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美軍要在西太平洋“打游擊”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2-22

美軍將作戰環境的變化和戰爭的特點歸納為“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挑戰,認為在這種變化下,美軍正面對抗的風險和代價將非常高,因此越來越不敢正面對抗。

美國航母編隊的作戰模式可能不得不改變:它可能會移動到對手的“反介入區拒止”區邊緣,對選定的目標進行遠端打擊,然後在無線電靜默中迅速機動到下乙個行動區域,然後突然從某個地方出現,迅速而有力地進行打擊。

在上述戰略調整過程中,美國海軍陸戰隊重新定位了從內地反恐行動到海軍遠征作戰,回歸兩棲作戰的老路,充當前沿存在的支援力量,在海上前沿防禦的對抗區域不敵對手。

“跳島行動”的一般實施步驟如下:第一步,以小精銳部隊突襲島礁,登陸新型登陸艦,奪取機場; 第二步,利用運輸機或艦載運輸***將攻擊系統運送到島礁,發射飛彈攻擊對方艦艇; 第三步,部署防空和反導系統; 第四步,通過運輸和補給,完成對島礁及周邊海域的控制; 第五步,以所控制的島礁為前沿基地,進行下一輪“海上游擊戰”。

美國海軍陸戰隊能否在對手的遠端火力範圍內建立乙個有效的“遠征前沿基地”? “分布式作戰”的力量能否站穩腳跟,存在並戰鬥? 對於美軍來說,這都是乙個“生還是滅”的問題。

文字 |林志遠.

在大衛·伯格和埃里克·在史密斯兩位司令員的領導下,根據“部隊設計2030”計畫,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經歷戰略轉型,包括公升級二戰時期的“跳島戰術”,準備在西太平洋新形勢下打一場“海上游擊戰”。

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什麼要實施這一轉型,它有什麼具體的戰略,未來將如何部署,以及它的效果如何,值得研究。

愛沙尼亞塔林附近的阿馬里空軍基地的美國MQ-9無人機(來源**)新華社路透社。

從海到陸“到”歸海”。

“海上游擊戰”是服務於美國大國競爭戰略和大國戰爭需要的產物,是企圖破解“反介入區拒止”的“新穎”作戰方式,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展示自身地位和作用,為奪取和維護制海權作出貢獻的願望的體現。

這種“新穎性”策略的出現是基於以下背景:

首先,美國對國家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各軍種都在創新戰術。

過去,美國一直關注非國家行為體; 現在,美國必須對付乙個勢均力敵的“同級別對手”。 根據美國2022年10月發布的新版“**戰略”,美國應“全力以赴”,團結盟友,將競爭、合作與對抗結合起來,利用“決定性的十年”贏得與主要對手的戰略競爭。 2022年新版《美國國防戰略》呼籲動員所有國家權力工具,與盟國和夥伴合作,跨作戰領域、戰區和衝突頻譜無縫整合,實施“綜合威懾”。

國家戰略規定了軍隊要“做什麼”,而美軍對“怎麼做”問題的回答是提出新的“聯合作戰概念”,並將其轉變為“聯合全域作戰”。 在“聯合作戰構想”的指導下,各軍種創新了各軍種作戰構想,設計發展了部隊,加強了演練和實際應用。 這些新概念所針對的假想敵人是亞太地區的“高階對手”,美軍認為這是乙個特殊的、不斷壯大的、堅定的對手,很難對付。 美國海軍陸戰隊之所以要打“海上游擊戰”,是因為這是為了實施國防戰略和“聯合作戰構想”而進行的戰術創新。

二是作戰環境發生變化,美軍對正面對抗缺乏信心。

美國軍方認為,當前的戰略競爭正在加劇,隨著先進感測器和精度的擴散,潛在的對手可以利用最好的戰術和戰術,從一定距離阻擋美國海軍和聯軍,並利用對抗區域作為屏障來脅迫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 在西太平洋,美軍在第一島鏈的前沿基地不再安全,以航母編隊為核心的海上作戰系統可能失效。

美軍將作戰環境的變化和戰爭的特點歸納為“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挑戰,認為在這種變化下,美軍正面對抗的風險和代價將非常高,因此越來越不敢正面對抗。

如果未來發生海上高階衝突,美國航母中隊可能不得不改變其使用方式:它可能會移動到對方“反介入區拒止”區域的邊緣,使用遠端打擊來選擇目標,然後在無線電靜默狀態下迅速機動到下乙個行動區域, 然後突然從某個地方出現,迅速而有力地打擊。這也是一種“海上游擊戰”。

第三,新任務、新任務催生了沿海地區的“游擊”戰術。

當前,美軍海上戰略正在從“從海上轉向陸地”向“回歸制海權”轉變,強調確保兵力投送和制海優勢。 在解決問題的思考上,強調“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在政治上更可行,地理上更分散,操作上更靈活”; 在兵力部署方面,部分部隊從第一島鏈調往第二島鏈,加強對第一島的防禦,加強澳大利亞的“南錨”(“北錨”是日本)。

將戰略重心向後轉移,並不意味著美軍正在從西太平洋“撤退”,相反,美軍是在西太平洋“鎖住島鏈”,進行“海上壓制”,目的是擊退對方的前沿力量,一旦發生衝突, 它可以將對手拖回去,為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並最終在第一島鏈中阻擋對手。

在上述戰略調整過程中,美國海軍陸戰隊重新定位了從內地反恐行動到海軍遠征作戰,回歸兩棲作戰的老路,充當前沿存在的支援力量,在海上前沿防禦的對抗區域不敵對手。 近年來,美國海軍陸戰隊陸續提出了“對抗環境中的沿海作戰”、“遠征前沿基地作戰”、“分布式海上作戰”和“內線部隊”等概念。“海上游擊戰”是在戰術層面實施上述作戰理念。

**美國海軍尼公尺茲號航空母艦在阿拉伯海航行(來源**)新華社美聯社。

動態使用士兵,打了就跑”。

“海上游擊戰”以海上分散作戰為指導,採取整體分成部分、小分組、多條路線、超視距攻擊等戰術,沿第一島鏈進行“跳島作戰”,企圖從“內線”突破對方“反介入區拒止”防線的缺口,為“外線”的增援爭取時間。

首先是從“內線”進行第一波“衝動”打擊。

“脈衝作戰”是美軍“聯合作戰構想”的宗旨之一,是“聯合全域作戰”的一種,其特點是精心利用聯軍的長處,以產生或利用對對手的優勢,其靈魂是“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

美軍的願景是,海軍陸戰隊作為“內線部隊”,具有隱蔽性強、機動性強、裝備價格實惠(配備大量無人平台)的特點,能夠在戰時在前沿衝突區進行第一波“脈衝作戰”,奪取並控制沿海地區的關鍵區域、通道和海峽, 加強對前沿海域的控制,迅速削弱對方的海、空、資訊優勢,拖延對方行動,為其他部隊進入戰區創造機會。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史密斯說,該部隊能夠“從內部開啟門”。

二是遵循“海上分布式作戰”原則。

小型、分散的地面和海上分遣隊主要用於削弱對手在“反介入區拒止”範圍內集中力量的能力,並阻礙其在關鍵的空中和海上交通線上的行動自由。 過去,協調聯合兵種作戰的最低梯隊是步兵連; 合成類作戰單位現在可以降級為小隊。 單元越小,它就越分散。

“分布式海上作戰”的特點是分散、機動、整合,可以增加對手的行動成本,為自己靈活選擇行動計畫和組建聯合特遣部隊爭取時間。 二是可以更靈活、更靈活地獲得陣地優勢,進行突然襲擊,或者更有效地與直接和間接火力交戰; 第三,可以降低對手火力的殺傷力; 第四,它可以增加對手的成本,製造不確定性; 第五,可以降低動作特性,避免被對手發現。 在精確打擊行動中,率先感知,率先感知,是乙個巨大的優勢。

三是採取“跳島行動”的策略。

“跳島戰術”又稱“跳蛙戰術”,起源於二戰後期的太平洋戰爭,它以某島為前進基地,繞過不必要的島嶼,對重要島嶼發動有針對性的攻擊,避免陷入逐島爭奪的局面。 從那時起,“跳島戰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今天的“遠征前沿基地作戰”實質上是美軍“跳島戰術”的公升級版,主要針對太平洋地區,聚焦第一島鏈,強調前沿部署機動性強、電子和物理特性低、易於支援敵方海域一系列簡單臨時岸陣地的前沿作戰隊,以支援海上控制作戰, 在沿海地區開展海上拒止行動,支援海域感知,提供前沿指揮、控制、通訊、情報、監視、偵察、目標定位和反定位能力以及前沿的持續支援。關鍵是要堅持在對方遠端打擊火力覆蓋範圍內對抗,保持持續的進攻態勢,破壞對方在前沿海域建立的“區域拒止”體系,為“外部部隊”增援和發起反擊贏得空間和時間。 核心思想是快速隱蔽地交付,兩棲奪取島嶼,“以島控海”。

從演習的假設和情況來看,“跳島行動”的一般實施步驟如下:第一步是以小規模精銳部隊突襲島礁,登陸新型登陸艦,奪取機場; 第二步,利用運輸機或艦載運輸***將攻擊系統運送到島礁,發射飛彈攻擊對方艦艇; 第三步,部署防空和反導系統; 第四步,通過運輸和補給,完成對島礁及周邊海域的控制; 第五步,以所控制的島礁為前沿基地,進行下一輪“海上游擊戰”。

遠征前沿基地行動”。

2020年3月23日,時任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戴維·伯格(David Berg)提出“部隊設計2030”概念(每年發布公升級版,最新版本將於2023年6月發布),計畫在未來十年內組建至少三個瀕海作戰團,將美國海軍陸戰隊改造成輕型、 速度更快、規模小的奪島部隊,主要執行“區域拒止”行動。具體設計如下:

作戰任務:瀕海作戰群將在敵海空間開展“遠征前沿基地作戰”; 作戰行動在各種系統中進行; 協調防空和反導行動; 支援海事感測; 支援海軍水面戰; 支援資訊化運營。

組織:瀕海戰鬥團具有規模小、重量輕、機動性強等特點。 每個團約有1,800,200人,由四個部分組成,包括乙個指揮單位(團部); 1個瀕海戰鬥隊,1個步兵營和1個反艦飛彈連; 1個瀕海防空營,負責防空、空中監視和預警、空中控制、前沿重整和加油行動; 1作戰後勤營,負責遠征前沿基地的補給、飛彈庫管理、與高階後勤人員對接、醫療援助、彈藥和燃料分配、野戰維護等任務。

裝備配置:瀕海戰鬥群主要使用四種系統進行“海上游擊戰”。 第乙個是“海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艦攔截系統”。 該系統發射“海軍打擊飛彈”進行攻擊**,這些飛彈安裝在聯合輕型戰術車輛上,可以在地面上移動,以便在海上進行拒絕和控制。 第二個是MQ-9“收割者”無人機。 它是一種中空長航時無人機,其主要任務是連續獵殺對手目標,也可以作為情報監視和偵察平台,利用感測器向聯合部隊指揮官提供實時資料。 2023 年 5 月,海軍陸戰隊收到了八架 MQ-9 死神無人機中的第一架。 第三種是AN TPS-80地對空任務定向雷達。 它是一種遠征多功能雷達系統,最初於2018年部署,旨在提高瀕海戰鬥群的反擊能力以及對巡航飛彈和無人機的防禦能力。 第四,海軍的中型登陸艦。 該型艦艇可填補大型多工兩棲作戰所需的大型艦艇與小型短程登陸艇之間的能力空白,是一種低特性岸對岸搶灘登陸艦,在戰區具有較強的維持力,可在對抗環境中獨立作戰或與其他水面戰艦協同作戰。

部隊部署:2022年3月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將第3海軍陸戰隊團改編為第3瀕海作戰團,並將其部署在夏威夷海軍陸戰隊基地。 例如,連續兩年參加美菲“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2023年9月25日、28日參加“部隊設計與整合”演習,形成初步作戰能力,有望在兩年內形成綜合作戰能力。 2023年11月15日,第12海軍陸戰團改編為第12瀕海作戰團,駐紮在沖繩地區(第1島鏈)。 美軍計畫將第4海軍陸戰團從沖繩調到**,在2027年將該團改編為第4瀕海作戰團。 此外,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夏威夷組建了第乙個MQ-9A收割者無人機中隊,並成立了海軍陸戰隊資訊司令部。

海上游擊戰“有效。

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實施了近四年的轉型計畫,並在組織、裝備和訓練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但是,“海上游擊戰”還很不成熟,甚至還存在一些致命的問題。

首先,部隊的設計存在缺陷。 自“部隊設計2030”計畫出台以來,美軍內部存在諸多爭議。 批評者中有許多退役的海軍陸戰隊高階軍官和前政府成員,他們質疑削減裝甲、火炮和航空能力會破壞海軍陸戰隊各兵種有效整合的傳統,削弱戰鬥力; 瀕海戰鬥群是為西太平洋的奪島戰而設計的,其他地區呢? 新的操作概念沒有得到確認; 沒有......解決後勤保障問題

其次,對盟友的支援存在疑問。 一方面,要對西太平洋島礁實行“海上游擊戰”,就必須確保美軍進入這些海域沒有政治障礙。 另一方面,如果美國在其盟國的島嶼或基地作戰,那麼這些國家可能會受到軍事攻擊,他們的地位將動搖。 因此,美國能否真正獲得盟國的支援是值得懷疑的。

第三,美國沒有火力優勢。 “海上游擊戰”主要在第一島鏈上進行,美國沒有“地理”優勢。 在這個地區,美國海軍陸戰隊能否在對手的遠端火力範圍內建立乙個有效的“遠征前沿基地”? “分布式作戰”的力量能否站穩腳跟,存在並戰鬥? 對於美軍來說,這都是乙個“生還是滅”的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所)。

相關問題答案

    如果紅海發生變化,美軍可能會照搬西太平洋的作戰戰術,這是非常危險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軍在戰爭中的表現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美軍在紅海戰爭中採用的那個 左勾拳 戰術,在戰爭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然而,美軍可能在西太平洋複製這種戰術的可能性,無疑是乙個非常危險的訊號。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紅海戰爭 左勾拳 策略。在紅海戰爭中,美軍利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

    中國最新核潛艇出現在西太平洋,對美國構成巨大威脅!

    中國海軍的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最近出現在菲律賓海,距離美國 軍事基地不到公里!此舉引發了全球關注,因為它意味著中國的核潛艇技術已經達到了令人震驚的水平,並對美國構成了嚴重的潛在威脅。核潛艇配備了改進的洲際潛射飛彈 ICBM 能夠覆蓋美國全境。這種能力的提高標誌著中國核領域的突破,對美國的領土安全構成直...

    094A出現在西太平洋,美國擔心危機即將來臨!

    西太平洋的最新現象引起了美國的極大關注!一艘神秘的A型潛艇突然浮出水面,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直到今天,這艘潛艇的起源和用途仍然是個謎,一度各國都在競相猜測它的真實意圖。對於美國來說,這一事件觸動了所有國防 和情報機構的神經。一些人聲稱這艘潛艇可能攜帶了毀滅性的核 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它背後可能有某種陰...

    美國想“包圍”西太平洋,“拯救”以色列?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立場已成為關鍵

    近來,美國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行動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它參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以及在亞洲地區的軍事部署,充滿了猜測。美國是否試圖 圍剿趙治趙 轉移國際社會對巴以衝突的注意力?中國 俄羅斯和伊拉克的立場是關鍵。首先,讓我們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這個複雜的問題。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軍事力量...

    美國將在西太平洋部署五艘航空母艦,以展示其威懾中國和朝鮮的實力

    計畫利劍 美國將在西太平洋部署艘航母中的艘,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以展示中國的實力。軍事專家張軍社表示,美軍在同一地區同時部署五艘航母確實很少見,甚至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也只調動了六艘航母參加對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軍事行動。南華早報 月日稱,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今年可能在西太平洋部署近一半的航母,以發出威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