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關於對兩國構成巨大威脅的預言現在已經成真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19

2023年8月18日,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拜登又有所作為,在戴維營與來自日韓的弟弟們舉行了親密的會面。

儘管首腦會議在國際社會中並不少見,但會議的真正意圖是明確的。 據美國報道**,這可能是又一次針對中國的會晤,拜登的表態證實了這一猜測,即台海問題是國際問題,是企圖通過抹黑中國挑起國際爭端。

中方發言人汪文斌明確指出,拜登的言論完全顛倒黑白,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這讓我們想起了上世紀60年代總統的一句話:“未來,這兩個國家將對中國構成最大的威脅”。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領域表現良好,與古巴等四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還與一些東南亞國家就邊界問題達成共識,簽署了互不侵犯、共同發展的友好條約。

結果,新中國突破了美國的外交封鎖,登上了國際舞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當時,美國為了在美蘇爭奪霸權的鬥爭中佔得先機,採取緊縮的外交政策,到處掠奪資源和財富,嚴重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

儘管許多西方國家因為美國的強大力量而不敢公開拒絕他的“強行扣押”,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們在背後尋找新的出路。

此時,中國的迅速崛起為國際政治局勢注入了新的力量。 其中,反應最靈敏的英國重新評估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認為中國的影響力將繼續擴大。

因此,英國決定改變外交戰略,重新與中國接觸。 然而,英國並沒有忘記自己過去對中國犯下的罪行,官方層面的接觸可能顯得過於正式,很容易引起美國的注意。

因此,英國打算通過民間手段與中國接觸,並決定請蒙哥馬利出面探索通往中國的道路。

在現代軍事史上,有一位傳奇將軍的名字是不可或缺的,他就是蒙哥馬利。 他曾擔任英國陸軍元帥和英國陸軍總參謀長。

二戰期間,他立下了大功,親自指揮了諾曼第登陸戰役,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蒙哥馬利被任命為北約部隊的副司令,威望很高,他一直擔任這一職位直到 1958 年卸任。 然而,這位退伍軍人並沒有滿足於平靜的退休生活,而是做出了乙個大膽的決定:環遊世界,投身於世界各地的政治。

1959年,他訪問了蘇聯,在與蘇聯領導人的交談中,他對中國的神秘感產生了興趣。 因此,當英國人**找到他時,他欣然接受,並立即向中國**申請訪問。

其實英國人心裡還是有些擔心的,他們怕中國會把他們拒之門外。 然而,出乎英方意料的是,中方給予了積極回應。

與此同時,總統決定親自接待蒙哥馬利與他會面。 於是,1960年5月27日,蒙哥馬利來到了中國。

在這場跨歷史的會談中,東西方關係、中國革命和建設、核電等問題成為討論的主要議題。 蒙哥馬利明確表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會晤氣氛熱烈愉快,但談及當時美國的霸權行為,蒙哥馬利的預言卻深感困惑。 他堅信,美國未來必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威脅。

如果我們當時從總統那裡聽到了這個預言,也許我們會像蒙哥馬利一樣困惑。 為什麼主席如此肯定美國會成為對中國的威脅,但回想起來,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行動,都在驗證主席的預測。

2023年2月27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公開表示,台灣是乙個自治區,中國無權干涉台灣的未來。

但是,根據《台灣關係法》的規定,美國有權在中國台灣駐軍。 這番話無異於對中國國家主權的挑戰。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所謂《與台灣關係法》只不過是台灣和美國某些小丑之間的“私交”。

他批評了中國處理中美關係緊張局勢的方式,認為一切都歸功於中國。 其中,他列舉了兩項指控,一是美國國會前議長裴洛西於2022年8月訪台,我國應回應台灣地區的軍事威懾和對裴洛西及其家人的制裁,這不僅侵犯了台灣的自治權, 但也破壞了中美兩國的友好關係。

2023年2月,一艘中國民用氣象無人飛艇誤入美國領空。 雖然為了自保,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都會對此心存疑慮,但在真相大白後,美國卻趁機炒作,聲稱飛艇是中國間諜氣球,意圖侵犯美加領空,報案偵察等行為。

但是,任何了解國際形勢的人都會明白,美國的言論只不過是企圖掩蓋。

我們不能忘記,1974年,美國曾向中國西南領空投下“間諜氣球”,如果不及時阻止,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現在,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撒謊,企圖渲染“中國威脅”,實現其“去中國化”的陰謀。

自2018年中美經貿爭端以來,美國已不再隱瞞對華態度,並尋求建立乙個沒有中國的世界。 他們一再強調,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國將吞併東南亞和印太地區,把這些國家作為自己的養料,並耗盡它們。

為了阻止這種可能性,他們建議全球團結一致抵制中國,避免與中國進行任何政治、文化和外交往來。

美國通過“去中國化”的全球建設戰略,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了嚴厲的封鎖和限制。 在這個資訊時代,半導體技術是乙個國家進步的關鍵,美國的這一舉動已經影響了數百家中國公司。

拜登的《晶元與科學法案》旨在通過補貼晶元公司並爭取它們這樣做來限制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美國以此為手段,企圖孤立中國,收買人心。

但中國意識到了這一點,並正在積極尋求自己的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一挑戰。

作為美國的盟友,日本積極參與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不斷與美國合作,包括參與“台海危機”和“南海危機”的鼓動。

甚至,其“日本戰略研究論壇”秘書長長野玲子也重現了裴洛西2023年6月竄臺的場景,不斷煽動“**分子”,助長了她的囂張氣焰。

美日兩國對華種種“定向”行動,令人髮指,而這只是它們對中國“去中國化”的冰山一角。 **他曾經說過“美國和日本將是中國未來最大的威脅”,這句話不是像瑪雅世界末日預言那樣基於時間的偶然,而是基於當時的現實。

解放戰爭期間,美國介入兩黨紛爭,表面上是為了幫助蔣介石“人道主義”,但實際上卻是受其威權主義的驅使,想藉著蔣介石的手干涉中國內政,侵占中國領土。

蔣介石打敗了台灣,美國慫恿海峽兩岸形成第一島鏈,阻撓中國在西太平洋的發展。 與此同時,日本正試圖尋找新的“立足點”,因為其狹小的領土無法滿足其巨大的野心。

因此,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東海,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希望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站穩腳跟。

雖然烈士們的英勇犧牲使我國保持了和平繁榮,但日本戰敗後的態度表明,他們對我國的覬覦並沒有消退,他們一直在等待再次入侵的機會。

1960年5月19日,在蒙哥馬利訪華前夕,日本國會通過了與美國的軍事同盟條約,其中包括日本所解釋的遠東沿海地區,這無疑表明他們仍有侵略中國的意圖。

歷史證明,多年來,日美兩國經常勾結,騙取我國。 在這次會議開始之前,發生了乙個有趣的插曲,揭示了這一點。

1960年,當蒙哥馬利第一次見到總統時,他以一種自嘲的方式告訴他:“你知道你在和乙個侵略者說話嗎? ”

這種看似輕浮的話語實際上包含了對西方世界的諷刺和對我國遭受的不公正的深切不滿。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中國因為出兵援助朝鮮而被聯合國誤解為侵略者,這是西方對中國歷史的歪曲。 蒙哥馬利作為西方著名將領,在意識到西方對中國的偏見時,來到了中國。

蒙哥馬利在西方的坦率令人欽佩,他告訴蒙哥馬利,西方對中國的大多數看法都是錯誤的,並承諾中國將堅守其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永遠不會被汙衊為侵略者。

時至今日,中國仍然堅守這一承諾,在這片土地上和平穩定地發展。

在自我發展的同時,中國還積極履行大國責任,幫助世界各國共同進步。 我們向非洲、東南亞等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並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爆發後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物資援助。

這些行動為我們贏得了“給人送玫瑰,把芬芳留在手中”的讚譽。 雖然美國孤立了中國,但有亞非拉美國家的支援,我們成功進入聯合國。

相關問題答案

    毛主席著眼於未來的威脅

    歷史的程序常常使人感受到預言在當下的深刻意義。回首年,乙個戲劇性的故事,英國蒙哥馬利將軍訪問北京,不僅是一次外交邂逅,更是一次時空的相遇。當時的遠見和智慧成為那一刻的關鍵。今天再看這段歷史,我們或許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的深遠影響。當時,世界政局動盪不安,國際關係充滿不確定性。然而,蒙哥馬利將軍的旅行卻成...

    毛主席曾預言,未來世界上有兩個國家對中國構成最大的威脅,這兩個國家都實現了

    有些人質疑預言的可信度,認為它們往往是基於虛無的。然而,我們國家有一位具有獨特洞察力和非凡遠見的偉人,他的預言終於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這個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領袖 年,在接待外國客人時,他預言 將來,可能會有兩個國家對我們中國構成威脅。當時,大多數人並沒有把它當回事,只是乙個玩笑。在我們面臨挑戰的...

    毛主席預言人人都會上大學

    預言 每個人都會上大學。介紹。在年與藏人的會面中,強調了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他預測,儘管當時該國的文盲率仍然很高,但所有人口都將從大學畢業。他認為,大學教育是國家現代化的關鍵,中國的現代大學起源於西方,旨在培養封建統治階級的人才。雖然中國早在清朝就有了大學,但真正的大學教育是在辛亥革命之後...

    毛主席的預言指向喬治·布希,並告訴基辛格他可以成為總統

    年月日,北京深秋,象山楓葉紅紅的,八十二歲的 一周前剛過完重九節,儘管身體健康,他還是接待了來自美國的客人。在書房裡,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和 正在熱烈交談,老布希作為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也在場。看著年輕人,問了乙個讓他措手不及的問題 這位大使,你為什麼平時不來看我?老布希當時還很年輕,說話輕聲細語,...

    毛主席預測7可能提前1實現

    預言實現可能提前 著名的軍事戰略家 政治家和先知 他是一位舉世聞名的偉人。他的生活不僅關乎審閱檔案,還關乎閱讀的強烈愛好。據記載,館藏高達萬冊,無論是在書桌上 床上 沙發上 浴室上,甚至是車上,都有各式各樣的書籍。他經常隨意翻閱,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軍事戰略家 政治家,還是一位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