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辭去收債工作的朋友向我吐露,沒有人能調和債務人和收債人之間的衝突。
債務人覺得催收是“以雞毛當箭”,不欠催收的錢,何必對自己大吼大叫,侵犯私隱,甚至敢“進屋”。
催收是債務人一再撒謊,不誠實的還款,“沒棺材沒眼淚”。
雙方的立場不同,自然會有很多利益衝突。
其實催收員都是銀行外包的第三方,催收員拿到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銀行篩選出來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失聯的債務人,債務人態度傲慢,不還款,自然要加大力度,否則怎麼會形成壓力的效果, 讓債務人敬畏,不得不還款?
收債員的職業定位是代表債權人收取欠款,並根據追討金額的百分比分配佣金。
有多少債務人主動與債權人談判,交代自己的困難,卻有債務人同情? 債權人沒有同情心,更不用說這種三方催收了。
雖然催收行業一直飽受詬病,但從古至今,只要存在債務矛盾,自然就會有催收行業。
很多債主都說跟催收過日子有多可憐,但三方催債從不心軟,有同情心,是個很冷酷無情的人。
但就像“香林嫂子”一樣,雖然很可憐,但當別人聽到太多關於她的辛苦和不幸時,很多人都會變得麻木。
沒有人可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無法同情他人的艱辛和不幸。
更何況,工作久了,也有不少人敷衍了事說要還錢,自己也不相信債務人的承諾,除非看到有實際的還款。
但另一方面,收集工作容易做嗎? 其實,誰的人生不是一根雞毛,滿腹苦心,讓人感同身受。
事實上,催收行業本身是其存在的必要條件,但需要嚴格管理整體行業規範。
在債務關係鏈中,相信中間的每個環節都會逐漸標準化。
收集會給您的生活帶來嚴重的痛苦,讓您無法平靜地生活。 我們拒絕殘酷地收債,但我們不能逃避債務。
最後,我想給大家講一段話。
收藏是安靜的,一定是惡魔。
那個曾經天天騷擾他的收藏家突然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是海嘯來臨前的平靜,還是銀行忘記了這個案子?
在這種情況下,有四種可能性:
1.由於收集效果較差,暫時擱置待定。
2.催收公司的 3 個月授權書已滿,並準備將其委託給另一家催收公司進行基於輪式催收,這就是為什麼債務人將繼續接收來自不同區號的催收**。
3.追回這筆錢的希望渺茫,準備提起訴訟。
4.如果追回這筆錢沒有希望,金額超過5萬元,他們準備向公安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