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沒想到,三號題材竟然登上了很多地方衛視的舞台,而且收視率還挺高的,以前叫《社會震撼》,現在叫三號題,雖然在文化輸出上確實不錯,但是在很多電視台對於全國觀眾來說,大家更願意看這部開創性、顛覆性的舞蹈, 他們希望看到我們國家在舞蹈藝術方面的進步;與其看國家隊跳一支隨處可見的民間舞蹈,如果有一點舞蹈基礎的人都能跳舞,還需要國家隊做什麼呢?
很多人只是對第三題無動於衷,但當被太多人追捧,無時無刻不在出現在你的視野中時,就像乙個不吃香菜的人被塞了一口香菜,心裡不舒服。
我們對泥土味的厭惡,不是因為泥土味本身,而是因為泥土味的飽和轟炸和過度的商業消費和炒作。
當然,第三題可以火,肯定還有它自己的原因。
首先,第三科目有優點。
首先,技術實力比較高,裝飾效果更好。
社會動搖的問題不在於“動搖”,而在於“社會”。 紋身等社會元素確實會影響青少年,對此無話可說。
我個人認為,社會震動太“庸俗”,現在的黨太“優雅”。 觀眾希望能欣賞到優雅與粗俗,但平台似乎發現它確實太“高雅”了,準備衝向“低俗”階段,直接打破觀眾的心理防線。
這就像普通人平時喜歡吃澱粉香腸一樣,因為它們又便宜又大。 但每次去宴席,宴席上都是西餐,看起來很高階,但份量很小,吃得不習慣。 食客們以為他們不要大魚大肉,只要肉和蔬菜,老闆直接端上了澱粉香腸,你覺得這像個詞嗎?
我怎麼能處於目前的情況:昂貴而花哨但又不飽滿的食物,例如鵝肝和烤火雞。
大眾想要的:家常菜,美味又感人,麻婆豆腐,魚味豬肉絲,紅燒牛肉,出來好看。
最後一派對的創新:街頭澱粉香腸,魔芋辣條。
而且我不希望春晚也講第三題,作為乙個政治意義大於娛樂意義的節目,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網際網絡的飛速發展而做出實質性的改變,以至於現在已經從“製造表情包”變成了“濫用”。 如果為了收視率而強行引入,恐怕會引起更廣泛的反感。
所以我突然有點心疼港澳同胞,天下華僑華僑,每年只有乙個全球節日關注祖國,能不能給人點好東西? 作為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下,你能拿下一些東西嗎? 文化出圈是件好事,但如果你提到國外的中國舞者,首先想到的是主題三。想想都很難過。
如果春晚穿上原汁原味的難度版本,再配上稍微體面一點的**,我非常支援三號主題在春晚的出現,因為這種舞蹈可以有效地促進中國藝術界水平的提公升和不同藝術型別的融合與發展。 如果春晚對主題3進行了更高層次的改編,那麼我會同意雙手,這對“梗文化”的發展是正確的指導。 但如果擺在舞台上的只是幾塊小小的鮮肉扭動,再加上DY上粗俗難言的動作,那麼這個春晚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從基本面原因來看,科目3現在能這麼破圈,六年前卻被唾棄的原因之一就是經濟。 18年來,經濟依然繁榮,當時的社會需要秩序,熱衷於維持秩序。
在當今荒誕的社會裡,人們對未來越來越迷茫,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只能用抽象的方式來彌補精神上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