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剛聽到這個的時候,我有點驚訝,但看完背後的故事,我還是很感動的。
一名女大學生在宿舍的水槽上放了一包洗衣粉。 她希望在洗衣服時更加方便和方便。
但用了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她每次拿起嬰兒大小的洗衣粉桶都是滿的。
直到有一天,當她無意中看到室友用一大桶洗衣粉“加滿”她的小桶時,她才意識到,“每次室友檢查它幾乎是空的,他都會偷偷地把它裝滿。 ”
這種動作真的很暖心,但看完評論區,我才明白為什麼女生把大大小小的洗衣粉桶稱為“媽媽桶”和“寶寶桶”。
事實證明,這個名字不僅聽起來很可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今孩子對親子關係的情感需求。
因為雖然很多人感嘆女室友的細心和溫暖,但更多的人認為,只要細心,就連同學都能關注他們的需求,而本該最親近的父母卻從來不在意。 關於他們。 乙個小小的願望。
畢竟到了一定年紀,總需要一些特別的溫暖,不需要錢,只需要你的心。
被忽視的情緒。
我必須用我的一生來彌補它。
在“寶貝桶”的話題下,乙個女孩講述了她對“寶貝碗”的回憶。
還在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她去超市時,女孩看中了一碗作為禮物。
因為她覺得它很可愛,所以她鄭重地向屋子裡的每乙個人宣布:“這是我的特製碗,我用它來做我所有的飯菜! ”
由於年紀小,女孩們在吃自己獨特的碗時非常活躍和快樂。 她總是第乙個填飽飯。
但有一次,當她後來出現在餐桌上時,她發現屬於她的碗在她母親的手裡。
她委屈地說:“媽媽,這是給我的。 ”
但她的父親很不滿意,不耐煩地斥責她:“為了吃飯,有那麼多事情要做,你就不能用嗎? ”
說實話,光是看女孩的描述,就能感受到她當時的失落和悲傷。
家裡不止一碗,她為什麼不能滿足呢?
更讓人無語的是,女孩沉默後,碗就還給了客人。 它不再只是她的嬰兒碗。 到了吃飯的時候,小女孩就不再那麼開心了。 。
然而,就連女孩自己都沒想到,幾年後,她的父母突然說:
這個碗不是你獨有的嗎? 你為什麼不使用它? ”
更何況這丫頭心裡百感交集,就連我都忍不住感到一陣難過。
原來,我的父母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這一切。 他知道孩子在乎什麼,但他故意忽略了,花了很長時間才提出孩子對到期日的要求。
這不是愛的表現,而是被忽視的表現。
但有無數的孩子有過這樣的經歷。
對於一些人來說,母親可以隨意進出自己的房間,青春期的孩子不允許有任何秘密。
有一天,乙個帶同學回家做作業的女孩偶然發現媽媽在偷看她的日記。 她顯然是最應該發脾氣的人。
但她的母親要求她在同學面前跪下道歉,因為她不尊重父母。
日記是孩子的秘密領地,父母絕不會讓孩子孤立自己,成為乙個獨立的存在。
也有人買了漂亮的杯子和盤子,但父親總是在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用它們來喝藥或填充紅色糊狀物。
所以在經濟獨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出去,乙個人住,買各種漂亮又花哨的菜餚,杯子和碟子來裝滿櫥櫃。 她覺得只有這樣,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真正屬於她。
這是補償,也是報復,代價是她和父母之間永遠無法修復的裂痕。
父母的手太長了。
你不能養育有愛心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母親偷偷開啟女兒檔案的訊息。
那是畢業季。 當她看到桌子上女兒的個人資料時,母親沒有問就開啟了它。
女兒看到這一幕,焦急地喊道:“我打不開。 可是媽媽卻平靜地問道:“你剛才不是拆了嗎? 怎麼了? ”
女兒淚流滿面,只好向媽媽解釋:“你打不開,打不開就不行,學校也不收。 ”
媽媽只是平靜地重複了一遍,“我不知道。 ”
我想說的是,也許不是每個人都了解檔案的重要性,但它清楚地表明“檔案密封後,嚴禁未經許可開啟”。 即使你不明白,你也應該猶豫。
但媽媽一看,就不管不顧地開啟了。 這只能說明母親已經習慣了闖入女兒的生活,更習慣於控制女兒的一切。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位母親自己的錯誤給女兒帶來了如此多的麻煩,她卻在網上發布了監控**,並配上了以下文字:
大小姐不經意間開啟了資料夾,急忙開始哭泣。 小妹妹嚇得一動不動。
她無視自己的錯誤,對女兒的行為感到憤怒。 直到最後,媽媽都不認為自己沒有界限感的行為是錯的。 相反,她暗自責怪女兒不尊重她。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手伸得太遠了。 他只想用乙隻看不見的手把孩子緊緊地抱在手心裡。
最令人窒息的是,類似的事件一再發生。
我之前看過新聞,乙個14歲的男孩報警,只因為他的父親在他的臥室裡安裝了攝像頭。 當父親與警察對峙時,他給出了同樣陳詞濫調的理由:監督孩子的學習。
父親甚至理直氣壯地說,孩子不應該在父母面前有任何私隱。
但如果你從你的角度思考,如果你的老闆在你的辦公室裡有攝像頭,你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你老闆的視角下,很多人都會抗拒。
但是,為什麼這種非個人的事情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有意義呢?
在電視劇集《大考》中,吳家軍即將面臨高考。 他媽媽的操作類似於安裝攝像頭。
她從不關上兒子的門,這樣她就可以監督他的學習。
為了反抗母親,吳佳軍直接鎖上了門,於是她找來工具,趁孩子不在家的時候,猛地把門開啟了。
吳佳軍看著洞口,心彷彿被撕裂了一般。
偶爾,媽媽們發現孩子在學習時還在畫畫,她們直接在自己畫了幾個月的畫上亂塗亂畫。 吳佳軍氣得差點跳進河裡。
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那麼為什麼這些父母總是因為小事而與孩子對峙,為什麼他們總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父母有權決定與子女有關的一切事宜。
歸根結底,父母之所以不在乎孩子眼中的小事,是因為他們覺得“你是我生的,我可以對你做任何事情”。
這顯然意味著孩子不被視為乙個個體,而是被視為他自己的附屬品。 因此,他沒有界限感,不願意尊重孩子,甚至想控制孩子。
但恰恰是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有了這種全方位的覆蓋,他們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會一次又一次地疏遠父母。
或許這就是黃志忠這句話的由來:
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待孩子的感恩,孩子一輩子都在等待父母的道歉。 ”
父母眼中的小事。
為什麼孩子們會記住它一輩子?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讀到過這樣乙個故事。
女孩出生後不久,她的父母就把她留在祖母家,尋求西藏援助。 直到她上小學,她的父母才回到她身邊。
但不到半年的時間,溫馨的家庭生活卻因為父親的出軌而戛然而止。 母親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父親身上,不理她,甚至恨她。
乙個10歲的孩子看到她的同學穿著漂亮的衣服。 她一遍又一遍地問,卻只能穿媽媽不想要的舊衣服。
即使她已經成年,她仍然無法理解為什麼母親不願意給自己買衣服,即使她家的經濟狀況一點也不差。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她上高中。 其他人都穿著花哨的衣服,但她只能穿寬鬆沉悶的舊衣服。
更離譜的是,她媽媽從來沒給她買過一條內衣,她穿了媽媽不想要的東西。
當她處於青春期時,當她應該自由自在地飛翔時,她總是彎腰駝背。 每當她騎自行車上下學,看別人的衣服時,她都討厭媽媽讓她的青春期變得無色。
如今她結婚生女,她理解母親的痛苦,但還是無法原諒她。
他們還大聲爭吵。 當她表達委屈時,她的母親只是冷冷地說:“那你不是長得很好嗎? 你怎麼能為了這麼一件小事懷恨在心這麼久? ”
我想說的是,沒有新衣服在世界上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但對於生活在小世界裡的孩子來說,自身的不適和同齡人陌生的眼神,足以壓垮自己稚嫩的肩膀。
感覺被重視是孩子滿足情感需求的最重要方式。 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就算孩子不說,也很可能會被記住。
之前熱搜上有這麼乙個感人的帖子:沒想到媽媽會因為一件小事向我道歉!
吃飯的時候,博主把自己小學時的委屈告訴了媽媽:
因為她考試不及格,媽媽把她最珍愛的奧特曼橡皮擦扔在了她面前。
母親後來意識到自己情緒激動,做錯了什麼,於是她又給孩子買了一塊公尺奇橡皮擦,但她向母親坦白,“我仍然想念我的奧特曼橡皮擦。 ”
說話間,她突然崩潰了,開始在飯桌上哭泣。 她的母親忍不住和她一起哭了。
一天後,她突然收到母親發來的資訊:“寶貝女兒,媽媽為我的所作所為鄭重向您道歉......”
她說,自己從來不責怪母親,但母親的道歉,足以讓她**這些年來的委屈,她終於能夠徹底放下當時的悲傷。
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觀點。
大人個子高,能看得遠,所以覺得很多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孩子不一樣。 即使打碎乙個杯子,也足以讓他們擔心一整天。
那些父母的訓斥,強強的控制,父母眼中的小事,都在當時的那些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所以,不要怪孩子“記仇”,他們只是忘不了他們眼中的大事。
孩子們會記得嬰兒碗很多年,因為他們當時未得到滿足的情感需求已經成為一顆埋下的炸彈。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但它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傷害孩子或破壞親子關係。
沒有不值得認真對待的情緒,也沒有不該認真對待的小事。 父母的一句話,就能抹去孩子心中的悲傷。 為什麼不為我們做同樣的事情呢?
希望所有孩子的情感需求都能被看見、被關心、被滿足,讓親密的親子關係更溫暖、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