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間,中東局勢複雜,美國為了維護其在該地區的利益而非常忙碌。 最近,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再次踏上中東之行,打算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地區進行所謂的“穿梭外交”。 然而,和之前的那次一樣,他的行程似乎並沒有帶來任何實實在在的成果,反而頻頻被打臉。
2月5日,布林肯抵達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與沙特王儲小薩勒曼會晤。 據分析,此次訪問沙特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沙特支援美國在葉門胡塞問題上的立場,特別是加入海上護航團; 二是爭取沙特在巴以問題上與美國結盟,向伊朗施壓。
然而,沙特在布林肯抵達後的第二天就發表了乙份宣告,打了美國的臉。 宣告說,沙特方面拒絕了美方的提議,除非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獨立並立即停止對加沙地帶的侵略並撤出占領軍,否則沙特方面不打算促進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顯然,這些條件是以色列無法接受的。 也就是說,美國大力推動的沙特-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基本上已經崩潰。
去年5月,美國還在吹捧沙特-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取得很大進展,三方簽署了共同推動沙特-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協議,力爭年底前達成和平協議。 然而,隨著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的公升級,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前景也黯然失色,現在沙特已經明確表示將撕毀協議,不接受美國的提議。
你為什麼在布林肯面前這麼說? 其中也夾雜著一些與美國的個人恩怨。
我們知道,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對葉門、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親伊朗勢力進行了空襲,這些勢力都是阿拉伯國家。 特別是在沙特和伊朗和解的背景下,美國的行為讓沙特非常不滿。 於是,沙特決定不理會美國的壓力,不再為布林肯挽回面子。
沙特的強硬立場無疑是對美國中東政策的打擊。 美國曾希望通過沙特在巴以問題上的合作和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進一步鞏固其在中東的影響力,並藉此對伊朗施加更大的壓力,向以色列提供外部援助。 然而,沙特這次的表態,不僅否決了美國的關鍵提議,還透露了中東局勢的新變化:阿拉伯國家開始尋求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再盲目迎合美國的戰略布局。
與此同時,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也引起了該地區的不滿和怨恨,這無疑削弱了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信譽和地位。 隨著沙特和伊朗關係緩和的趨勢不斷增強,中東國家更加注重內部團結與穩定,而不是受制於外部勢力的地緣政治博弈。
這一系列事件向世界表明,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美國的傳統影響力正在受到挑戰,阿拉伯國家越來越傾向於自己動手。 這不僅是對美國的警告,也是對中東長期和平與穩定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