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zi Zhang(山西大學)。
近日,由張藝謀執導,雷佳音、馬麗、趙麗穎、高燁等主演的新年電影《二十條》上映。
據燈塔專業版訊息,截至2月14日9時08分,電影《第20條》的放映場次均高於前一日**,今日上座率為13人8%領跑春節檔新片。 (2月14日,澎湃新聞)。
第二十條在題材上不屬於傳統的“春節家家嘉”型別,前期宣傳發行不強,上映前期效果並不搶眼。 不過,隨著**數量的增加,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被**電影“安利”,票房趨勢正在改善。
第20條是《刑法》第20條,規定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及其後果,影片中的三個故事也是圍繞這一點講述的。 有長期遭受村霸的貧困村民奮起反抗,造成血腥案件,有因為撞到同學在校園裡被欺負的“正子弟”,還有......幫助**女孩正確保護自己的公交車司機這三個故事的主人公都面臨著法律審判:是正當的還是過度的,還是故意傷害? 電影中的人物面臨這樣的問題,電影外的人也經歷過這樣的生活。
在中國,正當防衛制度的制定和實施經歷了乙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1979年7月頒布的《刑法典》第17條規定了正當自衛制度。 1997年3月修訂的《刑法》第二十條,對1979年刑法第十七條進行了調整,放寬了正當防衛的條件,將過度防衛的標準從“造成超出必要限度的不當損害”修改為“造成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重大損害”,增加了“特別防衛”。 2018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包括陳正當辯護案,進一步明確了正當辯護的界限。
長期以來,有人將正當防衛制度稱為“沉睡條款”,但實際上有一些實際原因。 例如,以“死者是最大的”為主導的思維視角導致,一旦合法辯護案件中出現傷亡,辯護方往往會被認定為“過度防禦”。 再比如,法律裁判所強調的“理性思維”,在現實情況下可能無法充分考慮辯護方的真實情況。 這些都是複雜多樣的現實問題,因此,由於各種因素,法律審判面臨著層層困境。 影片中王永強案的艱難鑑定過程,凸顯了這個問題。
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代價更高,而不是讓好人更代價。電影中的這句經典台詞展現了法律對正義的真正價值。 無論是被村霸欺負的聾啞媽媽郝秀萍,還是當年發生事故卻討論正當防衛行為的公交車司機,都是故事的悲劇,無數觀眾為自己的經歷感到難過,但同時也為社會的“公平正義”增添了沉重的期待。
電影是人民的藝術,它應該是人民正義的代言人。 春節期間熱映《二十條》不僅能向大眾普及法律知識,更能喚起百萬民眾對正義行為的肯定和欽佩。 正義不應該被辜負,“法律不能屈服於無法無天”。 只有人人“敢於行動”和“願意行動”的公正社會,人民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