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越軍在對越南進行自衛反擊和邊防之後,擔心我軍再次受到懲罰,大力擴軍,特別是加強了北部邊疆地區的防衛力量。 黎筍叫囂軍隊要“在五年內建成像蘇聯軍隊一樣的正規軍”,越南軍隊以“按照蘇軍的一套原則建設”為指導思想,在增兵的基礎上接受了蘇聯的大量軍事援助, 並多次改變軍隊的編制和裝備,使部隊的形勢與戰前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
從“贏在一線”出發,著力擴大一線部隊。 越軍根據戰爭的教訓和北方地區的地形特點,從國小弱勢出發,採取在淺、近、深的深處阻擋我軍的政策,以期“堅守前線”,實現和平"贏在一線"因此,非常重視加強邊境前線的防禦力量,在大量增兵的同時,重點放在擴大前線部隊人數上。 邊境前線步兵師從三個步兵團增加到四個步兵團,師炮兵團從兩個營增加到三個營到四個營。
此外,該師直屬部隊增設1個坦克營、1個防空飛彈連、1個反坦克飛彈連,大大增加了前線步兵師的兵力,由戰前的9000多人增加到12000多人。 此外,炮兵火力、反坦克火力、防空火力、突擊火力、機動性也大大增強,從而增強了前線步兵師的作戰能力。 到1980結束時,越南軍隊擁有該機構的10前線步兵師。
加強步兵偵察部隊和團營火力分隊。 越軍廢除師級、團級編制後,認為步兵偵察在陣地攻防戰中發揮巨大作用,於是加強了步兵偵察力量,擴大了師團偵察連的編制,師級偵察連有86人(或98人),轄8個支隊; 該團有70多個偵察連,管轄5個偵察分隊。
同時,大力加強團、營消防分隊建設。 該團增加了1個火箭炮連,原迫擊炮連的炮兵由82門迫擊炮改為120門迫擊炮,高射機槍連改為37個高射炮連或12門7挺高射機槍改為14挺5挺雙高射機槍。 82 門迫擊炮、82 門無後坐力炮和 12 門無後坐力炮的營消防連7挺高射機槍成倍增加,從原來的2挺(強)增至4挺(強),加上步兵輕**實現了全自動化,因此團營獨立攻守陣地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進一步增加炮兵人數,完善炮兵裝備。 戰後,越軍在有計畫地增加各級火炮數量的基礎上,大力更新炮兵,不斷裝備遠端、高精度、威力強的火炮,以提高火炮的數量和質量,改變“炮兵火力弱”的弱點。
除一線步兵師炮兵團增至4個營外,預備炮兵旅(團)和軍炮兵團也增至4個營,2個營裝備了12門BM21火炮和135至140枚B72反坦克飛彈。
1.第二軍區炮兵團(旅)的105榴彈炮營也被改裝為BM13或BM14火箭炮營。 乙個前線步兵師裝備了138門82公釐以上的火炮(228發),壓制火力是戰前的兩倍。
重組裝甲部隊,增加步兵師的坦克營。 為了增強正規作戰能力,越軍重視加強陣地攻防戰術的學習和訓練,開始把坦克和裝甲車作為重要的火力和主力突擊力量。 戰後,越南軍隊重組了裝甲軍,除了加強每個獨立裝甲旅(團)的裝備外,重點是增加38步兵師坦克營的建立。
該師下屬的坦克營主要裝備有適合山地作戰的中型和輕型坦克和裝甲車。 越南坦克通常以連和排為單位,主要方向是步兵分隊,鑑於熱帶山脈和叢林的複雜地形,他們重視坦克與各種兵種,特別是步兵和炮兵之間的協調。
要注重集中指揮,實行“一長制”。 越軍認為,長期游擊戰造成的指揮統一、指揮層重疊的現象,是國家的“正規化”"因此,強調簡化指揮系統,加強集中指揮。 於是,原來由內政部和總參謀部雙重領導的武裝公安部隊改組為邊防部隊,作為軍隊的乙個分支隸屬於總參謀部,通過各大軍區實行單一直接指揮。 原來由總參謀部和各大軍區雙重領導的部隊,改為軍區統一指揮,成為軍區內的主力,撤銷原來隸屬於步兵師團編制的一流支隊,併入一流部隊。
同時,越軍大力仿蘇軍,實行軍事統帥“一統制”,廢止各級政治統帥,把所有幹部從連教官改為軍區軍政委。 比如,教官改為政治副連長,團政委改為政治副團長,從而削弱了同級政治幹部的職權,加強了軍事指揮員任意處理各種問題的權力,使各級軍事指揮員的指揮權集中在乙個軍事指揮員手中。
早在1976年12月,越南黨的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就作出了關於“加強各級黨委集體領導,同時實行首長指揮制度”的決議,為軍隊體制改革和逐步由黨委集體領導制和首長分工責任制向製過渡作了思想和組織準備的軍事首領。
1982年3月,越南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要改革和完善黨對軍隊的領導體制,學習兄弟國家和軍隊特別是蘇聯的經驗,全面推行一元軍制”。 同年12月,越南黨發表關於“更新和完善越南人民軍和國防黨的領導制度,在軍隊中實行”一總制“的決議,全面推行”一總制“,取消中央軍委黨委和師級以上單位,代之以政治機關。 廢除政委制度,統一負責指揮和管理各單位的軍事、政治、後勤、技術工作。
國防部、各軍種、兵種、軍區和相當於軍隊的單位應設立軍事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主席應由軍事指揮官擔任; 師級以上單位實行“一主四副”制度,即軍事指揮員(單位最高首長)、副指揮員(兼參謀長)、副軍事指揮員(負責軍事訓練)、後勤副指揮員(後勤主任兼任)、技術副指揮員(兼技術主任),旅、團級實行“一主五”制副手“,除上述四個副職外,還增設了政治副司令員;營、連實行“一長三副”制,軍事、後勤(含技術)和政治工作由三名副手分管。
過分強調軍事一統制,削弱了政治工作的作用,導致越軍內部出現不同程度的混亂和不穩定,直接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 他們說,取消政治總幹事,在部隊實行一總長制,政治工作由政治副司令員來做,導致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大大削弱,原來的政治工作幹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責任是什麼, 而幾千人的隊伍在生死面前毫無骨氣,就像在黑夜中失去光芒的火炬,這是中隊失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