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線又發生了變化,那就是俄軍占領了阿夫迪夫卡。 而多次被報道死亡的俄羅斯陸軍總參謀長親自向參加戰鬥的士兵頒發了獎章。 但事件本身並不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它的意義是有爭議的。 在這場爭議的背後,其實還有乙個更大的爭議,2024年我們應該支援誰? 親烏克蘭還是親俄羅斯?
支援烏克蘭或俄羅斯的決定背後有乙個更大的邏輯,經過兩年的戰鬥,誰可能占上風?
大家好,這裡是現在的家語,我是李建濤!
維迪夫卡事件對烏軍和俄軍有著不同的意義,要從烏軍或俄軍所持有的不同邏輯來看待這個問題。 現在網際網絡上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認為它“沒有戰略價值”,另一種認為它是“重大戰略失敗”。 這兩種觀點其實都是有問題的,因為烏軍和俄軍在戰爭中的“優勢地位”或“劣勢地位”是不同的,這種地位決定了兩軍在戰爭中採取不同的戰略邏輯。 阿夫迪夫卡,只是乙個工業城鎮,面積不大。 因此,它既不是“缺乏戰略價值”,也不是“重大戰略失敗”。
阿夫迪夫卡的真正意義在於,它是對俄羅斯和烏克蘭軍隊不同戰略邏輯的考驗:其戰略邏輯更加合理和有效。
這導致的結果是,被證明更有效的一方將繼續實施這一戰略邏輯。 這邊可能占上風。 被證明效率低下的一方可能沒有優勢,它會想要改變原來的戰略邏輯。
因此,此測試的結果不是最終結果。 這只是上一輪的結果,但它是下一輪的開始。
網路上兩種對立的觀點並沒有找到這起事件的邏輯,它只是情緒的宣洩,還是引起圍觀。 但他們沒有說出它的真正含義。 否則,我們同時貶低了烏克蘭軍隊指揮官或俄羅斯軍隊指揮官的智商。
這裡有乙個重要的定律,戰爭絕不能是雙方之間的愚蠢戰鬥,而是一場智者的遊戲。 為什麼小小的 Avdiivka 不斷投資於大量的人和 **。 這背後是有邏輯的。
那麼,小小的阿夫迪夫卡是如何測試雙方的戰略邏輯的呢?
一是雙方都在通過證明自己的能力來證明自己戰略邏輯的正確性。 在哈爾科夫戰敗並從赫爾松撤退後,俄羅斯軍隊轉為防禦。 烏克蘭軍隊轉而進攻。 所以,烏克蘭軍隊想要證明的是它的進攻能力。 因此,烏克蘭軍隊組織了一場春季大**。 俄軍想要證明的是自己的防禦能力,所以拼命想打破烏軍的彈簧**。
烏克蘭軍隊必須證明他們具有進攻能力。 一方面,它想表明我有能力驅逐俄羅斯人,只有進攻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另一方面,它可以從美國和西方獲得更多的援助和更多的東西。
對於俄羅斯軍隊來說,證明自己可以堅持下去也很重要。 一方面,他想表明沒有希望把我趕走,因為你沒有能力攻擊我。 另一方面,如果能動搖美國和西方的援助,烏軍將無法實現其目標,可能是乙個無底洞。
雙方都有這個很強的邏輯,所以會繼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
現在有了結果,結果是俄軍的防禦能力得到了確認,烏軍的進攻能力受到了質疑。 前線陷入僵局。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阿夫迪夫卡成為關注的焦點。
阿夫迪夫卡本身並不大,但只是成為關注的焦點,雙方都願意投入大人大手和武器,以證明各自的能力。
烏軍不怕被包圍,堅持堅守,因為澤連斯基還是要證明烏軍還有進攻能力,撤退就說明進攻能力沒了。 如果我們再往前走,我們可能無法獲得美國的進攻性。 這是澤連斯基和扎盧日尼總司令之間最大的分歧。
俄軍堅持進攻並贏得防禦工事,以證明我不僅可以堅持下去,還可以發動區域性攻勢。 要徹底終結烏軍的進攻夢想,進一步可能導致美國放棄或減少進攻**的供應。
正是在這種邏輯下,雙方不惜一切代價,不斷推動阿夫迪夫卡的戰鬥。 結果,阿夫迪夫卡成為第二個**mut。
這個結果將導致雙方的變化!
烏軍將改變原有的戰略邏輯,放棄全線進攻。 這是由邏輯決定的,是人無法改變的。 因此,雖然扎盧日尼被替換,但新任命的希爾基斯仍然下令撤出包圍圈。
烏軍撤離後,是暫時放棄進攻還是轉為防守,還有待觀察。
其次,是俄軍是否也會改變,從而轉為全線進攻。
通過阿夫迪夫卡戰役,俄軍只能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有能力在區域性小點將防禦轉化為進攻。 但是,這還不足以證明俄軍有能力在各條戰線上發動攻勢。 要擁有這種能力,俄羅斯軍隊必須證明它有能力在各條戰線上複製阿夫迪夫卡戰役。 只有有效的複製才能轉移到進攻中。
能否有效複製,取決於能否解決四個關鍵:攻雷、攻克無人機+精確炸彈、用好無人機+精確炸彈,充分發揮炮火優勢,充分發揮空中優勢。 在這四點上打好是阿夫迪夫卡獲勝的關鍵。
事實上,俄羅斯軍隊確實在整個戰線上複製了這樣的副本。 他們選擇了一些相似的點,並進行了阿夫迪夫卡式的攻擊。 這種複製剛剛開啟了一種新模式,以類似的攻勢和成功,烏克蘭防線將乙個接乙個地打出漏洞,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漏洞,就會導致整個防線鬆動。
那麼俄軍會轉而全線進攻嗎?
答案是,還沒有。 原因是俄軍在漏洞足夠多之前沒有能力轉為進攻,否則會遇到和烏軍一樣的問題。
然而,通過阿夫迪夫卡之戰,俄羅斯軍隊解決了乙個問題,那就是消滅壓在頓內次克頭上的火力堡壘。 最初,烏克蘭軍隊一直在通過阿夫迪夫卡對俄羅斯占領區進行炮擊,給俄羅斯政府施加了巨大壓力。 現在釘子已經被移除了。
因此,阿夫迪夫卡之戰表明,俄軍的防守和打洞戰術是有效的,俄軍略占上風。 但這並沒有引起整個戰線的變化,所以這種占上風的收益是有限的。
最大的變化可能是在烏軍,因為烏軍有最大的變數:前一階段攻勢的失敗,證明原有的戰略邏輯不合適; 美國**川普上台,會不會改變對烏克蘭的援助; 改變軍隊的最高領導層,是否會採取新的合乎邏輯的策略。
所以,最有可能的變化是烏克蘭軍隊。
這種變化可能遵循兩條路線:一是轉向防禦,建立類似於俄羅斯軍隊的防禦體系,這是最安全的; 二是利用各種遠端**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
如果烏克蘭軍隊這樣做,它將與俄羅斯軍隊現在採用的戰略邏輯相一致。 目前的俄羅斯軍隊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這樣的結果將拉平雙方的優勢,最終,前線將陷入更大的僵局。
由此可見,2024年確實是關鍵的一年。
關鍵在於,這是乙個改變戰爭力量的過程。
這種轉變提出了幾個問題供我們思考:
烏軍是否會調整戰略思路,轉為防守,集中打擊俄後方。
俄軍依舊堅持現有思路,全線防守,區域性進攻,打擊烏克蘭後方,目的是增加美國西方援助的負擔。
誰做得好,誰就佔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