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嬰兒感冒,頸部就會出現膿腫。 這可能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梨狀窩瘻。 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陳良思提醒,梨狀窩瘻罕見,容易誤診,但可以查診治療。 兒童和青少年在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下頸部腫脹和疼痛(主要在左側),並且影像學提示頸部深部感染,需要高度警惕。
容易漏診和誤診,8%的疾病發生在兒童期。
鰓裂畸形是一種相對罕見的先天性頭頸部疾病,梨狀窩瘻是罕見的型別之一。
梨狀窩瘻是胚胎早期第三咽囊發育異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約佔所有鰓裂畸形的1%-10%。 陳良思說,由於頸部腫脹疼痛等非特異性症狀,繼發於梨狀窩瘻的頸部深部感染常被誤診為亞急性甲狀腺炎、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甲狀腺膿腫、頸部淋巴結結核,甚至甲狀腺癌。
雖然梨狀窩瘻不是致命的,但一旦感染,就會形成膿腫,容易發生自然潰瘍,疼痛。 此外,80%以上的梨狀窩瘻發生在兒童時期,往往會給兒童的生長發育期帶來身心創傷。
幸運的是,隨著科普和影像技術的進步,梨狀窩瘻的認識和診斷率不斷提高。 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陳良思表示,截至2024年1月,該團隊已治療鰓裂畸形病例1500餘例,其中65%以上來自廣東省外。 其中梨狀窩瘻786例,佔同期鰓裂畸形病例總數的一半以上。 在過去十年中,梨狀窩瘻入院人數從個位數(2007 年 2 例)增加到近年來的三位數(2019 年 105 例,2023 年 101 例)。
陳良思表示,一方面要提高專業領域的治療水平,把“罕見病和罕見病”作為“常見病”來對待。另一方面,要加強科普,讓更多的患者得到早期發現和診斷,得到及時、正確、準確的干預。
它可以被發現和治療,及時干預很重要。
梨狀窩瘻雖然是一種罕見疾病,容易漏診和誤診,但可以發現和治療。
陳良思說,支援喉鏡檢測內瘻是診斷的金標準。 B超、下嚥圖、CT、MRI、電子喉鏡等輔助手段均可輔助判斷,臨床上常聯合使用。
有些患者在炎症和感染得到控制後可以有一段時間沒有癲癇發作,有些患者直到年輕成年才發病,但這並不意味著疾病可以自行治癒。 陳良思提醒,有感染史的患者在發作之間只會越來越短,頻率越來越高。 但是,可以進行徹底的手術**,無需太擔心。
目前梨狀窩瘻主要包括藥物和手術。 炎症靜息期的根治性手術,包括改良梨狀窩瘻切除術和無頸部切口的微創經口內窺鏡檢查,均可進行**。
危險訊號:感冒後下頸部腫脹和疼痛。
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觀察並盡快發現? 感冒後下頸部腫脹和疼痛是乙個需要注意的危險訊號。
很多患者經常因為頸部發紅、腫脹、發熱、疼痛等原因來門診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後才被鑑定出來**。 先天性異常的梨狀窩竇道是上呼吸道病原菌群入侵的隱蔽途徑,也是繼發性深頸部感染的罪魁禍首。 陳良思提醒,梨狀窩瘻多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常表現為一側下頸部腫脹疼痛(9%以上位於頸部左側),伴有發熱、吞嚥疼痛、吞嚥困難、扭頸困難等。 在胎兒新生兒中,它通常表現為頸部中部和下部有乙個大囊腫,壓迫氣道,然後容易導致呼吸窘迫;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及**,常有急性發病,多表現為一側甲狀腺炎化膿性、頸部中下部甲狀腺膿腫或膿腫等,有時可表現為頸部中下部繼發性瘻不癒合。
因此,陳良思特別強調,患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出現下頸部腫脹疼痛的兒童青少年,尤其是左側,影象顯示頸部深部感染,需要高度警惕。
正文|記者 林青青 通訊員 張成斌 手繪 |陳良思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