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哥永琪的獨子是綿一,你為什麼要守著皇陵
永琪沒能登上皇帝的寶座,既不是因為愛情,也不是因為皇后的地位,而是因為命運淺薄。 他去世時年僅25歲正值壯年,只有乙個兒子一女,兒子綿一死後不久就失去了父親,只有綿怡的存在成為永琪唯一的血脈延續。
為了保證綿怡能得到妥善照顧,乾隆帝將他帶到宮中撫養。 然而,綿逸卻因為靠近水而不受祖父乾隆的青睞,在宮中過著謹慎的生活,甚至還為皇帝的第十五子永炎(後來的嘉慶皇帝)和諸侯們當了伴。
成年後,綿一被嘉慶帝封為郡王,卻被派去守衛皇陵。 這讓人不禁疑惑,嘉慶帝是喜歡勉義,還是不喜歡他?
在王室中,權力和紛爭是常態,綿一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像乙隻迷路的羔羊。 雖然乾隆有很多繼承人,但永琪的損失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退。
然而,乾隆對綿一的愛,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 在年幼的綿一身上,乾隆沒有看到他所期望的智慧,也沒有贏得爺爺的喜愛。
所以,綿逸就像深宮中的無根浮萍,無人管。 不過,乾隆總是提醒綿怡,他的阿瑪是天生的智者,精通多種語言,擅長騎馬和射箭演算法,所以綿怡唯一的出路就是成為另乙個永琦。
他極力爭取乾隆的認可,用盡全身的精力討好乾隆,學習書法,背誦經文和歷史,以求得到乾隆的賞識。
乾隆四十九年,綿一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贏得了乾隆的青睞。 看著自己沾滿墨水的書法,乾隆感慨道:“你的書法造詣甚至比你阿瑪還要高,永齊全霞知道了,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
那一年,乾隆給他取名多羅貝爾。 勉義雖然不是很高興,但因為大哥永皇也早逝,長子勉德直接繼承了雍皇榮親王的爵位,小兒子勉恩被封為郡王,這兩項都比貝勒的等級高。
永琪生前被封為太子,綿一沒有繼承這個爵位,而是被降了兩級,只變成了貝勒。 在禮儀嚴格的清朝,衣服上的顏色和圖案,以及獎勵的數量都是按照等級來劃分的。
例如,在顏色的使用上,王子使用金黃色,皇帝使用紫色,而在銀色的情況下,王子比皇帝多。
乾隆年間,綿德、綿恩兄弟享有與皇室同等待遇,這反映在乾隆三十四年,當時他們被授予金韁馬鞍,等級與太子無異。
十年後,乾隆80歲生日那天,他給太子、格格和皇帝的孫子們送了紅包,皇帝的孫子鐘眠領到了五千兩,和太子和格格的賞賜一樣。 此時,綿安德已經死了,綿怡只有兩千兩。
勉恩以為自己是妃子,不能繼承永琪的爵位,但諷刺的是,勉德因為謀取私利而結黨被乾隆除名,而勉恩作為妾,卻被賜予太子爵位,還被派去管理各旗的事務, 深受乾隆的信任和重用。
儘管綿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乾隆去世時,他還是個小貝勒。 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時期,有乙個人一直陪伴在他身邊,他們之間的年齡差只有4歲,但代際差異非常大。
此人是皇帝永嚴的第十五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永妍的母親凌妃是乾隆最寵愛的妃子,她聰明機智,深受乾隆的喜愛。 在尚書坊讀書的時候,永顏注意到了綿一,慕一覺得這個侄子博學多才,文舞兩手,書法也好,很想和他一起玩,於是讓乾隆讓他做伴。
綿怡覺得有些奇怪,一般來說,陪侄子讀書的是叔叔,而不是陪叔叔讀書的侄子。 但永妍不顧一切,纏著綿怡每天陪他讀書,起初他們認真地坐在一起,一起讀書,討論書中的奧秘,分享他們的理解。
在永妍的帶動下,綿怡開始了一段童心未泯的時光,放風箏、捉蚱蜢、爬高樹、捉弄太監。
雖然只有綿怡乙個人,他可能不敢這麼放肆,但永彥就不一樣了,他是乾隆的寵兒,無論他想做什麼,都沒人敢阻攔他,就算有人抱怨,乾隆也只是說說而已,不會真的懲罰他。
對於綿逸來說,他是宮中可有可無的存在,只能低眉苦行,但既然有永顏的保護,過去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現在都得給他三分,他覺得自己的命才有價值。
綿怡盼望已久的郡王稱號,是嘉慶賜予的,他欣喜若狂,當即道謝。 不過,嘉慶可不是隨便賞臣的皇帝,他笑著對綿怡說道:“黃阿瑪剛剛去世,作為兒子,我應該去為他守墓,但我不能丟下清朝的百姓。
你是我最信任的親戚,你去清朝是為了履行你對阿瑪皇帝的孝順,所以你應該報答我。 綿怡聽到嘉慶的提議,臉色微微一變。 他本以為嘉慶已經提拔他封號,會安排他擔任重要職務,協助他管理政府,沒想到卻被派去守衛陵墓。
守墓是最忙也是最閒的崗位,嘉慶派他去,看來是大用處。
從小,綿怡和嘉慶就是什麼都聊不出的朋友,不管是打架嬉戲還是分享食物,兩人的關係都非常親密。 然而,今天的身份已經疏遠了他們。
作為皇帝,嘉慶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須得到尊重和服從,綿一只能選擇服從他的命令。 綿逸被派往紫禁城郊的青東陵墓,擔任古墓的守護者。
他的職責包括保持陵墓的清潔,定期檢查陵墓的結構,安排維修,監督太監和宮女**的貢品,以及編排乾隆生前喜歡的歌舞表演。
此外,他還需要在陵墓前哭泣,表達對祖先的懷念。 與京城的喧囂不同,清東陵只有一片荒蕪的墓地和綿怡的孤獨生活。
他每天齋戒沐浴,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心中充滿了不安和疑惑,不知道這位陵墓守護者的工作何時才能結束。
清朝東陵的守護者是綿怡,守墓四十一年,就像銀祺一樣,等待調回京城的日子很遙遠。 終於,在嘉慶六年,綿怡在清朝東陵過第二個春節的時候,接到命令,嘉慶要派雍正的十四弟銀玉的孫子雍朔代替綿怡,每三年更換一次。
綿怡欣喜若狂,卻不能馬上離開,因為嘉慶想在乾隆的喪期過後,去玉陵舉行釋放儀式,到時候他會帶著綿怡回京。
嘉慶雖然來到清東陵拜謾乾隆,但也關心綿怡的狀況,詢問陵墓的維護和綿怡的住處。
綿怡如實陳述,細緻細緻,嘉慶很滿意,以專心守墓為由,將他提拔為藍旗蒙古都城。 首都是旗幟的最高職位,管理軍隊和行政,是一等的成員。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綿怡大吃一驚,差點忘了感謝他,嘉慶也沒有責怪他,只是笑了笑,看著他驚訝的表情。 然而,命運對綿怡格外殘酷,在回京的路上,嘉慶大發雷霆。
犯了錯誤,被嘉慶降為乾隆玉玲的傅長安對嘉慶的做法不滿,說他身體不適,要求回京治病。 嘉慶臉色陰沉,他問隨行的大臣和綿一的意見。
大臣們沉默不語,綿怡觀察了一下氣氛,說道:“說不定他的腿疼真的很嚴重,不然他不會求.......”綿怡話還沒說完,嘉慶就把手裡的檔案扔在地上,怒吼道:“他只是找了個藉口離開青冬嶺,不是真的受傷了!
你太傻了,你能用腦子管理藍旗嗎? 你最好懲罰自己。 雖然綿逸被駁回,但嘉慶允許他繼續出庭。
半年後,嘉慶平息怒火,立他為蒙古首都正紅旗的統帥,並准許他進入內廷管理上廷事務。
嘉慶在位期間,綿一屢犯錯誤,甚至不小心選了名字,這激怒了嘉慶。 其中乙個錯誤特別嚴重,這讓嘉慶非常生氣。 嘉慶八年的一天,嘉慶的妻子,道光的生母,孝書皇后去世了。
為了埋葬皇后,嘉慶命令綿一等人將皇后的自貢埋葬在安長陵的地宮中。 不過,幾個月後,當嘉慶查閱相關文書記錄,發現最後的工序是“關石門”時,他忍不住皺了皺眉頭,問綿怡等人:“你們埋葬了皇后的紫宮之後,是不是要關上地宮的門?
那一百年後我被埋葬在**裡呢? 話音剛落,綿一等人就低下了頭。 嘉慶怒氣沖沖地砸了砸手裡的書,罵道:“混蛋!
我給你幾個月的時間來做這件事,但你做得不好,養你這群廢物有什麼用! ”
嘉慶帝懲罰了所有參與某事的人,綿怡的懲罰是最嚴厲的,因為綿怡無能,經常犯錯。 嘉慶皇帝決定讓他索要6年罰款,並解除他的所有職務。
不過嘉慶帝也沒狠,每年只扣半年的玉露,還留半年的錢給綿怡吃活,只要他扣除了六年的玉露。
不久之後,嘉慶帝聽說玉陵龍根殿損壞嚴重,去一看後發現木柱全都發霉腐爛,簡直就是豆腐渣專案。 雖然他記得綿一在看守陵墓的時候提過這個問題,但還是覺得綿一是在做實際的事情,所以他最終決定只對綿一處以3年的罰款。
綿怡的運氣似乎不太好,他的愚蠢行為再次引起了嘉慶的憤怒。 嘉慶十一年,綿一終於有了第二個兒子,他激動得立刻開始查字典和經典,給自己的小兒子取名。
本來,這是個好訊息,他希望把這個訊息告訴各族,向皇帝求賞。 可是,當嘉慶聽到這個訊息時,他的臉色瞬間變得很嚴肅,甚至握緊了拳頭,氣得渾身發抖。
原來,前一年,嘉慶曾下詔,規定自己兄弟的子孫必須由他命名。
原來,綿怡的次子出生於嘉慶年間,他自作主張給兒子取名,惹怒了嘉慶帝。 嘉慶認為,綿怡並沒有按照祖先的旨意取名,雖然取了怡子這一代,但“糸”二字應該用在後面,但綿怡用了旁邊的金字,違背了祖規矩。
宗仁府**只能恭敬地贊同嘉慶的觀點,稱其為“高評價”。 嘉慶當即公開批評綿一:“看來他不把我當近親,那好,我就成全他,讓他做乙個遠離朝廷的親戚。
以後他再也不用進宮了,只要在城外服侍我就行了。 然而,嘉慶的情緒變化異常迅速。 同年,綿逸被派往昭溪陵督導明塔的建造,發現墓地內的樹木被擅自砍伐、移走。
綿怡立刻向嘉慶表示對此事的不滿。 嘉慶對此非常高興,他對周圍的人說:“你看,我侄子還是很有用的。
他工作非常認真,一絲不苟。 所以,讓他回到法庭上。 ”
嘉慶十八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悲慘的事情,那就是皇帝的更迭。 這一天,天理宗林清宗的追隨者們偽裝成商人,悄悄潛入京城。
第二天太陽高掛時,他們來到了紫禁城門口,在太監劉德才的協助下,他們設法潛入皇宮,試圖推翻統治。 當時,嘉慶帝正帶著親臣和族人從承德避暑山莊回京的路上,突然接到宮裡傳來訊息,於是立即改道前往墓地。
最後,這些罪犯都被抓獲並斬首公開展示。 然而,對王室的恐怖和負面影響的程度是不可估量的,因為皇帝被迫帶著 200 多名追隨者逃離宮殿。
嘉慶帝因恐懼而陷入恐慌,面對朝臣的詢問,他猶豫不決,不知道是該去陵墓還是回宮。 他的目光落在了與他同行的族師們身上,他們都是嬌生慣養,卻沒有保護自己,所以覺得很危險。
嘉慶帝猶豫了一下,生怕在路上遇到盜賊殘餘,他問朝臣:“如果我回去,你們能保證我的安全嗎? 你能殺死所有的盜賊嗎? ”
他的問題讓所有人都無言以對,沒有人能夠打包機票。 族人兄弟倆都跟自己沒關係,都在盤算著如何用性逃跑,同時又嘲笑嘉慶帝是個懦夫,怕事。
就在這關鍵時刻,乙個男人走上前來,哭著求他們:“說點什麼,皇帝不僅是我們的皇帝,他也是我們的親人。
我們應該徹底保護他,因為我們祖先帶來的世界是穩定的! ”
族人面面相覷,一言不發。 綿怡擦乾眼淚,緊握嘉慶的手,懇切道:“我懇請皇上盡快回宮,只有你坐鎮紫禁城,才能穩住局勢,給士兵們打賊的勇氣,阻止他們得逞。 ”
嘉慶看著綿怡堅定的眼神,深深地點了點頭。 隨後,嘉慶安然無恙地回到了宮中,回想起綿怡的原話,心中不由得一顫。
如果不是綿一勸他回國,國家恐怕就得不到保護,他早就成了歷史的笑柄。 於是,嘉慶和綿一越來越親近,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怒無常,動不動就發脾氣。
他也經常對別人說:“我雖然有很多堂兄弟姐妹、侄子侄女,但只有綿一真正想我,他是我最親愛的侄子。 ”
綿怡雖然在事業上經歷過起起落落,但有時也會犯錯,讓嘉慶生氣。 不過,嘉慶的怒火總是有限的,頂多只是開除和罰款的一件小事。
如果綿怡靠譜,嘉慶有台階,嘉慶會想辦法原諒他,恢復他奪走的位置。 除此之外,嘉慶還給了綿怡很多特殊待遇。
嘉慶五十歲生日那天,給所有侄子都發了紅包,綿逸在綿恩的年齡僅次於綿恩,只比綿恩少了兩千兩。 嘉慶甚至將太子所穿的**蟒袍賞賜給綿一,讓他在末朝時穿上,這是嘉慶在位期間除了太子之外從未給予過氏族的榮譽,綿逸是唯一享有此殊榮的人。
當綿怡的死訊傳來時,嘉慶正準備去清東陵掃墓。 他立即下令撥出五千兩銀子作為葬禮的費用,並親自擬定了綿一的名字。
回到京城後,他親自前往墓地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