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春節逐漸漸行漸遠。 沒有虛偽的禮貌,少了複雜的儀式感,更注重自己感情的年輕人,讓春節變得和諧。
五。 1.與第十一天的普通假期相同。
不難發現,過去我們印象中的春節習俗已經消失了,就連幾年前流行的過年方式也慢慢被拋棄了。
一、** 關於新年的資訊較少
十多年前,每年春節,手機都會響個不停,開啟一看,裡面全是**新年問候的簡訊。 不管是熟悉的朋友,還是同方朋友的陌生人,只要手機上有對方的**號,都不落下,找個好祝福詞,表示敬意。
後來,簡訊變得不那麼流行了,微信的新年問候又開始了,年復一年,很煩人。 但是這兩年,簡訊越來越少了,就算收到別人發來的這樣的簡訊,也不會回覆。 這種虛偽的禮貌純粹是無謂的消費,真正的朋友是真誠的問候,簡訊迎接新年的時尚已經成為過去。
二、微信紅包降水斷崖
微信紅包走紅後,搶紅包成為春節劇的一部分,尤其是農曆新年第一天,各種家庭群、工作群、朋友群、同學群送紅包、搶紅包的樂趣不少,但這兩年, 紅包不多。
一是大家都覺得自己在為了一點錢而耽誤時間,二是這種形式的新奇正在消逝,更何況大家都有更多有趣的事情要做,沒有人願意耽誤自己在這方面的努力。
3.新年習俗正在慢慢消失
除了傳統春節習俗中的迎爐、接財神、敬家等儀式外,大多數地方的年輕人已不再繼承這一節日習俗。 即使是最重要的農曆除夕晚餐也變成了酒店的預訂,或者被預製菜餚和外賣所取代。
人們更加注重實際的享受,精神信仰越來越少,那些關於春節的複雜傳統習俗正在被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所拋棄。 當年的烙印慢慢變成了一種文化表演,只有在某些景區才能看到。
四是看春晚的人少了,放鞭炮多了
現在看春晚的人越來越少,不是節目不好看,而是最主要的是大家娛樂的方式多了,春晚節目再精彩,也很難吸引年輕人。 放鞭炮的人多了,各種烟花都美觀減壓,年輕人自然喜歡。 今年除夕夜,夜幕在鞭炮聲中度過,一聲又一聲的鞭炮聲讓看春晚的心情不再有。
儘管今年春節期間取消煙花爆竹禁令的呼聲很高,但許多城市仍然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但不管是解禁的城市,還是禁燃禁區,春節期間的鞭炮聲來來去去,所謂的禁燃成了一張廢紙,也成了一些地方推卸責任的遮羞布。
五是探親禮節少
過去春節期間,七姨八姨互相探親,從新年第一天到月底,幾乎不間斷。 初中第二天就回了娘家,十五歲以後娘家還了禮物,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但現在生活節奏發生了變化,即使在農村地區,也很少有人遵守這樣的習俗。 親朋好友相聚過年,談家家生活也不容易,怎麼會有時間迎來送行呢? 另一方面,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這種社交方式,親戚之間的關係減弱,常年不走動已成為常態。
傳統習俗正在被新的生活方式所取代,春節也成為旅遊的又乙個小節日。 習安兵馬俑人滿為患,在農曆新年六日前都排起了長隊,可見節日期間出遊的人數。 比起家庭與家庭的聯絡,年輕人更願意把春節變成休閒度假的閒暇時光。
其實好壞都無所謂,風俗習慣本來就是人為創造的,時代發展了,風俗習慣自然要改變。 改變習俗的一直都是人,習俗沒有理由限制人們的生活方式! **10,000粉絲獎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