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天涯論壇上曾有過一場辯論,有網友**中國GDP到2030年將超過日本,卻遭到了一群民間經濟學家的嘲笑。
那時候的景日還不像現在這樣冷門,還有一種小知識分子的高貴疏離感,可是有人敢**25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超過了日本? 這難道不是相反的嗎?
然而,沒過多久,我們就超過了日本,到2010年,日本的GDP就被我們超越了。
我記得很久以前在網上回答過乙個粉絲的問題:我們的人均GDP要超過南韓需要多長時間?
我回答說,只要南韓的優勢產業被廢除,他們的人均GDP很快就會跌破10,000美元,不是很容易超過它們嗎?
你看,世界上賺錢的行業那麼多,只要中國崛起,可怕的全產業鏈生產率跟你一起卷起來,像日本、南韓這樣產業結構與中國高度重合的國家,基本上只有一條下坡路可走。
2023年,日本的GDP將被德國超越,儘管日本**不斷創下30年來的新高。
無論德國如何拉扯臀部,背後都有歐盟和整個歐洲市場,但日本呢? 東亞的怪物房間裡,東方大國只要隨便發展,日本還是怎麼回事?
2023年,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世界上總需求量只有這麼多,多得一塊餡餅,就意味著要有人放棄一部分份額,外交部再怎麼出資,在絕對實力面前也不堪一擊。
一開始,日本家電、世界領先的消費電子行業,索尼、東芝、松下這些品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高階商品,後來國產家電品牌崛起。
不過沒關係,天吹也可以吹元器件,所謂上游產品更賺錢,但現實卻很殘酷,人們只認得最終產品,用什麼元器件做出來,人們並不在乎,所以在控制了最終的消費渠道之後,就更容易一步步吃掉上游產業鏈了。
所以我們不妨問一問,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日本製造業逐漸失去了終端市場?
當然,中國競爭對手的崛起是乙個重要因素,另乙個因素是美國父親利用經濟手段不斷打壓日本製造業。
南韓人、中國人可以在金融機構的支援下進行逆週期擴張。
中國銀行有其特殊性,但同樣由華爾街控制的南韓銀行總是可以比擬的!
在緊縮週期中虧損的日本公司,甚至業績不及預期的日本公司,將立即被所謂的金融機構評估系統列入黑名單。
每個人都不是純粹的壞人,他們只是按照系統做事,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奇怪的系統呢?
說白了,當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時,美國打著嚴格監管、擠壓泡沫的口號,製造了金融陷阱。
在這種高壓的金融監管體系下,企業如履薄冰,於是造假成了互相愚弄的手段,通過偷工減料壓成本,總能讓財務報表好看一點!
至於能夠創造超額利潤的創新,則被審慎經營的理念壓制得死死的。
日本錯過了每一次產業公升級,科技樹總能指向錯誤的方向,而這背後就是美帝國主義的運作。
二戰期間,美國人只在日本吃了大虧,**慘重,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馬上開始搗鼓“日本可以說不”!
如果只是文人不知道天高,那也沒關係,但如果工經首腦聯手說不,如果這不引起美國人的警惕,那麼美帝國主義就不配做帝國主義流氓了。
日本的經濟崛起本身就有遏制中蘇的戰略考量,但90年代蘇聯解體,中國積極融入世界,因此GDP位居世界第二的日本當然會引起警惕,成為美國的目標。
但日本畢竟價值不菲,2000年,日本已經損失了十年,但此時GDP還是25次。
多年來,日本一直在印鈔票,並採取量化寬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