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奮鬥12年,重建新廣州”的元年,也是加快實施“百萬工程”的一年。 對於省市的“第一工程”,廣州正以“第一實力”前進,重點是什麼? 2月26日下午,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了以“聚焦產業發展、堅持專案為王、加快實施'百萬專案'”為主題的研討會,明確堅持“行業第一”。
一是科技創新,工程為王”。
會上,來自企業、高校、社會團體等組織的代表圍繞實施“百萬工程”共話思路和措施,研究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統一思想和共識,明確任務, 搶抓起跑,加快推進廣州“百萬工程”走在全省前列。
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由廣州市“百萬專案”總部辦公室主辦,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協辦。
該市各區已簽約專案超過600億個。
中國廣州農業銀行擁有3000多億元的信用押運。
為什麼要強調“抓行業”,堅持“專案為王”?
“千萬工程”的實施,要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尤其是對於廣州這個“經濟大城市”來說。 產業發展的數量和質量,以及由此產生的稅收和就業,是“百萬工程”的基礎,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投資100多億,在土地拍賣時開工建設,75天內土地投產......去年底,廣州高景太陽能16GW光伏元件產業園專案落戶花都,實現了專案的“快速”落地,累計工業產值5億元,累計銷售額1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億元,實現了良好開局。 廣州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健表示,力爭2024年實現工業產值50億元,累計銷售衝刺100億元,預計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充分發揮行業領先優勢, 力爭2025年建成1GW光伏電站並投產,帶動光伏上下游產業集聚,促進產業鏈發展公升級,推動光伏綠色能源向更高質量、更高標準發展,將企業高質量發展融入廣州。數以百萬計的專案”。
活動現場。 進一步推動“千千工程”發展,需要集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力量,撬動社會資本。 “國有企業重投資資產,民營資本經營輕資產; 國有企業作為乙個整體,統籌村里的困難和後顧之憂,解決民營資本的後顧之憂。 越秀集團總經理林兆遠介紹,集團與從化區攜手,總投資20億元,在越秀打造人氣全國田園綜合體專案,其中,成功引進頤景文旅、廣大鄉鎮創新、耀華餐飲、注英集團等各類資本和政府, 企業、校媒協會資源,走出“國企帶動社會資本”之路。
廣州酒樓聚焦打造鄉村特色產業,廣州酒業餐飲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偉兵介紹,聚焦“農產品”鏈和“銷售”,支援增城正國鎮打造“文化古城、綠色美麗山城”品牌,推動淘淘店入駐正國老街, 並與力口府消費形成聯動效應,助力線下門店,持續組織正國鎮荔枝、絲苗公尺等優質農產品參加展會和電商直播,助推優質農產品“出山入灣”。
除了已經落地的專案外,還有更多專案正在建設中。 會上,現場簽約了2024年第一季度“千萬工程”重點專案,總投資約628億元,其中大部分為工業專案。 例如,投資200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和投資109億元的Inpai智慧型網聯和新能源汽車電池專案。
如何為專案建設保駕護航,為“百萬工程”注入“金融活水”? 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廣州分行行長李大龍展示了“成績單”和“戰圖”。 2023年,本行貸款餘額近7500億元,增幅超過1300億元,其中縣級貸款餘額超過1000億元,連續三年位居“五行一合作社”第一。 涉農貸款餘額近800億元,居全省同行首位; 全年“千萬工程”專案累計信貸額達1000億元。 “未來三年,我們將為全市'百萬工程'重點專案建設提供3000多億元的信貸支援。 他表示,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將在服務業發展、專案建設和典型建築方面樹立良好的示範。
強大的地區促進了城鎮和村莊的發展。
走出廣州的“百萬工程”之路。
做強區、帶動鎮村,就要做強區、鎮、村三個重要節點,如何做強? 從區、鄉到村,在產業、科技、專案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深化和鞏固“百萬工程”。
要聚焦產業科技創新,把實施“發展新質量生產力三年行動”作為突破口,推進和加快推進“千萬工程”。 海珠區把“新品質生產力”作為海珠區加快推進“百萬專案”的突破口。 海珠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陳永紅表示,海珠區將聚焦產業發展,聚焦支柱產業,拓展數字經濟,打造規模化模式創新應用示範區,打造百億產業,推動打造琶洲先行區國家高新區和開發區; 拓展城市產業,打造蕭州、倫頭百萬平方公尺智慧型製造基地,帶動落地15個研發專案,振興中大紡織商圈,打造全市首個高階服裝產業園。 同時,打造“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今年規劃重點投資專案576個,總投資6012億元,力爭全年實現新建專案180餘個。 在琶洲新建質量生產力創新中心,研究出台支援顛覆性技術的專項政策。
中羅潭鎮。 資料圖 廣州** 新花城 記者:莊小龍 通訊員 施建華 譚扎峰.
白雲區中羅潭鎮黨委書記劉耀軍介紹,自“百萬千工程”實施以來,白雲區中羅潭鎮突出重點專案服務,搭建優質平台,提公升鏈條培育,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下一步,中羅潭鎮將堅持以工業小鎮為王,培育和擴大生產力新品質,力爭年內新增18個化妝品和生物醫藥專案,商定投資超過100億元,成為優工農業兩大產業的主平台, 並形成乙個......“千億級、兩百億級”產業集群打造高標準“百萬工程”典型小鎮,力爭成為國民經濟百強鎮。 ”
曾經,從化區金衣村村集體年營業收入只有10萬元,但去年營業收入達到500萬,增長了50倍,村公司從2人擴大到30多人。 談及被評為首批省級典型村的經歷,從化區金衣村黨支部書記黃潤才說。 他認為,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是很重要的。 金衣村的荔枝、黃皮、龍眼、豆瓣菜、柿子雖然很有特色,可以說是一年四季都是蔬菜水果,但過去農民只會種,不知道什麼特殊包裝,也不會用自耕或冷鏈物流。 所以,對於村集體來說,應該承擔這些農民不願意做的事情,金衣村積極做好村民的專包裝工作,對接物流企業等資源。 “我們村里還有四個村里的女孩,其實她們都很擅長銷售,只是缺少團隊的支援。 因此,在村集體的幫助下,他們每天都會拍攝短片**,與村民互動,展示村里最真實的生活場景和農產品。 他表示,現在這些“有貨的村姑娘”已經能夠直播,懂得剪片,也逐漸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希望大家來我們村大膽消費”!
六個“加力加速”。
確保今年是“第一次工作”。
自“百萬專案”啟動以來,廣州學習和應用“百萬專案”的經驗,以第一工程的實力和標準走在前列,圍繞“機制建設、樹立模式”,堅持“一區一策”和“一鎮(街)一計畫”, 突出區域經濟發展、完善城鎮和街道功能、全面振興農村、城鄉融合發展,深化強區拓權改革、城鄉長區制度、全區綜合整地,肩負起對口援助與合作的責任, 推進“萬工程”取得良好開端,2區7鎮57個村入選首批。09、城鄉協調發展呈現出新氣象、新變化,為全市經濟總產值達到3萬億元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資料圖:麥村村,全省“百萬工程”典型村落。
今年是“奮鬥12年,重建新廣州”的元年,也是加快實施“百萬工程”的一年。 廣州將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專案建設為抓手,圍繞實現“加快任務進度”、“加快產業支撐”、“加快專案建設”、“加快城鄉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六個“加力速度”。
特別是面對全省推進“百萬工程”,實現“一年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發生重大變化、十年根本性轉變”的目標,廣州將明確自壓、攻堅克難,確保今年的“初見成效”打下堅實基礎,取得勝利時間為實現走在最前列的目標,並跑出領導者和機車的加速度。
專家解讀]廣東省“百萬千計工程”智庫專家、廣州市“百萬千計工程”總部辦公室顧問顧一康
推進“千萬工程”,鼓勵民營企業到廣大農村投資。
顧一康. 這是我今年第四次訪問廣東。 廣東省“百萬千計工程”智庫專家、廣州“百萬工程”總部辦公室顧問顧一康就廣東、廣州“百萬工程”推進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分享了自己對如何取得初步成效的建議。他表示,過去一年,通過不斷的調研,他見證了“百萬工程”給廣東和廣州帶來的巨大變化,“特別是民營企業、社會力量、村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這意味著'百萬工程'能夠真正惠及百萬人,彌補區域發展不平衡的不足。 顧一康說。
在他看來,民營企業、社會力量、農村聖人如何參與“千千工程”,是當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廣州做研究期間,我去了增城瓜嶺村,那裡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這裡,兩位村賢成立了兩家公司,一家從事農業,一家從事科技,我認為這是乙個值得倡導的方向。 顧一康表示,“百萬專案”其實,也為廣大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提供了新的藍海,過去,他們為廣大農村“捐款”,現在,不僅僅是“捐款”,更重要的是“投資”,引導社會資本、民營企業走進廣大村莊, 包括對數位化、綠色農業技術、農村生活的投資,這些都是非常有前途的。顧一康認為,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如今農民希望融入城市實現市民的夢想,城市人渴望回歸農村實現田園夢,“只要實現了這兩個夢想,'百萬工程'的目標就能實現。 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依靠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和鄉村聖人,才能為“百萬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
院士探索]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希文:
推動種業和農業機械創新發展,賦能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羅希文. 年近80歲的羅希文院士,依舊走在以數字農業技術賦能農業生產的最前沿。 2020年,他帶領團隊啟動了全球第乙個無人水稻農場的建設,如今,覆蓋小麥、玉公尺、花生的無人農場已遍布全國15個省份。
推動廣州農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是加快種植業和農業機械兩大農業支撐的創新發展。 羅希文說。
在種業方面,目前95%以上的作物品種種植在中國。 已經做到了“我國糧食主要使用中國種子”,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一些品種、一些領域、一些環節還有很大差距。 “例如,大豆和玉公尺的產量現在不到美國的60%。 國外蔬菜品種種植面積佔13%。 他舉了乙個例子。
羅希文認為,做好種業,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打好基礎,做好種子資源庫和種業基地建設; 二是加快技術創新,稻公尺蔬菜“強勢優勢”,豬禽“補短”; 三是培育主體,選擇一批創新型、有潛力的綜合性企業加大培育力度。
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羅希文已經證明,農業機械化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他強調,廣州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因地制宜,關鍵在於這三個方面:一是推動智慧型農機和智慧農業的發展,二是促進丘陵山區小型機械的發展,三是彌補蔬菜的短板, 水果生產和畜禽養殖。
文字:廣州** 新花城 記者:沈輝、方慶圖 廣州** 新花城 記者:楊瑤燁** 廣州** 新花城 記者:楊瑤燁、廖黎明、張樂毅、劉成宇 廣州** 新花城 編輯:張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