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經是新年的第六天了,已經回鄉過年的流浪者們馬上就要回到工作現場工作了,“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已經到來。
如果時間往前追溯到20-30年的前提,此刻的火車站、汽車站絕對配得上所有形容人多的成語:熙熙攘攘、肩並肩、座無虛席、人頭攢動、人來人往、人水流、洶湧澎湃、陰氣十足、 人滿為患,像牛毛一樣多,鯽魚過河......
那些年,沒有高鐵和子彈頭列車,有的只是綠線列車,經濟上舒服的買了臥鋪票,不願意花錢買座票的,而大多數人只能買車站票——其實根本就沒有立足之地, 而且有人躺在座位下面,廁所也被占用了,小便要想辦法解決......當場
今天,本班代表將為大家推出以“綠色列車”為主題的海報,回憶一起擠火車的經歷。
第一張名為“北京的模範工人”,是一張1960年代的宣傳海報。
畫面中,三位勞模即將乘火車去北京開會,面帶微笑,手捧鮮花,扶著車門把手,向送行的“群眾”揮手告別。 當時的模範工人無論是外表還是著裝,都是最時髦的。
在 1960 年代,乘坐火車是一種奢侈,火車啟動後在門口揮手不被視為違反安全規定。
這幅年畫在網上已經炒了3980元,不知道哪個款會買,我買不起。
看完勞模坐火車,再來看看坐火車的普通人。 這張海報名為《旅行者的親密人》,由詹勤城、田吉德和吳興慶撰寫,於 1973 年出版。
火車疾馳,窗外,寒風凜冽,雪花飄飄; 車廂裡,暖如春意,喜樂。
一名女乘務員,拎著乙個沸騰的水壺,背著乙個“百寶箱”,穿梭在車廂內,為乘客提供開水和各種便捷的服務。
在這節車廂裡,乙個男孩,拿著玩具衝鋒槍,拿著一本小圖畫書,繞著車廂跑來跑去,不小心紮進了空姐的懷裡。 空姐低頭一看,發現男孩衣服上的幾顆紐扣松了,於是放下水壺,開啟寶箱,拿出針線,給孩子縫好了紐扣。 怎麼會有張開雙臂的人民解放軍? 孩子低下頭,臉紅了。
座位上的乘客身份各異,有黨、政、軍、民的代表,這叫“講政治”。 前排還有乙個小女孩,也露出半個腦袋回頭看,或許,這就是男孩害羞的原因——在大人面前尷尬也沒關係,沒想到會被小女孩看出來。
如果男孩和女孩取得了積極的結果,他們現在將處於送孫子上學的合適年齡。 那個小女孩——不,那個奶奶,她也跳廣場舞嗎?
接下來的《春風暖火》,構圖、內容、發布時代都和上一部差不多,多展示了兩排座位,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綠火車的內部結構,也請大家欣賞一下。
下面這張照片題為“祖國到處都有親人”,由周振清、王克、劉永樂、尹金玉撰寫,發表於1973年。
與上面的相比,這乙個有細節,有背景,幾乎可以看到整個車廂的內部結構,這更能讓我們懷舊。
這幅畫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是發生在 1970 年代的“特殊交付”。
1971年3月28日,農曆新年的第二天,6歲的小女孩肖希豪從瀋陽的奶奶家坐火車到張家口找媽媽。
在瀋陽火車站,舅舅臨時找到要去北京的解放軍戰士項華樹,讓他護送孩子到北京火車站。
到了北京後,項華樹在候車室裡找到了乙個正在內蒙古出差的士兵,讓他帶肖希豪去張家口宣化站。 經過解放軍兩位叔叔的“愛心快車”,蕭曦浩終於安全抵達了母親身邊。
如果是現在,讓乙個6歲的女孩獨自騎車,恐怕沒有父母敢這樣做吧?
看了這麼多火車內部的圖片,再來看乙個火車月台,這幅畫的標題就是。
《光輝言照未來》,劉家學著,1977年出版。
列車停靠時,乘客們開啟車窗呼吸,車站工作人員透過車窗給乘客送去《詩刊》《人民畫報》等雜誌。 幾名身份截然不同的乘客:一名解放軍、一名工人、一名學生和另一側窗邊的一名遊客,都是知識分子。 看似隨機的構圖實際上是經過仔細考慮的。
光榮的話語照耀未來“,這是雙關語的雙關語,既指這些詩歌伴隨著火車旅行的事實,也指這些詩歌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詩刊》非常有名,創刊於1957年1月,“文革”期間停刊,1976年1月經***批准恢復出版。 這幅畫發表於1977年,所以在畫中突出這本雜誌也是不可告人的。 1976年,《詩刊》再版時,再版了《水調歌頭重訪井岡山》,或許,《光榮的詞跟著未來》標題中的“字”,就是指“這篇文章”。
靈雲之已經很久了,他又來到了井岡山上。 千里尋老地,老看新貌。 到處都是鶯歌燕舞,潺潺流水多了,高路入雲。 過了黃海邊界,就不用看危險了。其實最熱鬧的是候車室,下圖描繪了候診室裡熱鬧的場景。風在雷鳴,旗幟在打,是乙個人圈。 三十八年過去了,眨眼間。可以去月球九天,可以下到五海捉海龜,得意洋洋地談笑風生。 世上沒有什麼難的,只要你願意攀登。
這幅畫實在是包羅永珍,我跟大家講一些細節,大家可以在圖片裡找找——
各種身份,黨、政、軍、文知識分子; 多國籍,不同省市,男女老少; 各式各樣的皮包、報紙雜誌,傲然倘揚的南京長江大橋,團結奮鬥,爭取更大的勝利“,海報......“我們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
在這樣乙個“忙碌”的場景中,畫家不忘在遠處的背景中插入一群戴著藏紅花的工人模型; 在右邊的中間,描繪了當時最時髦的“家用電器”收音機,以及一頂大棉帽、一件羊皮大衣、一條粉紅色圍巾......當時能拿出來炫耀的奢侈品,全都放進了這幅畫裡。
畢竟海報就是海報,畫中的人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畫中的車廂是那麼寬敞溫馨,但擠過火車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擠火車並不是那麼浪漫。
下面這幅巨大的油畫,題目是《趕火車》,由高小華先生創作,展現了我們記憶中的真實場景。
讓我們縱向看一下整個畫面
讓我們橫向看整個畫面
那就欣賞當地的特寫——
順便說一句,選秀中還有乙個大人物,最後沒有出現在畫面中,但我覺得也很有意義,也是送出去給大家欣賞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一無所有”,這種高貴的孤獨,或許只有鐵路工作人員才能享受, 右?
這幅畫被藝術界譽為“清明節中國油畫的河邊景象”,如今已經拍出了363萬**,本來打算把房子賣掉買的,可惜房價已經下跌了,賣不出去也買不起, 所以我不得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