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剛上小學的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或者讓別人拿東西是很常見的。 但是,我個人認為,父母沒有必要過度解讀孩子的行為,並得出孩子在“偷竊”的結論。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由父母引導孩子自己解決。
在生活中,遇到“孩子的東西被其他孩子拿走”的問題時,父母常見的做法有四種。
1.給孩子買乙個新的。
卡卡媽媽身邊的大多數家長,孩子的東西被別人拿走後,只要不是特別值錢或者有特別的紀念價值,家長們都會採取冷靜的態度,給孩子買乙個新的,就結束了。
父母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覺得麻煩,不想讓孩子糾纏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 另一方面,他們不想給孩子施加壓力,影響他們與同學的關係。
不過,父母的這種做法確實有乙個很大的弊端:孩子很可能會從父母那裡學到這種做事方式,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就無法爭取了,甚至會變得膽怯。 惹上麻煩。
2.想辦法讓你的孩子回來。
如果孩子特別喜歡被拿走的東西,或者被拿走的東西對孩子有很大的紀念價值,那麼有些父母會給孩子出主意,讓他們把東西拿回去。
例如,父母可以幫孩子準備一件和被拿走的一樣的新物品,讓孩子拿去給同學交換舊物品,這樣對方通常會很高興。
但是,在這樣做之前,父母應該仔細考慮:孩子應該在什麼基礎上尋求與他人的交流? 畢竟,如果理由不夠充分,別人堅持不改變,你什麼都做不了。
3.向你的老師尋求幫助。
當孩子丟了東西時,有些家長會問孩子或者去找老師幫忙處理。 我也不確定如果孩子丟失了什麼東西,向老師尋求幫助是否合適。 “。 但是,如果孩子在學校丟了東西,我覺得請老師幫忙處理是合理的,老師的干預對避免助長各種壞習慣很有幫助。
不過,卡卡的媽媽覺得,如果孩子丟了筆、筆記本等,家長只需要引導孩子自己處理就行了。 沒有必要去找老師。 畢竟,老師的工作量也很重。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丟失了貴重物品,例如現金、手機、手錶等,您需要去找老師,請老師幫助您處理。
4.向另一位家長尋求幫助。
有些家長在孩子的財物被別人拿走後,會盡量聯絡其他家長,以便了解情況,多關注孩子的行為,教育孩子。 當然,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對方索要賠償,而是希望對方能夠在父母的指導下改正壞習慣。
卡卡的母親覺得,只要父母對方懂事,這種處理方式就非常有效。
記得卡卡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乙個同學喜歡捏卡卡。 卡卡告訴我,他**越多,同學們就越捏他。
雖然我覺得捏人的同學不一定是惡意的,但這種行為必須得到糾正。 於是,我得到了這位同學父親的**,告訴了他這件事,並請他幫忙教育孩子,讓他不要把“捏”當成遊戲。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聽到卡卡的抱怨。
其實,我當時想過找老師,但最終還是決定找家長。 因為那時孩子們才剛上小學。 如果老師處理這件事情,肯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 但是,如果父母處理得好,孩子的壓力就會小得多。
這是我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