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今天知道,為什麼一開始就要打擾呢? "這句老話可能是當今許多混合動力車和增程器車主的心聲。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藍海,混合動力和增程車型憑藉其獨特的油電優勢成為眾多消費者的新寵。
在我當時的想象中:在城市中享受純電動駕駛的寧靜,能夠在高速公路上依靠汽油動力長途行駛,省錢而不用擔心電池壽命,聽起來像是完美的選擇。
然而,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並不買這個看似完美的方案,他們提出了自己的疑慮。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懷疑並非沒有根據。 混合動力增程器車型的三大弱點正在逐漸顯露出來,這些問題對於車主來說確實是難以忽視的。
並不是說燒油真的很貴,但一旦你習慣了用電,就很難接受加油了。 "這句話可以概括許多混合動力車和增程器車主目前的心態。
在我們習慣於用電供電的日子裡,電費似乎是一筆微不足道的開支。 然而,一旦純電動電池壽命耗盡並開始燒油,車主往往會感到莫名的“肉痛”。
他們想,“你為什麼不找個地方給你的電池充電,省下汽油的錢,用來享受一頓美餐呢? 無論如何,不要急於到達目的地。 ”
於是,很多車主開始變得“電池焦慮”,似乎一年365天都在尋找充電樁。 關鍵是城市通勤是收費的,高速公路上也加了電,很不舒服。 因此,近兩年來,很多車主要麼倒車加油,要麼轉投純電動車,以免被夾在中間。
簡單來說,混合動力增程器車型的純電動續航里程相對較短,導致車主經常處於充電狀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混合動力增程器車型的電池迴圈次數遠遠超過了傳統純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平均每年可以迴圈電池 200 次,而混合動力增程器可能需要迴圈多達 1,000 次。 這種高使用頻率導致電池的健康和壽命衰減顯著加速。 結果,僅僅三四年後,這些車型的全電動續航里程就開始大幅減少。
但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至關重要的是,維修和保養的成本也遠高於純電動或純燃料車型。 混合動力增程器有兩個系統:乙個是電動的,乙個是燃料驅動的。 這意味著這兩個系統都需要定期維護,如果發生故障,這會大大增加維修的成本和複雜性。
對於車主來說,這不僅是經濟負擔,使用起來也很不方便。 這樣的雙重負擔,讓很多車主開始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他們發現,與其維持乙個既不是電動也不是全燃料的雙系統,不如選擇一種更具體的驅動方法。 無論是改用傳統燃油車,還是改用純電動汽車陣營,都比這兩者之間的選擇更經濟高效。
混合動力增程器車型在嘗試合併電動和汽油兩個系統時通常存在穩定性問題。 為了控制成本,車企可能會在零部件質量上做出妥協。 這意味著這類車型的純電動部分根本無法與專業純電動車型相提並論。 燃油驅動部件的部件也可能質量差。
從理論上講,如果可以製造出全電動續航里程高達600公里和燃油驅動的車型,那將是完美的。 然而,這種理想狀態在現實中很難實現,主要是因為成本和技術的限制。 因此,此類車型通常無法完全滿足燃油或電動汽車的最佳效能標準,而是處於妥協狀態。 要麼使用三線廠家的電池和電控,要麼使用三線廠家的燃油部分。
更重要的是,這種設計妥協導致了車輛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問題。 當兩個系統同時存在於同一輛車中時,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複雜性會增加,這不僅使診斷更加困難,而且維修起來也更加複雜和昂貴。 車主可能會發現,與單系統車型相比,他們的混合增程器更容易出現問題、成本和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 因此,穩定性問題成為混合增程器機型的一大痛點。
總的來說,在過去的4-5年裡,混合動力增程器雖然銷量不錯,但實際使用卻沒有那麼理想。 兩端奉承的結果往往兩端都不討喜,這已經成為很多車主的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