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2 月 6 日第 1 版。
本資料為資訊性著作,主要系統地跟蹤整理核電行業投資相關資訊資料,提供參考資料,並定期更新。
行業概況
1)核能發電不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
2)在全球範圍內,核能不僅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柱能源,也被視為能源現代化產業的產業技術聚合器,在推動清潔低碳能源轉型和技術變革方面發揮著戰略作用。
3)據央視記者報道,隨著國內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快速發展,核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安全試驗、輻照育種、放射性藥物生產等多個領域,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我國核技術應用產值已接近7000億元。
4)根據《關於中國民用核技術產業發展的基調報告》,我國民用核技術發展迅速,年產值超過3000億元。未來,國家將視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十年,核技術產業增速將保持在20%左右; 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一萬億元,潛力非常大。
有關策略的資訊
1)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現代能源體系“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推進濱海核電專案建設,合理布局濱海核電新建專案。到2025年,核電執行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
2)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安全有序積極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售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
關於基礎知識
1)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中所含的能量發電的新型電站。核電站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利用核能產生蒸汽的核島,包括反應堆單元和一次迴路系統; 另一部分是使用蒸汽發電的傳統島,包括蒸汽輪機發電機系統。
2)第四代核電與第三代核電方案和概念完全不同,它不是第三代技術的延伸,而是根本性的革命性變革。**核反應堆是目前正在開發的下一代反應堆,在反應堆概念和燃料迴圈方面具有重大創新,其主要特點是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廢物產生量低、經濟性更好、功能多用、防止核擴散。
4)目前,中國大陸在運核電專案絕大多數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公司運營,從現有執行機組來看,中國廣核集團公司佔比最大,裝機容量為53個63%;中核在建核定單位排名第一,佔34個67%。
現狀及相關統計數字
1)根據世界核協會《世界核能績效報告(2023)》,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中國大陸)擁有55座執行反應堆,主要位於東南沿海地區,裝機容量為52,181兆瓦。僅次於美國和法國,位居世界第三。 中國還有21座在建反應堆,容量為22,084兆瓦,是世界上在建核反應堆數量最多的國家。 另據報道,2023年7月,中國批准了山東、福建寧德、遼寧徐大堡石島灣核電專案,共計6臺機組。
2)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不含台灣)在執行的核電機組55臺,裝機容量為56,985臺74MWE(額定裝機容量)。 2022年1-12月,全國在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4177臺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2%.
3)2023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4700萬-4800萬兆瓦,核電發電量將達到3000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量的6%,現有核電裝機容量達到突破,同時核電裝機容量已進入萬億瓦時大關。預計到2025年,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約為5000萬千瓦。 預計核電行業裝機容量每年增長3%-5%,未來十年將保持穩定增長。
4)2023年12月29日,經常務會議審議,決定批准金奇門核電機組和太平嶺核電機組。此次獲批後,2023年核准的新核電機組數量將達到10臺。 2023年核電獲批數量將與2022年持平,均創下近十年來最高水平。
5)2023年12月29日,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盟正式宣布成立。作為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理想方案,可控核聚變已成為大國間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
行業趨勢與展望
1)中國核能工業協會預測,到203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 預計2023-2025年“十五五”期間,核電裝機容量的復合年增長率為4%,核電長期發展空間相當大。
2)在我國核電審批節奏進入常態化加速期的背景下,預計2024年國內核電產業總投資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核電累計發電量有望佔55%。
3)根據信達**的研究報告,在全球範圍內,2022年中國可執行反應堆的比例僅為133%,但 37 座反應堆正在建設中2%,中國是世界上核電建設最活躍的地區。 核電是一種更經濟的發電方式,電力成本接近風能和太陽能發電。 核電也是一種低碳發電方式,全生命週期碳排放量均低於光伏發電,在新能源發電佔比上公升的背景下,核能作為穩定的基荷,有望與新能源相輔相成,支撐電網執行。 預計2035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將佔比10%左右,在更加積極的政策引導下,我國核電機組審批開始呈現加速態勢。
4)根據國際能源署的《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能源危機使人們重新關注核電在促進能源安全和減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預計2023年至2025年全球核電年均增長率接近4%,到2025年,核電發電量每年將增加約1000億千瓦時,相當於美國目前核電發電量的八分之一。 到2025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增長的一半以上將主要來自中國、印度、日本和南韓四個國家,其中中國新增580億千瓦時,絕對增量領先。
5)中信**研究報告指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核能將成為未來能源結構中的關鍵極點。可控核聚變,或者說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隨著相關技術突破和資本的湧入,加速了其商業化程序。 展望未來,全球將有更多聚變實驗裝置實現淨能量增益,在基礎研究與頂層設計的協同作用下,我國也將長期保持可控核聚變領域的領先地位。 從應用角度來看,人們樂觀地認為,聚變-裂變混合反應堆方案以及人工智慧和高溫超導的不斷發展可能會在短期內顯著加速聚變技術的實施。
上市公司相關資料
1、涉及概念的上市公司。
共有129家公司,其中滬深主機板102家,創業板23家,科創板4家。
6.2 水龍頭**外殼。
1)主要上市公司市值(截至2024年2月5日)。
中國通用核電1888億,中國核電1578億,中國核電186億。
2)2023年前三季度主要上市公司營收情況。
中國廣核598億,中國核電561億,中國核建786億。
3)2023年前三季度主要上市公司扣除的非淨利潤。
中國廣核 965億,中國核電914億,中國核建 138億。
7個行業中長期投資機會。
1)增長機會。目前,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三位,世界核電反應堆以壓水堆為主。 全球前三大核電裝機量分別是美國、法國和中國,其中中國約佔14%。 根據中國核能工業協會的資料,大陸在建和運營的機組數量位居世界第二。 根據《中國核能發展藍皮書(2023)》預計,到2030年,中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有望位居世界第一。 該行業的增長機會可以通過中國廣核集團公司、中國核電集團公司和中國核建等領先行業進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