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軍印度總參謀長喬杜里元帥最近表示,經過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印度的Su-30MKI戰鬥該機器已實現 78% 的本地化,不再被視為“俄羅斯製造”。 然而,俄羅斯專家卻諷刺說,印度的改善水平遠不如中國自身的發展殲-11B戰鬥機跟殲-16戰鬥機。印度將蘇-30MKI電子裝置數量雷達飛彈等被“印度產品”取代,但發動機等核心部件仍無法取代俄羅斯**的原有裝置。 儘管印度聲稱通過自主改進可以達到蘇-35的技術水平,但俄羅斯專家指出,印度似乎只是在進口外國技術,並沒有真正消化和掌握它。 印度的改進裝備在追求高標準的同時,主要依賴國外技術,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國產化”。
印度Su-30MKI戰鬥該飛機提供了一系列公升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Virupaksha”S波段電子掃瞄有源相控陣雷達,號稱探測範圍可達400公里,採用以色列技術,並增加了2000個TR元件。 此外,印度還計畫:蘇-30MKI更換了駕駛艙觸控螢幕顯示器和新的數字計算機。 公升級蘇-30MKI它還將配備各種印度本土飛彈,例如“Rudram”系列防空飛彈雷達飛彈和“無畏”遠端亞音速巡航飛彈。 雖然這些飛彈具有很強的威懾力,但由於它們的體積很大,只有蘇-30MKI能夠攜帶。 印度希望通過這些公升級進行公升級蘇-30MKI進一步威懾中國和巴基斯坦等鄰國。
然而,俄羅斯專家認為,印度的本土化水平相對較低。 印度聲稱的“國產化”,其實是靠國外技術和進口裝置的組裝,是無法與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1B戰鬥機跟殲-16不相上下。 例如,印度的“Virupaksha”。雷達它仍然沒有達到使用標準,而中國已經配備了自主研發的AESA雷達。俄羅斯專家還指出蘇-30MKI核心動力單元是印度無法克服的技術難題,中國已成功自主研製出配套的“太行”。發動機。因此,印度的本地化戰士中國在技術水平和自主研發能力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印度航空長期以來,工業一直面臨兩難境地。 印度對“本土化”的認知太低,並沒有真正努力構建獨立的產業體系,往往只是在組裝成熟的技術成果。 印度製造“風神”戰鬥機跟公尺格-21MF戰鬥機這些都是這方面的例子,雖然聲稱國產化率高,但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賴西方進口。 因此,印度人航空工業發展雖然已經持續了七十多年,但仍然停滯不前,沒有達到真正成熟的階段。
印度聲稱蘇-30MKI已經實現了完全國產化,但實際上印度只是部分更換了裝置,仍然依賴國外技術。 與中國自主研發殲-11B戰鬥機跟殲-16相比之下,印度的進步水平顯然不足以克服蘇-30MKI最中心發動機技術難度。 印度航空產業發展也面臨困難,缺乏真正的自主研發能力。 印度的國產化標準低,只是在組裝國外技術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改進,無法達到中國的本土化水平。航空行業水平。 因此,印度蘇-30MKI所謂“國產化”,其實是一種低標準的組裝和改進,無法與其他國家的自主研發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