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被稱為半聖?
他是如何從乙個普通的小鎮青年,成長為晚清最有權勢的大臣之一的?
曾國藩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乙個資歷平庸的普通人,也能把一手爛牌打成王彈! 有時愚蠢和遲鈍並不一定是壞事。
他不是王陽明、李白那樣的天才,高不可攀,只能供奉。 他一生的智慧,無處不在,指引著我們普通人。 看來,每乙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從曾國藩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
曾國藩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七個階段:七科舉——立志成聖——快速晉公升——鎮壓太平軍——事業巔峰——西化運動——人生傳承。
做乙個自信的人
不斷突破自我的秘訣,就是做乙個自信的傻瓜。
中國人修煉家譜,是最重要的官員,但曾國氏的祖先卻是五六百年的平民,連乙個秀才都沒有。
於是曾國藩的爺爺把家裡的財富都用盡了,只為了自己的子孫讀書。
但後人的天賦實在是平庸,曾國藩的父親考了17次,頭髮花白,所以是個秀才。
曾國藩並非天生聰明一帆風順,相反,他不僅不夠聰明,就連天賦都算不上“一般”,可以說是有點笨拙。
曾國藩讀書的時候,有個賊偷偷溜進屋裡,本來想等他看完書睡覺再出來,可是曾國藩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背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他記不下來,賊也等不及了, 於是他怒氣沖沖地跳了出來,說:“你這麼傻,在讀什麼書? 我聽了幾遍就記住了! 然後他又背誦了一遍,趾高氣揚地離開了。
曾國藩也6次考試不及格,文章甚至被“停評”,作為反面例子,全省公示,飽受摧殘的曾國藩從痛苦中吸取教訓,自我反省,終於摸出了問題的關鍵。
在父親死記硬背之後,雖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卻讓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個人主張和大局觀。
所謂重劍無鋒利,不高巧,那些沒有走的“捷徑”,不一定是浪費時間,反而會成為一種紮實可靠的積累。 一次都沒通過測試? 然後再做一次! 還是沒打? 然後測試七次!
於是他第七次考場,十年刻苦學習和頓悟的根基,瞬間讓他覺得自己開啟了關節,真的一舉考上了高中。
不僅如此,他還一氣呵成。28歲那年,考入金石院,進入翰林書院,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人生。
艱難的科舉之路塑造了曾國藩獨特的人生哲學:“依舊笨拙”。 大多數人都努力變得聰明,並認為工作越聰明,努力越少越好。 但曾國藩說:“天下最笨拙的,能勝天下最巧思的。 ”
另一方面,那些自稱平庸的人,實際上是用這種自我暗示來逃避困難。
那些自詡聰明的人,總是會因為自我陶醉而做出盲目的決定。
因此,有意識地沉悶卻不失去自信,是不斷突破自我的秘訣。
乙個人的一生就像果實成熟的過程
乙個人的一生就像乙個果實成熟的過程。
雄心勃勃的曾國藩進入翰林書院後,發現自己是乙個徹頭徹尾的鄉下人。
曾國藩在二十多歲時反省了許多缺點,其中最嚴重的是浮躁、虛偽、狂妄、好色。
自卑的曾國藩開始接觸大儒的著作,比如王陽明的《傳》,王陽明也經歷了兩次跌倒,但王陽明卻說:“天下以不當先為恥,以不被誘惑為恥。 “意思是大家都為落到第一位而感到羞愧,但為落後後無法保持正常的心而感到羞愧。
曾國藩大為感動,30歲那年,是曾國藩人生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決定重生,成為新人,立下了學習成為“聖人”的雄心壯志。
他聽從了唐健的建議,一直保持著寫日記的習慣,從一開始寫得像個跑賬,到後來格式和規則的不斷完善,這個寫作就是一輩子。
曾國藩的日記不長,一天大概一兩百字,關鍵是寫完之後,會按照吳任的建議交給朋友傳閱,請大家評論。
曾國藩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日記給朋友看? 因為外力遠大於內力。 事情必須受到刺激和強迫才能成功。
每個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度的,自我監督是有盲點的,要做到徹底並不容易,但人是有自尊心的,所以通過朋友和老師來監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
他不僅每天記錄這一天發生的事情,而且反思自己在這一天的錯誤,分析如何做得更好並糾正它們。
晚年,曾國藩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歷說:“乙個人的一生就像乙個果實成熟的過程,我們不能著急,也不能懈怠。 ”
解決問題的知識就是智慧
曾國藩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慈溪三代統治者。 道光的賞識,讓他在十年內實現了七招,連續十關,沒有背景和背景。 咸豐的厭惡讓他失去了所有的實權,變成了乙個人人唾棄的人。
慈禧的自私心機,讓他在官場上遭遇了種種風風雨雨。
剛進入職場時,處處堅持原則,立場堅定,但最終卻遭到了周圍所有人的排擠和暗殺。
在世界動盪不安的時候,一位學者建立了湘軍,指揮了英雄們。 對抗太平天國,屢戰屢敗,甚至兩次投河自殺,多次陷入絕境。 47歲那年,他被皇帝拋棄,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在老家生活了兩年後,他反省了自己,最後後悔了。 重出大山後,重生為人,不僅消滅了政敵,還以“硬村打啞仗”打敗了軍事對手太平天國。
面對與外國人的差距,他率先摒棄落後觀念,倡導西化運動,掌握西方人的本領。 組織首批留學生出國留學。
他走的每一步,都成了他人生進步的基石,最終從傻子變成了聖人,是清朝最後的航海家,是儒家文化的最後偶像。
那些表現得過於刻板的人,表面上看似堅強,但實際上他們很軟弱。 ”
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一切原則和原則都是用來幫助我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而不是被嚴格地守衛。
因為沒有乙個單一的原則可以適用於所有場景,所以知識的僵化應用只會導致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無知和傲慢。
寫到最後
本書作者張洪傑,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畢業於中國大學清史研究所。
本書以曾國藩生平的日記和書信為藍本,再現了曾國藩的完整一生。
曾國藩的修身過程對我們後代來說意義重大,他在實踐中證明,乙個資歷平庸、真誠自強的人,通過“修煉改變”也可以成為超人,心智可以拓展十倍,見識可以十倍聰明,氣質可以十倍純潔,無論多麼遲鈍的人都能成功。
世上沒有易事,世上也無難事。 生活有喜有憂。 ”
在和平與吉祥中慶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