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英(重慶大學)。
情人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而現在,每年公曆的2月14日,它已成為世界各地情侶分享的浪漫時刻。 傳說財神爺的生日是農曆正月初五,在這一天,中國人按照當地習俗慶祝財神爺的生日,祈求來年好運。 而當公曆2月14日恰逢農曆正月初五,當浪漫的情人節遇上熱鬧的財神時,中國人以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一場跨文化的節日盛宴。
曾幾何時,追求西方美學、慶祝西方節日成為一種潮流,中國傳統習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 情人節、聖誕節等節日熱鬧非凡,而中國傳統民俗卻在衰落,只有老一輩人還在堅持。 然而,隨著國力的不斷提公升和文化自信的逐步建立,新一代的年輕人開始看到、理解並積極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從漢服的復興,到非遺技術的傳承,再到國潮和新中國風的流行,年輕人以自己的方式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探索新時代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道路。
溝通可以更好地發展。 我們鼓勵年輕人傳承傳統文化,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排斥其他文化。 相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才能產生新的火花。 當西方的情人節遇見中國的財神,年輕人通過娛樂將兩者結合起來,開啟一場節日盛宴,讓兩種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愛上財神”“錢,請與我交往”等網路熱點,在給人們帶來樂趣的同時,拉近了傳統文化與年輕人的距離。 在這場跨文化的節日交流中,情人節成為財神民俗與年輕人之間的橋梁,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在熟悉的節日氛圍中接受和理解還有些陌生的傳統民俗,構建新的節日回憶。
主動性帶來故事。 在這場跨文化的節日盛宴中,年輕人承擔起網路模因的創造者、傳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通過積極參與和互動,間接完成傳統文化的學習、傳承和發展。 事實證明,積極參與文化實踐比被動學習更能激發年輕人的傳承熱情,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這種跨文化的節日碰撞,成為年輕人主動參與文化實踐的重要契機。 在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下,新一代年輕人能夠接觸和了解多種文化,並擁有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因此文化之間的碰撞可以激發他們對自己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激發他們從旁觀者角色向參與者角色的轉變, 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創造新的文化內涵。
當情人節遇見財神,我們看到當代年輕人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潛力。 在這次跨文化節日交流中,我們也看到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新途徑。 通過積極參與,在文化交流、傳播和學習中創新發展,可能成為新一代青年弘揚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