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的祖先是亞洲德猴,生活在5500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主要以昆蟲為食,也是靈長類動物中最原始的物種,但它的體型比其他靈長類動物小得多,體重只有28克,而且它的眼睛特別大,喜歡生活在叢林中的湖泊附近。
猴子屬於靈長類動物,最早的靈長類動物是從食蟲動物進化而來的,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和現代樹鼩一樣,它的鼻子特別突出,尾巴極細,看起來和現代松鼠很像,但尾巴比較細,長期生活在樹上,主要吃一些昆蟲和植物, 而且最喜歡吃水果。
新生代初期,它開始逐漸分化成更多的分類,主要分為兩個進化分支,乙個是原猴亞目,主要包括狐猴、懶猴等,另乙個是類人猿亞目,包括人類、猿類、現代猴和始祖猴,其中始祖猴屬於最原始的類人猿亞目, 而亞洲德氏猴是原型猴中最古老的一種,因此也得出結論,德氏猴是猴子的祖先。
亞洲德猴是德猴科6個分支中最古老的乙個,發現於中國湖南省衡東地區,以散落的牙齒和頭骨碎片為基礎,它有非常大的眼窩,有兩排極小的牙齒,在頭骨的眼窩下有乙個較大的孔, 這也表明它具有極其發達的觸手。
作為猴子的祖先,亞洲猴也有著與現代猴子相似的生活習性,例如,它主要生活在樹上,雖然是從食蟲動物進化而來的,但它仍然吃更多的植物,但大部分都是甜果,昆蟲並不多。 然而,它沒有現代猴子那麼大,它的頭骨只有 2不到5厘公尺,估計它的身體可能不到1公尺,重量只有28克。
猴子分為寬鼻猴和窄鼻猴,寬鼻猴比較低,比如松鼠猴、吼猴,等生活在新大陸的猴子,窄鼻猴的進化性比較強,比如我們常見的猴子,獼猴,經常被推到低等狐猴,只有在馬達加斯加,世界其他地方都滅絕了, 靈長類動物最早的祖先是樹鼩,像老鼠一樣,但生活在樹上。
最接近人類的是猿類:黑猩猩,人類和黑猩猩有乙個共同的祖先是南方古猿,猿類和現代靈長類動物除了人類和猿類之外,還有乙個共同的祖先,原猴,原猴的祖先,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是一種類似於老鼠的小型哺乳動物,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出現了。
靈長類動物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乙個分類單位,之所以被稱為靈長類動物,是因為人類認為自己是進化史的最高產物,認為人類處於生物進化階梯的頂端,是萬靈之首,是世界的統治者。 然而,靈長類動物直接起源於原始食蟲祖先,而從整個哺乳動物的進化樹來看,靈長類動物是較早的分支。
由於最早的靈長類動物是從食蟲動物進化而來的,它們應該與一些食蟲動物有相似之處。 樹鼩、羽尾樹鼩及其今天生活在亞洲的親戚在形態上與最早的靈長類動物非常接近。 樹鼩是一種松鼠大小的小型哺乳動物,頭部向前伸出,鼻子很長,長長的尾巴拖在後面。 它們在分類學上是食蟲的,但實際上它們的食物中水果比昆蟲多**。
形態學和系統分類學分析表明,亞洲德里克猴是所有已知的六種德里克猴中最原始的,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 亞洲德里克猴僅重約28克,頭部不超過2克它只有 5 厘公尺,沒有拳頭那麼大,比當今世界上所有靈長類動物都小得多。 它有兩排小牙齒和相對較大的眼眶,還有乙個大的眶下孔供三叉神經通過,這意味著存在更發達的觸手。 據出土的化石顯示,始新世初湖南省衡陽盆地是乙個巨大的湖泊,德猴生活在湖邊的叢林中,以昆蟲為食。
猴子和猩猩和人類一樣,都是從原始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的。
科學家通過化石發現,最早的原始靈長類動物出現在大約5600萬年前,距離恐龍滅絕僅幾百萬年。 這種原始靈長類動物只有松鼠那麼大,樹棲動物,可以從樹枝跳到樹枝,以植物果實和昆蟲為食。
原始靈長類動物後來分別進化,一種成為現代猴子,另一種成為現代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
猿人。
通過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發現人類和類人猿在外貌、形態、解剖、生理、血液生化等方面有著極其相似的特徵。
在外貌上,類人猿的身體與人類相似,只是家庭成員可以更直立地站立,而類人猿則處於半垂直位置,後肢可以暫時直立,或用兩條腿行走; 面部**或無毛,無尾; 面部特徵的位置和影象與人極為相似; 類人猿和人類一樣,有32顆牙齒,牙齒的結構與人類大致相似; 在身體結構方面,類人猿的骨骼型別與人類大致相同; 在基本生理現象上,類人猿和人類在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尤其是類人猿的早期胎兒和人類胎兒非常相似; 從血液生化的角度來看,類人猿和人類也有非常驚人的相似之處或相似之處,都有A、B、O、AB等血型; 從類人猿的染色體中證明,類人猿的染色體形態和位置也與人類相似。
從腦容量的角度分析它們的進化過程:300萬年前非洲南方古猿的腦容量為440立方厘公尺; 乙個100萬年前的智人的腦容量是600-650立方厘公尺; 大約 100 萬至 150 萬年前直立人的腦容量為 940 立方厘公尺; 對應的中國“藍田猿人”大約有100萬至80萬年的歷史,腦容量為780立方厘公尺; 中國禾縣猿人生活在大約24萬至28萬年前,腦容量為1025立方厘公尺,與周口店的北京人相似。
當然,類人猿在生理結構、語言和社會性三個方面與人類有許多本質的區別,例如,人們可以製造和使用工具,人們更能適應環境,人們有記憶力、好奇心,人們可以理性地、可預測地推理自己的行為,人們可以抽象地思考,人們有自我意識和想象力, 有幻想等,總之,它們在從事社會勞動、製造工具、積極改造自然方面是人類獨有的。
人腦的結構具有更高層次、更複雜的進化特徵。
人類和類人猿的本質區別在於人類有語言。
人類和類人猿之間另乙個重要的本質區別是人類的社會性。
類人猿進化的主要過程**一般分為以下兩大步驟:第一步,從類人猿到人的過渡,經歷了兩個階段:拉瑪庫斯和南方古猿。
第二步,人類發展到原始公社時期,成為完全的人,經歷了四個階段:早期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人們普遍認為,勞動在類人猿轉化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關於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問題,學術界還存在很多爭論。
此外,關於現代人的起源有不同的理論。
現代人的起源是指現在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區的人的種族——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棕色人種,關於它們的起源有兩種理論。
一種被稱為“單一區域起源理論”的理論認為,現代人類是由早期智人“入侵”世界而形成的,該地區以前被認為是西亞,但近年來已改為南部非洲。
另一種被稱為“多區域起源理論”,認為亞洲、非洲和歐洲的現代人類是從早期智人和猿人進化而來的。
就中國人的起源而言,考古學家認為中國人是從當地古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進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