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影業(002739)終於重新火了。
1月29日,萬達電影披露,下午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陳習女士(藝名陳志熙)和龔喬先生擔任公司非獨立董事,選舉陳習女士為萬達電影董事長兼總裁。
去年12月,儒家家族旗下上海如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收購萬達投資剩餘51%股權,從而成為萬達電影的控股股東。 隨著陳志熙和龔巧的加入,儒家部正式接管萬達影業,萬達影業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陳志熙上任後,發文感謝柯黎明和儒家同僚。
事實上,隨著交易的不斷推進,已經易手的萬達影業已經開始展現出重返中國電影舞台的雄心壯志。 資料顯示,繼《唐人街探案3》之後,萬達旗下梧州發行主要專注於進口片的宣傳和發行,而今年春節檔,梧州發行回歸主營宣傳發行,是張藝謀新片《第20條》的聯合發行商。
近年來,憑藉《你好,李煥英》《送你一朵小紅花》等熱門模式,儒家系成為影視界不可阻擋的生力軍。 現在,它也將這種銳度傳遞給了萬達影業。
通過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如意和A股上市公司萬達影業的實際控制,中國如意董事長柯黎明掌舵了一艘市值近500億的影視航母。 在柯黎明、陳志熙這兩位80後影視人士的帶領下,這艘航母闖出了自己的道路,與廣光、貓眼、阿里一起成為電影界的“新四人”。
隨著萬達的正式入駐,儒家與萬達的深度聯動,新儒家不僅給電影行業帶來了變革,也為電影行業帶來了新路徑、新模式。 那麼,這條帶動影視行業走向更多可能性的“鲶魚”又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對於深陷高風險低回報困擾的影視行業,又能帶來怎樣的啟示?
“雙向箔”。
儒家思想是如何成為中國影視的一股新生力量的? 要找出儒家思想的根源,首先要弄清楚柯黎明是誰。
從履歷來看,柯黎明是典型的知識精英,畢業於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獲得風險管理學士學位和貨幣與銀行碩士學位。
一場全球危機已經變得更糟。 2009年,一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香港也不例外。
這一次,他選擇回歸本源,乙個從小就是李小龍粉絲的數學天才,喜歡文學和電影。 這一年,“北京如意欣欣影業投資公司”成立,柯黎明正式開始在影視行業摸索。
如果你是乙個普通的小人物,你會有很多幸福,但你只能活一輩子,而電影可以讓你活很多輩子,你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角色。 九年後,在接受一家商業週刊採訪時,科里明談到了這部電影的魅力。
可是他最愛的電影一開始對這個“新人”並不友好,整天忙著請人吃飯,但一年過去了,錢沒花,也沒有拍電影。
當時中國電影剛剛進入百億時代,華誼兄弟、廣光影業等佔據了半個國家,華誼在2010年年度票房排名前五的國產影片中佔據了三部(《唐山大**》狄仁傑的通天帝國》《老實勿擾2》)。 這些頭部影視公司繫結大導演、大明星,小公司很難突圍。
然而,這個現實並沒有打敗柯黎明,這位堅持拍電影的“新人”決定從電視劇集入手,以不同的方式上游網路版權。
當時國內市場的電影劇本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編劇的原創劇本; 二是現有IP,但以中國傳統作品(四大名著、民間傳說等)和現當代文壇巨匠作品(張愛凌、金庸、魯迅、曹禺、莫言、蘇童、王安義、於華等)為主。
柯黎明用金融方法分析了亞洲電影、美國電影、荷里活製片廠的歷史後發現,美國很多經典作品都是改編自大眾**和漫畫,比如漫威出品的《蜘蛛俠》、《鋼鐵俠》、《X戰警》等。
在調研國內圖書市場後,他發現很少有人購買暢銷書的版權,大量潛在的熱門作品沒有得到充分挖掘。 2011年,柯黎明成立儒家圖書公司,獲得多部暢銷網路圖書著作權,包括《致我們垂死的青春》《匆匆的一年》《步步如潮》《琅琊邦》等。
在香港中環一幢豪華寫字樓裡當分析師的經歷,讓柯黎明從這些圖書版權中看到了儒家電影之路。 這位從投行跨界而來的“新人”,決定將資料分析的“雙向箔”揮向影視行業,用數字的理性回應電影的非理性。
數學裡有一種“賭馬效應”,只要你關注一匹馬,你就會懷疑這匹馬是輸還是贏,你會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考慮買下它。 對於觀眾來說,《致我們垂死的青春》這樣的暢銷書是獲得關注的“馬”,它們在電影市場上有自己的關注和喜愛。
手裡有一匹好馬,柯黎明剩下的工作就是找個好“騎手”。 作為影片的“新人”,他也願意找乙個更有激情、更有活力的“新人”導演。 最終,新的合作給他帶來了驚喜,2013年4月,《致青春》上映,終於收穫了7分19億,不僅開創了國產青春電影的先河,也引領了網路文字IP改編的熱潮。
網路文字IP+影視,柯黎明的電影之路終於走完了。 此時,他進入電影行業已經四年了,這位知識精英已經完成了向複合型電影人(投行+影視製作)的轉型,從投資的角度看IP,以專業的態度做影視。
2014年,柯黎明主導策劃、投資、製作的《老男孩:猛龍過河》上映。 影片中的那句話,“只要你對某樣東西有強烈的慾望,整個宇宙都會幫你實現它; 如果還沒成功,那就是慾望不夠強烈“,也許是他個人的感受。
萬劍歸宗
2015年,完成“新人”蛻變的柯黎明和如意,將目光抬向了更高的境界。
再往上是一條平坦的道路。 今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奇蹟般地向440部邁進69億元,比2014年增加48元7%,其國產電影票房為27136億元,佔總票房的61%58%。
較高的地方也充滿了沼澤。 剛剛登陸資本市場的萬達影業,是眾多在海內外大舉擴張的影視公司之一,命運轉折的種子,在與傳奇影業的《長城》的拍攝和製作中就種下了。
出身於投資銀行的柯黎明,也借助自身優勢,在此時的資本市場上一步步成長。 2015年,天神娛樂(後更名為天宇數碼)下文創**,至13公司以23億元的對價收購如意影業49%的股權,如意影業的估值由上一年的15億元**提公升至27億元。
在一手資本運作的同時,如意的電影製作也在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這一年,因為《唐探》專案,柯黎明結識了業內已經大有名氣的製片人陳志熙,並邀請他加盟如意,2015年底,陳志熙正式加盟如意影業擔任總經理。
對於抬眼看向更高處的柯黎明來說,陳芷曦的加入是很及時的。 2014年,他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這個行業傳統上需要你花很多時間維護關係,但我更擅長的就是在屋裡冷靜地看劇本,做投資分析報告,剩下的就交給專業製片人去做。 ”
荷里活王牌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曾出品《壯志凌雲》《珍珠港》《勇敢島》《加勒比海盜》等熱門影片,這些影片都具有快節奏、強視野、強烈個人風格等特點,成為荷里活當代商業大片的模板,影響世界。
當時的中國主要是以導演為中心,以演員為中心的系統,專業製片人稀缺。 不專業的製片人不僅無法組建合適的團隊,而且在拍攝過程中也難以有效控制開支,經常把錢浪費在不該花的地方。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好電影也一定是好生意,不能節流,就不賺錢。
而乙個好的製片人,不僅能組建好團隊,拍好電影,還能花5000萬拍一部耗資1億的電影,用2億拍一部耗資3億甚至4億的電影。陳芷熙就是這樣的人,為了省錢,她曾經揉過朋友的婚禮場地和裝修......
翻開她的履歷,這是個“爆款”頻頻的製片人,和柯黎明一樣,她偏愛新人導演,曾參與過徐崢的《泰國尷尬》(2012年,1267億),鄧超的**《分手大師》(2014,665億)、大鵬**《煎餅人》(2015年11月59億元)等,以精準的視力著稱。
陳志熙上任後,大鵬發文祝賀並配圖。
她一加入,就給如意帶來了“一鳴驚人”。 當年年底(2015年12月31日),由陳志熙擔任製片人,參與如意影業出品的《唐人街探案》上映,不僅獲得了8項大獎以23億的票房,也打造了目前中國大陸最成功的電影系列。
柯黎明和陳志熙這對投資人和製片人的結合,讓如懿進入了主流電影行業,也為它成為熱門鋪平了道路。
關於電影行業的投資,有句話說得好:電影投資獲得正回報的概率是10%-20%,正回報的投資回報率可能大於100%,也可能小於10%。
自2016年以來,如意先後製作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縫紉機樂隊》《動物世界》《送你一朵小紅花》《你好,李煥英》《獨自走月》《保佑你平安》《溫暖》《消失的她》等。 不僅頻次增加,主控力增大,而且失誤也很少,自2021年以來,爆款不斷。
從2013年的第一部電影《致青春》到2023年,十年間,“新人”終於變成了“暴發戶”,柯黎明和如意終於站在了更高的位置。 儒家左手揮舞著資料分析的“雙向箔”,右手鑄就了以生產者為中心的體系——回歸祖先的秘籍,開啟了他的“好故事”之旅。
人們的好故事
這種上公升實際上是乙個巧合。
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 當年,導演陳凱歌的大製作《道士下山》票房只有4億元,而大鵬的《煎餅人》票房卻是115億,Happy Twist的《夏洛特的煩惱》票房為144億,兩部電影都是中小成本,導演要麼是新人,要麼是跨界。
有人試圖為影片的“高貴”辯護,猛烈抨擊後兩部電影,認為它們是笑話和小品的結合。 但也有人看到了以小事做大事的機會,比如天津娛樂這樣的後來者:“能贏得世界的不僅僅是大導演、大製作、大公司。 年輕的導演、製片人、影視公司,如果他們有新的想法,他們也可以去做。 ”
長期以來,電影界形成了自己的“28法則”:20%的大片貢獻了80%的票房。 2015年《煎餅人》和《夏洛特的煩惱》的成功打破了這一定律。 尤其是2018年以來,影視行業投入減少,疫情影響加大,除少數大製作外,年度票房前十的影片中,中小成本片有所增幅。
以去年的暑期檔為例,《孤注一擲》(3847億)、《消失的她》(3523億)、《八角籠》(227億)、“溫暖”(912億)、《學校爸爸》(617億)都是中小成本。相比之下,一度號稱總投資30億元的大製作《風神》,票房卻是2634億元,投資回報率遠低於其他電影。
題材也發生了變化。 在大片時代,古裝、戰爭、奇幻等題材很多,而現在,行業逐漸打破大導演、大明星、大投資、大視角的迷信,開始回歸故事本身,從小人物、小視角出發,關注當下的人事,引起主流觀影者的共鳴。
正是這個機會,如意抓住了。 近三年的熱門產品中,《你好,李煥英》中母親對女兒深深的愛,《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發生在兩個抗癌家庭的溫暖故事,《消失的她》迎合了女權主義、鳳凰男、泰婆殺人等熱門話題,《溫暖》則聚焦成長......普通的小人物
《喬波》的焦點從來不在“博”,而是在“喬”。 在談及影視專案時,柯黎明總是提到“創意”二字,它指的是藝術創意,也意味著創造能夠更好地服務使用者的內容。 在他看來,好的內容不僅要通過質量測試,還需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和喜好,而這又需要由乙個有強大話語權的製作人來把控。
也就是說,製片人+觀眾+導演是構成一部“智慧型電影”的基本三角形,製片人是核心。
保證製片人的中心地位,或許是如意更願意與新導演合作的原因之一。 據儒家內部人士透露,這其實是雙向選擇。 在培養新導演時,會根據導演的特點和擅長的方面來搭配不同的專案。 在明確定位導演長短的基礎上,匹配相應的製片人,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在“好製作”**下,好導演+好故事無限接近好電影——隨著儒家逐漸在行業中站穩腳跟,其野心不再侷限於“聰明片”,而是票房和口碑豐收的“好片”。 **梳理了近5年如意主要製片人投資的13部電影,其中10部豆瓣評分為7分0級以上,良率接近80%。
這種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的平衡,離不開陳志熙這樣的製作人。 一方面,在不虧錢的前提下,允許導演盡可能自由地創作,據悉,如意的內部策劃會議經常吵架,陳志熙甚至因為策劃人膽怯選題而拍桌子; 另一方面,從投資者和觀眾的角度來看,我們尋求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平衡。
事實上,商業與藝術的平衡貫徹了儒家電影創作的全過程,並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即什麼是好故事,如何理解觀眾的喜好。
在“好故事”上,柯黎明有一套規範內容生產使用者資料的公式。 在選編劇和劇本創作階段,如意會根據人物關係、人物數量、必要的情感關係、衝突和節奏的設定等,對每個專案進行拆解和提煉。
量化的內容生產標準依賴於使用者資料,只有了解潛在受眾喜歡什麼故事、什麼節奏、什麼衝突、什麼人物關係等等,才能真正形成乙個好故事。 2011年成立圖書公司做IP,2015年創立南瓜電影作為入口,柯黎明非常了解使用者和資料的價值。
製片人中心+好故事+使用者資料的模式,讓如意成為一家典型又不那麼典型的影視公司。
通常,它在內容上足夠專業。 專業素養的缺乏是阻礙影視行業發展的原因之一,以萬達影業為例,12年來已經有不少於8位總經理,雖然有《唐人街探案》這樣的熱播,但因為內容不懂,導致缺乏後續, 形成業績不佳——不敢投資——業績下滑、內部動盪、行業低水平也在下滑的惡性迴圈。
說到非典型,柯黎明的儒家觀不僅僅是一家傳統的影視公司。 他構想的“電影帝國”有兩個基礎,乙個是使用者資料,另乙個是IP版權,除此之外,就是製片人中心制度下的影視製作、內容付費訂閱等,試圖推動影視產業實現內部重構,以及產業化和流程化。
當然,他的野心並不止於此。
新儒家思想的真相
自去年如意開始接手萬達影業以來,外界的解讀層出不窮,如意姓柯(如意)還是馬(騰訊)成為討論的焦點。 其實兩者的關係很簡單,但熱衷於廣撒網的騰訊看好這股新勢力,而以IP起步的儒家則看到了影視+遊戲的可能性。
如意和騰訊的故事始於2020年。 當時,恆大和騰訊旗下恒騰網路以72億港元全資收購了柯黎明創立的如意新鑫(如意影業+南瓜影業)。 後來,恆大退出,騰訊和柯黎明增持,柯黎明正式成為恒天網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 2022年,恒騰網路更名為中國如意。
目前,騰訊雖然是中國如意的最大股東,但很少干預公司的運營,除了向中國如意派遣非執行董事,真正管理中國如意的是柯黎明。 從中國如意更名及後續的一系列行動來看,中國如意是股權與經營權分離。
比如在影視方面,貓眼專業版顯示如意影業的電影專案主要與貓眼、阿里、中影、橫店等合作,比如《你好,李煥英》是與北文、貓眼、橫店影業、阿里影業等合作,《暖風》是與中國電影、橫店影業、貓眼等合作,《保你平安》是與貓眼合作, 橫店、中國電影等
在遊戲方面,雖然中國如意和騰訊合作緊密,但仍由如意主導。 去年,雙方合作擴大,中國如意發布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騰訊實際應收賬款總額將超過原定的7億元上限,因此將上調至12億元。
同時,如意也在騰訊之外尋求合作與發展。 由君盟遊戲和快樂互動娛樂聯合開發,中國如意**發行的《諸神黃昏:一見鐘情》已經過一輪測試,預計將於2024年上線。
說起萬達影業,收購萬達投資51%股份的如意投資,99%的股份由柯黎明控股,加上去年7月上海如意收購的49%股份,柯黎明本人就成為了萬達投資還是萬達影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就是說,無論是現在的萬達影業, 或新儒學,姓柯。
其實,圍繞電影延伸產業鏈,一直都是柯黎明的風格。 從 2011 年的圖書出版、2015 年的流媒體**到 2022 年的遊戲這位更傾向於投資自身定位的導演,一直在探索電影和產業鏈,試圖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乙個“電影帝國”。
萬達影業無疑是完善這個“帝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是電影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製作、發行、放映三個環節,萬達影業及其五洲發行都包含在包裡,這將有助於儒家實現“製作、發行、發行”的融合;
二是航站樓內的院線和院線在票房賬上具有優勢,拓浦研究院去年11月的資料顯示,在頭部院線中,萬達院線票房份額最高,為18家4%,單座收入、單影院產出、運營效率最高;
第三,萬達影視擁有《唐人街探案》《誤殺》《折城》《神舟》等IP儲備。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資本和網際網絡資本紛紛湧入影視行業,影視產業產業協同的想法被多次提及,市場上沒有人真正貫穿整個電影產業鏈。 通過成為萬達影業的所有者,如意成為集製片、發行、院線、流媒體、衍生品、遊戲於一體的影視“航母”。
目前,這艘“航母”不小。
2024年春節檔影片中,《二十條》《飛翔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火辣辣》四大腦袋背後都有儒家人物:“二十條”。 如意參與製作並聯合發行《梧舟》,《飛翔人生》如意擔任製片人,《火辣辣辣》如意聯合出品,《熊出沒:逆轉時空》如意和萬達均出資。
同時,1月11日,追光宣布將與如懿聯手,聯合出品《白蛇傳》系列第三部《白蛇:浮生》,並將宣傳的主控權移交給如懿。 同時,還與全國111家萬達院線合作,舉辦帶電影票根的收禮活動,為電影提前上映造勢。
對內打通了製作、發行等產業鏈,對外尋求與其他具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的電影公司合作,《如意+萬達》初露其自身能量——《二十條》背後的光和《白蛇浮生》背後的追光動畫此前很少尋求對外合作, 而與儒家合作的例外,就是新如意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
在“一點金融”看來,如意+萬達影業的產業協同空間巨大,包括院線和影視製作,加速了院線與流媒體、IP與電影、流媒體、遊戲、影視製作與遊戲等的數位化程序。 如意通過將更多的影視公司、更多的合作夥伴、更多的使用者帶入自己的“電影帝國”,試圖將影視行業帶入乙個新時代。
結論
幾年前,熱錢湧入影視圈,一時間,賣菜、開餐館、養豬的都擠進了影視圈。 2018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和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影視行業迎來了理性回歸,這些跨界巨頭紛紛退出影視行業。
萬達在電影界的撤退,是老一輩影視公司的撤退; 儒家思想的攻勢,代表著新一代影視企業的崛起。 與房地產等行業出身的人相比,儒家對影視的理解更好; 相較於華藝、廣光等老一輩影視公司,如意是網際網絡時代的“新人”和新模式。
每個時代的暴發戶,都可能是下乙個時代的巨人。 觀眾在變,電影在變,當然格局也要變,儒家+萬達正在探索全產業鏈協同、改寫行業格局的可能性,同時也為當下影視行業展現了另一種可能——從零和到競合、合作,攜手推動中國影視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