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汽車圈被“蘋果被曝取消電動汽車專案”事件重新整理。蘋果公司取消了一項長達十年的電動汽車計畫,並放棄了其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專案之一,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
據多家外媒報道,蘋果在內部披露了這一決定,這讓該專案近2000名員工感到意外。 蘋果的一些汽車硬體員工將被解雇,而一些員工將被轉移到蘋果的人工智慧(AI)部門。 蘋果尚未對此訊息發表評論。
早在2014年,也就是新造車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那一年,蘋果也開始探索電動汽車專案,被稱為泰坦(Titan)計畫。 據悉,在巔峰時期,僅該專案一項,蘋果就有超過5000名研發人員。 隨著蘋果過去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成功,汽車行業對其跨境汽車製造也寄予厚望。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透露,在Model 3專案最困難的時候,他去找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希望蘋果能收購特斯拉的部分股權(約10%),但蒂姆·庫克拒絕了。
在蘋果被曝出電動車專案被取消後,馬斯克也首次在公共頻道上報道了這一訊息,用了“敬禮”和“抽菸”兩種表情。
隨後,許多中國車企高管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理想汽車CEO李翔表示,蘋果放棄造車,專注於人工智慧的決定,是乙個絕對正確的戰略選擇,時機也恰到好處。 而人工智慧將成為所有裝置、服務、應用、交易的頂層入口,這是蘋果的戰鬥,蘋果已經把人工智慧做到了c,其市值可能達到10萬億美元,即使失敗了,其市值仍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
集嶽CEO夏一平也有同感,他表示,蘋果對AI的關注一定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人工智慧是科技行業殘局的決戰。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出人意料地發文稱:“去年也有人討論過,汽車行業的所有新進入者都將在2024年發布,但蘋果除外。 2024年之後的十年將導致季後賽和全明星賽。 但沒想到蘋果會在2024年推出這樣的卡。 ”
小公尺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也表達了自己的震驚,他進一步表示,小公尺深知造車的難度,但三年前還是做出了極其堅定的戰略選擇。
這些年來,隨著汽車變革“新四化”浪潮的到來,很多科技公司都嗅到了這方面的商機,於是紛紛親自造車或深度參與汽車製造,包括華為、小公尺、蘋果等,其中,華為通過智慧型汽車模式打造了文捷和智傑兩大品牌, 小公尺首款量產車SU7預計將於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交付,成為集悅品牌的首單業務。
但機遇的另一面是挑戰,製造汽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此前,蔚來CEO李斌曾指出,汽車製造的資本門檻為400億元。 特斯拉花了 16 年時間才開始賺真正的錢。 基於此,也有不少科技公司堅決放棄造車,比如滴滴,去年將智慧型電動汽車專案相關的資產和研發能力轉讓給了小鵬汽車。
從資本領域來看,新能源領域的槓桿和資本熱潮早在2021年就已經加速,到2023年,上市車企市值逐步回歸理性。 對於單純的造車是否仍然是一門好生意,業界有不同的看法。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首席執行官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5月份表示,從歷史上看,汽車行業一直很艱難。 雖然汽車行業不會消失,但5到10年後,汽車行業肯定會與現在不同,無論是在整車架構還是市場結構上。 資本的部署和風險是必然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