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啟閘門! 最大化水量! “昨天上午11點,亭溪主幹渠澆水儀式在新威鎮厚埔村舉行,時隔近20年,亭溪主幹渠正式恢復湘安生態補水,每天10萬-20萬噸動態補水,對於湘安來說將大有”渴”。
一期供水惠及3個鄉鎮街道,二期補水逐步推進。
昨日11時00分,湘安區副區長、江湖副區長黃亞祥在預料中下令緩緩開啟閘門,蓮花水庫原水從湘安區古寨溪補水點出口湧出,湧入東溪盆地(湘安段)。 看著洶湧澎湃的河水,在場的人群發出了陣陣歡呼聲。
截至目前,一期水務已惠及新圍鎮、閩安街、馬祥街3個鎮街道,共13個村(居),下一步將逐步推進二期補水,實施亭溪左幹渠疏浚和洗滌。
二期開水後,可補水4萬噸,覆蓋內坤鎮和新店街道共6個村(居),使湘安三大流域的8條主支流擺脫缺水困境,同時, 滿足沿線農田灌溉用水3萬畝,大大緩解轄區水資源供需矛盾。
改善溪流環境和生態,有利於農業種植結構的優化。
去年7月初,湘安區對亭溪主幹渠進行了去汙、疏浚等疏浚工作,為開水做好了前期準備。 經過前期連續投水,亭溪主幹渠正式恢復湘安區生態補水,水路連線率先到達湘安區東溪源頭古宅溪。 未來將再增加金山西、曾西、新安溪、沙溪等4個補水點。
湘安區河長辦公室主任周曉東表示,在市水利局的支援下,在同安區農業農村局的配合下,下乙個蓮花水庫預計是115秒的流量(每天約10萬噸)通過亭溪主幹渠輸送到湘安區進行規範化生態補水。
據悉,為確保生態補水安全,他們將加大對幹渠的檢查和清理力度,各級河長和督察員將對幹渠重點部位進行檢查,及時了解補水情況。
周曉東表示,生態補水對改善溪流環境生態、補充地下水、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優化農業種植結構、連線農村水系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背景。 2005年以來,幹渠停水,制約了湘安農業的健康發展。
記者了解到,受自然因素影響,湘安區常年降雨量少且時間集中,區域分布不均,非汛期主要溪流長期乾涸斷裂,農業灌溉過度依賴地下水源。
亭溪主幹渠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是當時最重要的人工灌溉引水渠,全長40公里,流經同安區亭溪鎮、武仙鎮、湘安區新尾鎮、馬祥街。 然而,上世紀80年代初,亭溪水庫改為飲用水源後,主渠供水量逐漸減少,2005年主渠供水完全停止,制約了湘安區農業的健康發展。 亭溪主幹渠從蓮花水庫輸送後,可恢復主幹渠供水。
廈門晚報記者戴淑靜,通訊員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