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是貪婪、嗜血、無情的。 “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乙個毛孔都滴滿了鮮血和汙穢”。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如是說。
1997年,以金融大鱷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資本,在東南亞各國資本市場掀起了一場血腥風暴,上演了一系列瘋狂狙擊、掠奪財富的場面。
早在1995年,泰國經濟就出現了疲軟的跡象,在繁榮的外表下難以掩蓋巨大的危機。 經濟結構相對簡單,以出口為導向,高度依賴外部市場。
為了吸引外資,刺激經濟增長,泰國放鬆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允許在經濟基礎尚不牢固、資本市場法律制度不完善、金融監管不足的情況下,允許外幣自由兌換和外資自由流動。 這為未來嚴重的金融危機鋪平了道路。
恰逢美聯儲降息,大量美元資本逃離美國,尋求更高的資本回報率。 大量外資進入泰國**樓市,推高資產**,炸毀資產泡沫,積累鉅額金融風險。
這時,金融大鱷索羅斯認為泰銖的價值被高估了,經過精心策劃,他決定狙擊泰銖,攫取巨額利潤。 索羅斯並非孤軍奮戰,包括著名的投資銀行巨頭德意志銀行和瑞銀,競相加入索羅斯的朋友圈,磨刀霍霍,準備洗劫泰國人的錢包。
1997年初,資本掠奪者張開嘴,開始吞噬泰國人民的財富。 外匯市場上,泰銖被瘋狂丟擲,美元被買入,泰銖匯率下跌,通過煽動泰銖貶值,引起市場和民眾的恐慌,恐慌迅速傳染。
泰國銀行顯然毫無準備,面對國際投機資本的猛烈攻擊,泰國民眾只能被動地應對戰爭,前兩輪動用美元外匯儲備提振泰銖,暫時止住了泰銖**的局面,資本掠奪者不僅沒有佔到便宜, 但也損失了1800萬美元。
但索羅斯已經做好了功課,弄清楚了泰國銀行的背景。 泰國央行發起第三輪更猛烈的攻勢,資金箱即將觸底,外匯儲備只剩下不到30億美元,無法再維持泰銖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固定匯率政策。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泰銖的固定匯率制度,改為浮動匯率制度,訊息公布當天,泰銖兌美元下跌20%,並在隨後的幾個月裡創下了1:50的歷史新低。
泰銖貶值的恐慌迅速蔓延,外資紛紛拋售**等金融資產,加速外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 隨即,金融風險迅速傳導到實體經濟,大量企業破產,280萬人失業,整個國家陷入極度困苦和悲觀之中。
當時的泰國總理Chawali Yongchai Yu在電視上發表講話,他孤獨地說泰國已經破產。
一些學者粗略估計,索羅斯和他的盟友在這場戰爭中至少賺了10億美元。
賺了大錢的泰國大佬們,然後玩起了他們的把戲。
同樣的戲劇在東南亞其他經濟體也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