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蘋果將以雷擊開始新的一年。
乙個月前,蘋果市值一夜之間蒸發了10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60億元),券商巴克萊銀行將蘋果的**評級從“中性”下調至“**”,並將蘋果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下調至160美元。
券商機構分析師報告的結論是,蘋果2023年最季度的業績不會達到預期。
在資本衰落中,蘋果做出了乙個大動作:
2月2日,蘋果“劃時代”產品Vision Pro正式發布。
起價2.5萬元的Vision Pro,上線一秒後瞬間售罄。 黃牛飆公升至8.9萬元,即便如此,依舊“難尋”。 甚至有國內消費者乘坐私人飛機,在美國的蘋果專賣店門口排隊購買。
類似的場景最後一次出現在2007年,當時第一款iPhone上市。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我們很高興您第一次體驗空間計算”
為什麼蘋果的Vision Pro如此受歡迎?蘋果又領跑時代了?能為汽車智慧型座艙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什麼是 Apple Vision Pro?
2300萬畫素雙Micro OLED顯示屏,M2+R1雙晶元組合,單眼超4K畫素,全新VisionOS作業系統......
蘋果 Vision Pro 的推出為元宇宙和 XR 領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而蘋果相當有信心,看著官方的描述:“今天標誌著計算技術新時代的開始。 就像 Mac 把我們帶入了個人計算時代一樣,iPhone 把我們帶入了移動計算時代,Vision Pro 把我們帶入了空間計算時代。 ”
Vision Pro的外形與前幾年流行的頭戴式顯示器相似,但不同的是,Vision Pro是一種融合了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實境)的混合顯示裝置。 使用者可以完全沉浸地玩遊戲、看電影和工作,體驗VR的功能頭戴式裝置表面的感測器還可以用於將外界的人和物體投射到虛擬世界中,從而實現AR功能。
在互動層面,蘋果視界Pro省略了目前VR頭顯常用的手柄,採用了眼拍+手勢+語音互動的方式。 所以,當你看到乙個頭上有乙個巨大的“凸起”的人憑空伸出手指時,不要感到驚訝,他沉浸在辦公室裡(玩遊戲)。
而在與周圍的人互動時,Apple Vision Pro 擁有顯示“眼睛”的 Eyesight 技術,黑色外殼變得透明,讓周圍的人看到佩戴者的眼睛並感知視覺和注意力。
過了一會兒,VR火了一會兒,然後就平息了,結論是,狹窄的使用場景很容易讓先進的電子產品蒙上灰塵。 為此,蘋果提前為Vision Pro嵌入了足夠的場景和生態:
1、可與Mac、iPhone、iPad等裝置無線連線,實現資訊同步;
2、針對性優化熱門軟體和生態支撐;
3、與迪士尼、Microsoft等巨頭合作開發專屬應用軟體。
在硬體層面,強大的 M2 晶元擁有 8 核 CPU + 10 核 GPU,以及 16GB 記憶體配置。 同時,它還配備了蘋果自主研發的首款R1晶元,負責處理來自12個攝像頭、5個感測器和6個麥克風輸入的訊號。
得益於 R1 晶元的 256GB 記憶體頻寬,根據蘋果的官方宣告,Vision Pro 可以在 12 毫秒內將相機捕捉到的新影象傳輸到使用者的眼睛,比眨眼快 8 倍。
那麼,Apple Vision Pro會是一款可以與Mac和iPhone並駕齊驅的頭戴式虛擬實境電子產品嗎? 它給當下如火如荼的汽車智慧型座艙帶來了什麼啟示?
汽車智慧型座艙要改頭換牌?
儀表屏、中控屏、乘客屏、後排娛樂屏、頭枕屏......如今,許多新汽車製造商正在其車內安裝多個螢幕,以突出其高科技定位。這種做法也被戲稱為“車上的家用電器”。
但是,一方面增強了娛樂屬性,另一方面也存在螢幕光汙染、視線受阻等問題。
這個時候,如果把蘋果視界Pro放在車上,能解決成員互相干擾的問題嗎?
它可以取代副駕駛娛樂屏、後排娛樂屏,甚至在辦公室、開會或看電影時,畫面從傳統的十多英吋液晶屏放大到100英吋的虛擬屏,依舊身臨其境,視覺效果更加震撼。
在保證4K高解像度的同時,投射在實景中的虛擬介面也能隨時隨地滿足沉浸感,但不影響駕駛員的正常駕駛或其他乘客的娛樂體驗。
大膽地說,鑑於蘋果Vision Pro虛擬實境的高度整合和快速響應的特性,駕駛員也可以攜帶這個“大鼓”來操作汽車。 車內所有中控按鈕都從觸控變為虛擬,液晶儀表、中控屏、HUD等裝置可以完全丟棄。
眼前的交通場景由軟體處理,甚至導航和智慧型駕駛資訊都可以更震撼地投射在駕駛員眼前。
你好,小藝“、”你好,斑馬“、”你好,志己“......
語音控制是目前智慧型座艙的核心功能之一,但每次使用,都要打乙個尷尬的“叫醒詞”,導致“社交恐懼使用者”寧願在車上有乘客時也不願打電話。
語音+觸控和語音+手勢也成為量產車的常見功能。 但實際體驗之後,很難用語言表達。
蘋果視界專業版提供視線控制+語音+手勢的中線,這種“看哪裡打哪裡”的互動方式,似乎給陷入創意瓶頸的汽車智慧型座艙設計師們帶來了曙光。
一方面,從按鍵到觸控,再到語音和手勢的融合,實現人機互動; 另一方面,虛擬駕駛艙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乙個UI主題,開著你的小本田,但你喜歡Mai**的中央控制嗎? 花50元買乙個新主題,價效比更高。
缺點多,真的實用嗎?
蘋果的原始產品效果不佳,Vision Pro也是如此。
早在去年6月,蘋果在WWDC大會上宣布這款產品後,就邀請了眾多**評測機構進行深度體驗。 甚至有外國記者試圖與Vision Pro一起生活24小時,在此期間他們為自己做了晚餐。
綜上所述,主要存在四大問題:佩戴舒適度不足、電池續航、VST(**透視)效果差、混合現實應用生態不完整。
先說重量,光是Vision Pro就重了600多克,和iPad Pro差不多,算上各種配件,就去了800克。 雖然蘋果做了很多佩戴設計,頭帶也採用了彈性編織材料,但還是改變不了重心偏向一側移動的問題,應該按壓。
長時間佩戴後,整個蘋果肌肉和鼻樑都會很不舒服。
再看電池壽命,一般不差。 為了減輕佩戴重量,Vision Pro 使用的電池容量僅為 3316mAh,與普通 iPhone 相似。 蘋果手機的續航被人以各種方式吐槽,這麼大的Vision Pro在全功率執行時只能持續乙個小時。 因此,現在幾乎所有使用Vision Pro的使用者都必須攜帶一根煩人的充電線。
然後是VST問題,在移動、弱光等場景下還沒有優化。 要知道,VST的本質就是通過攝像頭拍攝外面的真實空間,經過計算處理,讓使用者直接在內部顯示屏上看到“真實空間”,從而模擬AR體驗。
這是乙個全球性的技術問題,不僅是蘋果,谷歌等巨頭推出的類似產品Microsoft也有類似的糟糕使用者體驗。
最後,作為一家擁有全球最大軟體生態的科技公司,面對Vision Pro的新穎性,雖然已經優化了半年多,但仍然沒有形成完善的“使用鏈”。
好訊息是 Zoom、Disney+ 等已經宣布將率先推出帶有 VisionOS 的 App Store,但壞訊息是,YouTube 和 Netflix 等行業巨頭不僅沒有開發 VisionOS 版本的計畫,甚至不打算簡單地基於 iPad OS 版本進行遷移。
如果沒有豐富的軟體生態系統,無論蘋果Vision Pro的硬體多麼強大,也只會淪為乙個偶發的玩具。
戲劇性的是,在蘋果Vision Pro首次亮相前3個月,智慧型可穿戴裝置的鼻祖谷歌眼鏡正式宣布停產。 有技術原因,但更多時候,生態場景嚴重缺乏。
如果智慧型汽車與Vision Pro配對,並稍作修改以進行一些調整,是否足以製造足夠的噱頭?
無獨有偶,智慧型汽車和VR眼鏡的結合並不新鮮,已經有車企將這個大膽的想法變為現實。 例如,理想汽車已經有兩款AR眼鏡,分別是售價2999元的Rokid Max AR眼鏡和售價2799元的Thunderbird Air AR眼鏡。 它們可以與理想的L系列車型互聯互通,車內的應用可以投射到VR眼鏡上,掌上遊戲機可以同時投射到中控屏上,然後螢幕可以投射到眼鏡上,然後通過手勢互動功能, 可以控制汽車機器,可以玩遊戲。
去年,NREAL還與蔚來ES8機型合作開發了N-Box增強型娛樂主機,支援同時連線4對NIO Air Glasses裝置,支援相當於4公尺距離的130英吋大屏體驗,重新整理率為60Hz。
然而,無論是理想還是蔚來,在通過虛擬實境眼鏡做出足夠科技噱頭的同時,實際體驗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因此,基於Vision Pro目前的表現,改變智慧型座艙現狀,甚至引領汽車行業發展趨勢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