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李志最大的優勢就是孝順父母,不與世人爭吵,這在當時的環境中尤為珍貴。
李志不到10歲的時候,母親長孫皇后去世了,他乙個人哭了,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就是這個時候,給這個孩子奠定了孝順的基本印象。 最後,是李世民親自出面勸他不要哭,但從此,李世民對他印象深刻。
後期,李世民身體不適,李志去照顧他,也就是在照顧李世民的路上,遇到了武則天,命運奇緣。 李志一生的榮譽也因為這個女人而廣為人知,以至於後人一想到武則天就只能想到他,至於李志的功勞,人們早就忘了。
李志和武則天見面了。
當然,我不想在這裡為李志辯解,因為這似乎無濟於事。 結合歷史,李志的優點恰好是致命的缺點。
李志沒有與世人爭吵,或者說對政治權利不感興趣,所以他把耳朵轉向窗外發生的事情,只看聖賢的書籍。 而李世民之所以選擇他為太子,也是考慮到他的仁義,以及他不爭不搶的性格。 後來,他逐漸將權力交給了武則天,這導致了唐朝的所有權發生了變化,也是因為他性格軟弱,不爭搶。
所以,對於李志來說,是他的性格造就了皇位,也是他的性格促使他留下了一萬年的臭味,放棄了唐朝。
按照古代太子長子的繼承制度,李世民在長子李承乾年幼的時候就已經立李承乾為太子,並先後派李剛、杜正倫、魏慧等人協助教育李承乾,為他日後當帝打下良好的基礎。
只可惜李承乾從小就有點調皮,喜歡不服從陽陰,一前一後,這讓李世民很是氣餒,同時又對名師生氣,李世民屢次修煉,屢次讓李世民失望。
李成乾劇照。
不僅如此,太子李承乾不僅脾氣不好,還得了腳病,形象不好,很多大臣都勸唐太宗重新考慮太子之位。 在如此低的壓力下,李世民也想過讓別人當太子,比如他最愛的李泰,但是他一直沒有出手。
面對即將到來的劫難,李承乾還是一意孤行,在宮裡養男寵,搞同性戀,影響自己的形象,這在當時是很忌諱的,所以李世民派人去殺了自己的男寵。 更糟糕的是,李承乾居然在男寵死後在宮中設靈座,整天燒香,鬧得一團糟,大臣妃嬪們一再要求皇帝反省。
此時,李世民廢太子的念頭更加明顯,他已經對李承乾失望極為,轉而開始培養李泰。 李承乾看出了父親的意思,於是他和親信們打算效仿李世民的榜樣,發動政變,強行攻城。 長期在戰場上耕耘的李世民很快就發現了李承謙的計謀,一舉拿下,廢掉了太子,送到了邊疆,後來李承謙在邊疆死於抑鬱症。
女婿中,李泰排行老二,老大李承乾離開後,太子之位也不出所料,只是太著急了,於是去找李世民示忠,說以後退位時願意殺了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志。 2月** 動態激勵計畫
李泰是個徹頭徹尾的反派,一方面說自己願意讓位給李志,另一方面又用李承乾的叛逆來嚇唬李志,本來就膽小的李志實在是被嚇壞了,於是就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玄武門革命留下的弒哥的陰影還縈繞在李世民的腦海中,現在他的兒子李泰說,為了皇位,他願意殺掉兒子,這麼惡毒的人,以後要是當了皇帝,絕對不能把其他兄弟都殺了, 說不定連李世民自己都會被他處理掉。李世民最終決定放棄李泰,在李志和李克之間選擇一位太子。
就在李世民思索的時候,長孫無忌發出了建議,希望李世民盡快立太子,不要拖延,否則不利於國家的社會福利。 李世民向長孫無忌詢問關於立太子的意見,是讓李治當太子好還是讓李克好?
他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李志的母親長孫皇后,是長孫無忌的妹妹,也就是說,李志必須被稱為長孫無忌叔叔,當然要支援李志這樣的關係。
李志劇照。 其實還有乙個原因,按照女婿繼承制度,李世民的三個女婿李承乾、李泰、李志,前兩個不能當太子,最後也只有李志才能當太子。
至於李志和李克,一開始李世民比較傾向於讓李克當太子,因為李世民一直很喜歡李克,而且他也說李克和自己很像。
但李世民最終沒有讓李克當太子,主要原因是他的背景太無奈了。 李可是隋朝楊公主的兒子,有著隋朝皇室的血統,同時又有唐朝皇室的血統,面對這樣的王爺,李世民很是糾結。 論能力,李克贏了李志,但隋朝是李家,如果李克繼位,如果有人暗中支援他搞反唐朝,復興隋朝,千年也不會滅亡。
關於此事,李世民還特意和長孫無極商量過,當時李志已經被封為太子,估計李世民已經想好了不少問題。 他告訴長孫無忌,要改李克為太子,但長孫無忌立即反駁,說太子是國事,不能隨便換掉。
從李世民的性格和做事作風來看,我覺得他之所以和長孫無忌商量這件事情,並不是為了換太子,而是想別招一籌。
作為李世民的兒子,李志和李克的能力和性格,李世民很清楚,現在的李志和李克,不是當年的李建成和自己嗎? 他從父親李淵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所以他只能做出這個決定,為了讓李志更好地繼承皇位,讓國家更加穩定,李世民只能除掉李克。
而要除掉李珂,你自己也做不到,只能借刀殺人,毫無疑問,長孫無極是最佳人選。 事實證明,李世民的想法是正確的,自從他向長孫無忌請教,長孫無忌處處針對李克,很快就製造了李克造反的事件,李世民會策劃並迅速處決李克,直到很久以後,李克才平反。
李珂劇照。 我看過很多史料,說到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說太子李克被換了,我總是忽然閃爍,我猜想一定還隱藏著別的東西。 再加上後來李克的冤死,我更加確定李世民和長孫無極商量此事,主要是為了給兒子李志鋪路。
在鎮官統治的整個時期,冤假冤案很少,李世民每隔三五次就要重審一次,他怎麼能坐視不理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李克,匆匆忙忙地做,唯一的解釋就是李世民要這麼做。
就這樣,李治成功當上了太子,最終當上了皇帝。 然而,李世民或許萬萬沒有想到,他拼盡全力去幫助的,竟然是這個李志,但最終還是和妻子武則天走到了一起,放棄了自己單槍匹馬打敗的唐朝。
人的性格往往決定著人的行蹤和成就,很多性格看似很好,但總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李志,仁義孝的性格,在某些方面會變得懦弱和不自信,正是因為他的性格,他才能坐擁漁夫的利潤, 而且因為他的性格,他注定要被左右!
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生活,性格的兩面都值得仔細思考,思考任何事情的正反向總是有益的,也是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