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1日,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突然中風,3月5日,蘇聯證實了讓美國畏懼半個世紀的鋼鐵巨人史達林的死訊,享年74歲。 3月6日,前來弔唁的蘇軍生下了***塊,當時是冬天,地面很滑,一旦人倒下,就沒有機會再爬起來,後來赫魯雪夫說,那天***塊導致了109人死亡。
1953年,當美蘇冷戰如火如荼時,史達林的逝世不僅引發了蘇聯的巨大變化,也引起了艾森豪的特別關注,這位剛剛在美國上任的新艾森豪,艾森豪應該慶幸自己在任期間沒有史達林這樣的強敵, 沒有史達林,艾森豪對蘇聯的一系列政策發揮了最大的好處,在沒有史達林的日子裡,艾森豪為整個世界制定了進攻計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讓全世界都看到了蘇聯的實力,雖然蘇聯在對德戰爭中舉手投足,但戰後蘇聯卻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過來,這讓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也不得不重視它, 美國人認為,蘇聯的強大是因為他們的領導者,也就是史達林,在他的領導下,蘇聯可以做到一體,所以要想瓦解蘇聯,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蘇聯沒有史達林,好在史達林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 年齡限制對美國來說是乙個極其有利的條件。
早在1946年,美國就開始密切關注史達林的身體狀況,多次想象史達林死後會發現什麼,1952年10月30日,美國心理戰略委員會向艾森豪提交了《史達林之死心理戰準備計畫》。 在這項提議中,史達林的死被美國認為是可以用來“削弱蘇聯的權力和影響力,並從根本上改變當前蘇維埃政權在國際關係中的行為”的最佳機會。 他們決定利用史達林之死提供的機會和蘇聯權力移交的固有困難,進行心理戰和秘密行動,以削弱蘇聯的權力和影響力,艾森豪同意了。
1953 年 1 月 21 日,美國秘密向該國所有官方機構發布了關於史達林去世的指令,其中明確指出,美國控制的所有公共和秘密宣傳媒體,除非有特別指示,否則應嚴格限制其宣傳僅限於史達林去世時的事實報道。 如果要問誰最關心史達林的生死,那一定是美國,為了迎接沒有史達林的那一天,已經準備了好幾年,現在一切都已經完成,只剩下最後一招了。
1953年3月6日凌晨,蘇聯向全世界宣布,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已於前一天晚上去世,史達林的遺體被安放在水晶棺材中。 一時間,世界一片譁然,蘇聯人民哭著哀悼,美國人也沒閒著,在艾森豪的指揮下,白宮特別助理傑克遜和美國心理戰略委員會通宵達旦,天亮後,《利用史達林之死的心理戰略計畫》的完整草案擺在了第一張桌子前, 草案詳細說明了美國在失去史達林這個強大對手後應該如何抓住機會登上頂峰,以及最終應該實現什麼樣的戰略目標。
同時,這也是艾森豪贏得美國人心的最好機會,他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發表和平公開演講,首次占領制高點,用公開心理戰和隱蔽心理戰相結合的方式,擴大蘇聯的暴力和肆無忌憚的霸權, 打擊和分裂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使蘇聯的衛星國對蘇聯的領導和蘇聯制度失去信心,最終達到讓蘇聯從內部崩潰的目的。同時,美國也應在這一時期加強與歐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加強它們對美國所構建的世界格局的認識。
為了蘇聯的戰略安全與穩定,蘇聯決策層只能第一時間降低姿態,向歐美的老對手丟擲和平攻勢的橄欖枝,然後在奧地利的停戰談判上做出讓步, 德國和朝鮮半島,以及蘇聯只有乙個目的,那就是盡最大努力減少史達林之死的影響。安全通過這一時期的蘇聯。
不過,蘇聯的示弱並沒有讓美國掉以輕心,美國的主要部門,尤其是軍方,都認為蘇聯不會那麼輕易屈服,現在的示弱只是拖延軍隊的一種措施,甚至沒有降低其軍事實力, 這表明蘇聯對爭奪霸權特別感興趣。1953年4月16日,艾森豪向世界發表了題為“和平的機會”的演講,艾森豪在演講中強調,美蘇冷戰的根本原因是蘇聯的“暴力”和“不惜一切代價的權力優先”,而隨著史達林的去世,這種情況很可能會改變, 至於新時代的世界格局最終會走向何方,則要看蘇聯的新一屆領導班子,而美國也聲稱已經為人類和平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演講的最後,艾森豪還不忘問蘇聯:它準備好給亞洲帶來真正的和平了嗎?準備好讓包括東歐在內的其他國家自由選擇自己的**了嗎? 是否準備與其他國家合作,並依靠聯合國的嚴格管制和監督來使嚴肅的裁軍建議切實有效?
艾森豪的演講非常成功,飽受美蘇冷戰困擾的世界人民都急於結束這一切,他們親眼目睹了日本的核戰爭,艾森豪的演講立即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俄語廣播電台在演講結束後立即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演講連續重複了50個小時,共重複了98次,使美國的聲音傳到了世界的每乙個角落。雖然該言論涉嫌蓄意煽動情緒和道德綁架,但當時卻贏得了很多人的心。
當然,雖然美國表面上自稱愛好和平,是和平的守護者,但不可能放棄與蘇聯爭奪霸權的戰略政策,要想打贏冷戰,僅靠美國還是略顯不足,必須認真對待歐洲的實力, 所以為了照顧歐洲的那些老朋友,美國開始在北約框架內積極推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武裝,但問題是法國和德國處於同等地位,如果美國援助德國,一旦美蘇和解, 歐洲不再受到蘇聯的威脅,因此重新武裝的德國很難保證不會攻擊法國,那麼美國與整個歐洲盟國的關係將受到很大影響。
1953年4月18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緊隨艾森豪之後,在他的第一次演講中補充道:蘇聯的威脅依然存在,美歐同盟必須牢不可破,美國在自由世界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 三天之內發表了兩次演講,徹底鞏固了美國的心理戰戰略,更重要的是,美國不僅打擊了蘇聯,還穩定了歐洲的老哥們,可以說是雙向的好處,不得不說艾森豪真的打了一手好牌, 這也為他能夠在第乙個任期結束後贏得第乙個任期奠定了基礎。
在美國龐大的**體系的包裝下,自由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式打響,1953年6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發生了動亂。 幾乎在動亂的同時,美國鼓勵捷克人民勇敢地站起來反對**的統治,並通過廣播、宣傳氣球等手段為自由和獨立奉獻一切。
隨著心理戰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東德取得良好效果,美國心理戰委員會進一步提出“美國利用歐洲衛星國動亂的臨時心理戰計畫”,試圖通過鼓勵和支援衛星國的動亂,一點一點瓦解蘇聯牢不可破的聯盟, 但隨著歐洲的混亂越來越多,美國的心理戰政策逐漸得到認可,歐洲媒體開始批評美國的這種歇斯底里的政策,甚至在美國國內也出現了反對的聲音。許多政客都表示,美國應該大力建設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並以此向蘇聯施壓,而不是用這種隱箭傷人。
其實心理戰並不是艾森豪的主動,在美國歷史上,這種戰略一直是美國的慣用手段,只是艾森豪將其擴大,甚至使其全球化,這也無形中警告世界,與真槍戰場對抗相比,人心的穿透是最可怕的, 雖然他們沒有劍的鋒利,但他們比世界上任何乙個**都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