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會議聚餐結束後,我們幾個“老傢伙”饒有興趣地聽著幾位年輕學者談學術,也聽他們在朋友圈裡聊起了“學術規則”
“出版 C 期刊不再有效,必須發行 SSCI。”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大家都坐在一起談論出版,期刊C似乎已經從大家的視野中退了出來,但乙個從未想象過的“學術新貴”卻頻頻出現在大家的嘴裡。 至於是誰,先買,再透露。我們學校的乙個SSCI等於兩個A期刊“;
我們不能,SSCI等於一篇頂級文章,但掛上導師的名字,就能拿到6萬元的科研獎勵“;
找工作時,3篇SSCI論文相當於一名副教授加50萬安頓津貼“;
在這篇文章中,你必須使用定量研究方法來研究一些時髦的問題“;
如果資料不好,就得找專門的資料公司來處理,我覺得xxx處理得很好“;
說起C雜誌,其實上述情況並非偶然。
以前傳送 C 很困難,但還沒有到無法傳送的地步。
這兩年,人們普遍覺得C雜誌漸漸變得像遙遠天空中的月亮,遙不可及。
獨自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你需要導師的幫助。
如果你有乙個專案,盡量帶盡可能多的東西。
我們之前也談到了核心期刊出版物的陰暗情況
陰暗的一號: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C類期刊大多是委託稿件,自投稿件的比例非常小。
陰暗的二:只有不到10%的學生受僱於普通期刊。 是一本不收取版面費的綜合期刊,每年投稿1500餘篇,只接受100多篇文章。
陰暗三:C期刊錄用率:**稿件5000餘篇,錄用文章300餘篇。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不是C期刊不工作,而是C期刊太難發表!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身份要求,沒有學歷要求,也沒有職稱要求ssci被提拔為“學者新寵”,實在是太正常了。
傳送SSCI,並在學校的官方網站上點名表揚
在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學院教師陳令軍的指導下,2021屆教育學碩士施樂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英文學術期刊BEH**ioral Sciences上發表了題為《中國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992-2022):範圍綜述》的論文。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陳玲軍,2021年教育學碩士龔瑞為第二作者。
為什麼要投稿到英文核心期刊?
1.發表SSCI在申請博士學位、職稱評審、申請科研等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優勢,被普遍認為是高學術因素**,優先錄用或考核。
2.高校發表一篇科研**可獲得最高階別的學術獎金,從3萬元到5萬元不等,所發生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比例為40%-80%。
3.許多大學將其排在國內許多頂級C類期刊之上,其價值和認可度遠高於中國核心C類期刊(一篇文章勝過10篇文章)。 拿到SSCI的碩士學位去申請國內外名校的博士學位,拿到SSCI的博士去名校就業,拿到SSCI頭銜的老師都是絕對的殺手鐧。
與兩者相比,國外期刊自然成為我們理想的選擇,儘管對於一些作者來說,這是乙個無奈的選擇(因為由於各種限制,沒有機會在CSSCI和北京大學的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