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國外多家**報道,蘋果決定放棄長達十年的電動汽車研發專案,這一訊息立即引發了國內外的熱議。
有人認為,蘋果研究電動汽車這麼久,卻沒有真正量產汽車,因為在這個領域無能為力,為了對沖對股價的影響,放棄了造車,宣布將轉向AI領域。 也有人認為,蘋果作為科技創新的風向標,已經放棄了電動汽車,難道是因為這個領域沒有前途嗎? 那麼,中國市場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狂潮是“笑話”嗎?
誠然,蘋果在電動汽車上花了十年時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突然宣布放棄的第一反應確實是乙個意外。 然而,當我們看到蘋果已經取消了製造汽車的道路,轉向生成式人工智慧時,蘋果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在電動汽車賽道上,此前高喊“停產燃油車”“全靠新能源”的歐美車企近期紛紛放緩,包括賓士、奧迪、福特、通用等。 在政策層面,英美等國家和地區也放寬了燃油車禁售計畫,歐美整個環境對電動汽車的態度也將影響蘋果對行業的判斷。
另一方面,蘋果其實並沒有完全脫離電動汽車賽道,或者說蘋果之前在時間和資金上的投入並不是乙個竹筐,因為蘋果已經轉向的生成式AI賽道,將成為未來汽車競爭的焦點。 目前,包括寶馬、吉利等在內的主機廠已經開始將AI工具應用於整個生產網路,各大車企爭相進入遊戲,正是因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算力相當於工業經濟時代的電力”。
因此,生成式AI的應用也可能率先安裝在智慧型電動汽車上,基於蘋果前幾年在電動汽車方面的研究和積累,即使不造車,也能開發出比競爭對手更適合智慧型電動汽車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從而在AI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 此外,作為一家知名科技公司,蘋果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源推動其在AI競爭中的進一步發展,而2024年是AI從技術走向商業落地的關鍵轉折點,此時蘋果加入的時機非常好。 試想一下,當蘋果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和有一定積累的智慧型汽車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時,智慧型手機的頭號玩家和智慧型電動汽車的領先供應商將以同樣的策略實現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動車賽道上,只看到了大量投入的博弈,但盈利的可能性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除了特斯拉之外,目前盈利的比亞迪和理想並不是靠純電動汽車盈利,而是靠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混合動力這種過渡性優勢球產品實現盈利, 大多數銷售電動汽車的公司都是虧損的,這尤其令人擔憂的是,歐美企業不太可能繼續深陷其中,及時止損未必是乙個錯誤的決定。已經轉向自己專業領域的蘋果公司清楚地知道,人工智慧的利潤肯定會比製造汽車的回報來得更快、更高。
因此,蘋果放棄電動汽車研發計畫,轉而轉向生成式AI應用,是在充分了解自身優勢、認可市場環境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是進入“造車”遊戲的又一身份。 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車賽道依然是一波轟轟烈烈的發展,但現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已經進入決賽,尚未進入決賽的企業,現階段勢必要冷靜思考未來的發展,也就是等到市場推出一波玩家自己再進入, 或者找到合適的定位來做他們目前擅長的事情。蘋果向生成式AI應用的轉變,不僅不是新能源汽車賽道潮起潮落的徵兆,而是圍繞智慧型電動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快速發展的驗證,未來,智慧型電動汽車賽道領域將有更新、更多樣化的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