的祖先。
那麼,南韓叫什麼名字呢? 答案當然是三個部落群體——薩姆漢。
大約在公元 3 世紀,馬漢地區出現了乙個名為百濟的統一國家。 這個國家的建立源於一部分扶餘人向南方遷移,成為百濟的上層階級,而馬漢人則成為百濟的下層階級。
與此同時,陳漢地區的乙個西魯部落建立了乙個統一的國家,稱為新羅,樸、習、金三個姓氏是最大的王室。 至於本漢,他們建立了乙個叫做Gayage的小國。
427年,高句麗迫於壓力遷往平壤,並控制了朝鮮的大部分地區。 公元532年,新羅消滅了伽耶金,朝鮮半島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足的局面,這一時期被稱為“三國時期”。
在中國佛教和漢字文化的影響下,三國雖然都信佛、用漢字,但領土擴張在古代始終是主流。 於是,三國為肥沃的漢江流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三國時期,高句麗雖然佔據了最大的領土,但由於忙於與中原王朝作戰,無法集中精力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新羅是第乙個脫穎而出的人。
自6世紀以來,新羅多次贏得對外戰爭。 首先,新羅與百濟聯合從高句麗手中奪回了漢江上游的控制權,然後在 554 年對百濟發動進攻,成功奪取了漢江下游的控制權。
到 562 年,新羅消滅了雷納,並將佤軍趕出了半島。
公元7世紀初,新羅的崛起引起了高句麗的不滿。 在擊退隋朝的入侵後,高句麗與百濟聯合對新羅發動進攻,封鎖了新羅通往中國的道路。
新羅不能坐以待斃,向唐朝求助。 然而,唐朝三次進攻高句麗都失敗了,於是它改變了策略,先攻打百濟。 公元660年,唐朝與新羅聯手攻占百濟,百濟滅亡。
然而,百濟王室向佤國求助,唐新羅聯軍在663年的白江口戰役中成功擊敗了百濟和佤國的聯軍。
在摧毀百濟和高句麗後,唐朝在平壤建立了安東保護國進行直接統治,並試圖將新羅置於其管轄之下。
面對唐朝的壓力,新羅挺身而出,帶領前高句麗和百濟家園的百姓起義。 唐朝不得不撤退,安東護國遷至遼東。
幾年後,新羅成功統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結束了持續了800多年的局面,為朝鮮和南韓未來的領土奠定了基礎。
最終,唐朝只能接受這個事實,將新羅視為朝貢國。
新羅將首都設在慶州(慶州),遵循唐朝制度,實行第一次中央集權,將國家劃分為九州,同時在重要地區實施“孝京五制”。
788年,新羅還建立了科舉制度,以鼓勵學習儒學。 此外,新羅的海外**也相當活躍,商船頻繁穿梭於唐朝和日本之間。
公元7世紀末,東北的索莫亞卡開始崛起,在曾經繁華的高句麗地區建立了渤海王國,成為新羅的新鄰居。
公元9世紀,新羅受到農民起義和政治動亂的打擊,開始衰落和**。 900年,甄宣率農軍占領全羅和慶尚道,創造了“後百濟”。
然後,在 903 年,龔氏是新羅貴族的後裔,征服了江原道和京畿道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太封王國。 由於太封王國占領了高句麗的舊地,因此也被稱為“後高句麗”。
與仍然存在的新羅一起,朝鮮半島進入了“後三國時期”。
918年,龔氏推翻高句麗,建立高麗,次年遷都開城。 為了與高句麗區分開來,這個新國家被稱為“王的高麗”。
十年後,即935年,新羅的最後一位國王在後百濟的進攻下向高麗投降,並與高麗締結了世代聯姻。 隨後,在936年,高麗摧毀了高白溪,再次實現了朝鮮半島的統一。
儘管高麗取得了勝利,但它始終面臨著契丹人的威脅。 926年,渤海王國被契丹人摧毀,從此,契丹人開始對高麗進行數次入侵,其中第二次甚至洗劫了開城,迫使高麗成為契丹的朝貢國。
然而,高麗並沒有被契丹的威脅嚇倒,1018年,契丹第三次入侵被高麗擊敗後,契丹失去了進攻高麗的勇氣。
11、12世紀之交,契丹帝國已經衰落,女真人開始入侵高麗。 1104年,完顏女真人進攻咸鏡道的東女真人時與高麗發生衝突。
然而,在1107年,高麗採取了先發制人的策略,對女真人發動了進攻,成功遏制了女真人的入侵。 然而,在1127年,女真人建立的晉國吞併了遼國和宋朝後,其勢力迅速壯大,高麗知道自己無法抵抗,最終不得不承認晉國為其附庸。
在12世紀末的高麗,軍事指揮官的獨裁統治成為常態。 1196年,武將崔仲家族憑藉實力獲勝,經過60年四代獨裁統治,國王完全被忽視。
然而,蒙古的崛起改變了一切。 1216年,蒙古人和高麗同意聯合進攻契丹,契丹投降後,高麗也進貢。 然而,在 1231 年,蒙古人以他們的使節被殺為藉口襲擊了高麗並圍攻了開城。
高麗無法抵抗強大的蒙古軍隊,最終在1258年被推翻,高麗國王投降,向蒙古人投降。
元朝統治高麗,建立鄭東省對日作戰。 他雖然保留了高麗王的地位,但也允許高麗王娶蒙古公主,並將太子送往元朝作為人質,從而加強了高麗貴族的蒙古化。
然而,隨著元朝的滅亡和明朝的建立,高麗獨立了,統治階級內部也出現了乙個**,有人堅持追隨殘餘的元朝,而另一些人則主張與明朝有血緣關係。
1388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派兵到邊境,目的是收復原本屬於元朝的鐵嶺以北和以東地區。 然而,高麗親元派堅決抵抗,派李成桂進軍遼東。
李成貴發現明軍勢不可擋,於是發動政變,流放親元王和大臣。 1392年,李成桂篡位,建立了彝王朝,明朝賜名為“朝鮮”,又稱李朝。
李朝統治了500多年,一直持續到1910年。 李朝是明朝的忠實臣民國,採用與明朝相同的新儒家學說,拒絕佛教。
1440年,朝鮮世宗大王借用漢字創造了漢字,但直到20世紀,由於知識分子對漢字的懷念,韓文才真正普及和使用。
在彝族時期,朝鮮建立了一支海軍,並於 1419 年遠征對馬島以摧毀日本侵略者的巢穴。 從14世紀後期開始,李朝和女真人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大大擴充套件了他們的北方領土。
到 15 世紀,南韓領土達到了大約 22 的歷史最高點10,000平方公里,以鴨綠江和圖們江為界,劃分中朝邊界,並將首都遷至漢城。
明朝也確認了這個邊界,此後一直沒有改變。
15世紀末,朝鮮的黨派紛爭愈演愈烈,朝廷內部矛盾重重。 到16世紀末,當朝鮮的黨派紛爭愈演愈烈,軍備逐漸放鬆時,日本基本上完成了統一,開始覬覦中國和朝鮮。
1592年,日本軍事領袖豐臣秀吉出兵15萬入侵朝鮮,臨津偉大衛國戰爭爆發。 在年輕的日本將軍加藤清正率領下,他們的軍隊不堪重負,入侵了朝鮮的大部分領土,迫使善祖國王逃離義州並向明朝求助。
同年,明朝軍隊在李如松的帶領下,高舉民族義旗,渡過鴨綠江,抗日援朝。 1593年,明朝聯軍成功擊敗日軍主力,先後收復平壤、開城、漢城,朝鮮大半部分也被收復。
豐臣秀吉的侵略野心並沒有因為河船艦隊的勝利而減弱,1597 年,他再次派出一支龐大的陸路和水路軍隊進攻朝鮮。 然而,在明朝和朝鮮著名將領李舜臣的聯合抵抗下,日軍多次在海戰中被擊敗。
雖然在1598年,李舜臣和明朝老兵鄧子龍在呂梁之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在這場戰役中,他們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不久之後,豐臣秀吉在絕望中去世,日軍最終撤出朝鮮。
經過明朝和朝鮮軍隊七年的英勇抵抗,他們成功地驅逐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豐臣秀吉征服中國和朝鮮的野心。 然而,在驅逐日本後不久,朝鮮就被女真人入侵。
1627年,建州女真後晉入侵朝鮮,朝鮮軍隊戰敗,國王被迫逃往江華島。 最終,朝鮮承諾在後晉和明朝之間保持中立,以確保自身安全。
1636年,後晉改名為清朝,要求李朝服從和進貢。 朝鮮堅決拒絕,但在絕望中,清朝發動了另一場戰爭。 然而,朝鮮不是清軍的對手,1637年,朝鮮被迫投降,向清朝進貢,同時也與明朝斷絕關係。
然而,即使在明朝滅亡後,朝鮮仍繼續使用明朝的年號,直到20世紀初。 朝鮮遭受了兩次外國入侵和踐踏,人口大幅減少,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
到18世紀末,人口從戰後的500萬恢復到900萬。 19世紀以後,清朝開始衰落,但朝鮮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堅持認為清朝作為朝鮮的宗主權國,應該對朝鮮的對外關係負責。
因此,西方人稱南韓為“隱士之地”。 在此期間,朝鮮興起了東學黨運動,並盲目地排外。
1871年,美國海軍抵達漢江口,朝鮮炮擊,迫使美國撤退。 1875年,日本入侵朝鮮,朝鮮進行了反擊。
然而,在1876年,朝鮮最終被迫簽署《江華條約》,日本獲得了在朝鮮的貿易和治外法權,南韓的主權開始受到侵犯。
此後,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奧匈帝國等西方列強也與朝鮮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1882年,朝鮮發生了一場針對日本及其培養的叛徒的兵變,清朝和日本都派兵干預。
最終,日本獲得了與清朝相同的駐軍權,為進一步侵略朝鮮做準備。 1884年,朝鮮啟蒙派主張向日本明治維新學習,並策劃與日本大臣的政變,最終被袁世凱率領的清軍鎮壓。
1885年,清朝和日本同時從朝鮮撤軍。
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學起義,導致了清朝與日本的干涉和衝突,最終導致了甲午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清朝遭受了慘敗,而日本則取得了勝利。
隨著清朝的失敗,朝鮮得以擺脫其控制,並藉此機會實現獨立,轉向日本的懷抱。
19世紀末,朝鮮更名為南韓,大韓帝國成立。 此後,為了爭奪對朝鮮的控制權,**和日本分別支援近在咫尺的部隊。
1904年,日本強迫朝鮮簽署《日韓議定書》,從而控制了南韓的財政和外交。 日俄戰爭後,日本完全控制了朝鮮,並於同年通過與美國達成協議獲得了吞併朝鮮的支援。
根據該協議,美國同意將朝鮮作為日本的保護國,而日本則承認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
從1906年到1911年,朝鮮爆發了一場志願運動,堅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侵略。 可悲的是,這場運動以失敗告終。
1909年,朝鮮義人安世根在哈爾濱刺殺了日軍駐韓司令伊藤博文。 1910年,日本以此為藉口,勾結以李萬勇為首的朝鮮漢奸,策劃並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使其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1918年提出的民族自決原則被南韓知識分子採納,他們簽署了《獨立宣言》,數十萬人在漢城街頭高呼獨立。
然而,日本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導致 6,000 多人死亡。 與此同時,朝鮮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日民族起義,但最終被鎮壓。
1919年,由李承晚領導的南韓**臨時**在上海的法租界成立,隨後遷至美國的夏威夷。
1937年和1941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略中國戰爭和太平洋戰爭。 在此期間,超過500萬朝鮮人被迫在日本的戰爭中服役,有些人甚至成為日本士兵。
然而,到 1945 年 8 月,日本已被擊敗。 隨後,蘇聯和美國分別以北緯38度線為界控制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和南部,並試圖接受美國、蘇聯、英國和中國的委託,但最終由於朝鮮的反對而失敗。
1947年,美國將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表決,但蘇聯拒絕表決。 在這種情況下,1948 年 8 月,美國支援南韓的李承晚建立朝鮮**; 9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金日成的領導下在朝鮮北部成立。
隨後,蘇聯和美國撤軍,朝鮮半島在北緯38度線被劃分為兩個對立的政權。 1950年,韓戰爆發,朝鮮決定進攻南韓,試圖統一半島,因為其先進裝備由蘇聯提供。
在這場戰爭中,朝鮮軍隊不堪重負,於6月占領了漢城,並將朝鮮軍隊壓縮到大邱和釜山地區。
7月,以麥克阿瑟為首的聯軍**公開介入朝鮮內戰,朝鮮軍隊被迫撤退到北緯38度線以北。 此後,李承晚主張越過北緯38度線,繼續向北,接近鴨綠江。
面對這種情況,10月,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要求,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以英勇無畏的精神援朝保衛家園,抵抗美國的侵略,援助朝鮮。
經過艱苦的戰鬥,戰線終於在北緯38度線附近穩定下來。
1953年,南北分界線的劃定標誌著韓戰的結束,朝鮮半島從此分裂為兩個獨立的國家:朝鮮和南韓。 儘管兩國都在積極尋求統一,但由於美國為了控制南韓而反對南北和解,統一的願望尚未實現。
然而,儘管困難重重,兩國仍保持著聯合國的成員資格。
戰後,南韓的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里,與預期相差無幾。 不僅如此,人民一貧如洗,政局不穩定,軍方政變頻頻,先後建立了六個共和國。
然而,自70年代以來,南韓的經濟發展一直與日本不相上下,人均GDP從1962年的87美元增長到1996年的10,548美元,創造了“漢江奇蹟”,位居世界第11位。
目前,南韓的人均GDP已經超過3萬美元,成為亞洲第四發達國家,但這一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與此同時,南韓的民族主義情緒極度膨脹,以至於得意忘形。
哎呀,這次文字又超出了預期。 關注啟示錄元真,帶你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