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我感覺喉嚨痛,就去小區附近的連鎖藥店買藥,一盒150毫公升川北枇杷霜和一瓶姜紅糖花了我725 美元。 今天,居住在湖南岳陽市的消費者方女士向《工人**》記者匯報,她發現實體店裡的藥比**貴很多。
據方女士介紹,當時藥店櫃檯或商品外包裝上都沒有**,店員也沒有主動介紹,直接拿著掃碼付款。 後來,在她的詢問下,店員回答說,老薑紅糖的**是425 美元。 但記者在網上搜尋,發現同樣的老薑紅糖在網上只賣28元左右。
一瓶消炎藥接近50元,普通班蘭根20多元。 其中,藥廠和中間環節的成本、藥店的利潤是普通消費者難以知道的,資訊不便導致藥品價格上漲。 近日,甘肅省蘭州市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網站上同廠家、同規格的消炎藥價格在37元左右,但吳先生在實體藥店買的時候花了52元; 同樣的板蘭根顆粒,實體藥店價格為23元,網上藥店購買**約10元。
一位連鎖藥店銷售員告訴記者,由於實體藥店成本高,競爭壓力大,藥品**普遍高於線上平台。 實體藥店每家門店都有月度銷售要求,其中保健品和貴重藥材的銷售情況將主要考核。 “線上線下銷售都將計入門店的月銷售額,兩個渠道的業務並不衝突。 不過,線下銷售往往有更多的機會賣給客戶,一些毛利率高的藥品往往被推薦。 ”
浙江省杭州市市民肖超告訴記者,她也遇到過線下購買平價藥品被拒絕的情況。 “家裡的維生素C已經過期了,所以我在樓下的藥店買了。 店員推銷了一種對健康有益的維生素C,是一包賣的,買的時候是好幾盒,200元左右。 小超說,他只想花幾塊錢買一瓶維生素C,但被告知需要醫生的處方。
沒能買到藥的小超立刻在網上搜尋,發現店裡有一瓶2元的平價維生素C在外賣平台。 “我當場點了外賣,沒有任何問題,包括沒有要求處方。 肖超說。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資料,截至2022年底,我國醫藥經營企業超過64萬家,10年新增企業超過20萬家。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醫藥零售行業集約化、集中化、規模化的特點將越來越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相關部門應引導藥企瞄準消費者需求,根據消費者真實需求推薦藥品,這樣也能買到負擔得起的藥品。 同時,藥店經營者應確保線上線下業務渠道和諧共處,滿足消費者不同情況下的需求。
免責宣告:華盛**在文中的陳述和意見中保持中立,不對所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 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的投資風險,並對其承擔全部責任。 部分文章由網路作者提交和發表,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 作者應對文章的真實性和版權負責**。 一旦發生著作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盛**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 侵權責任由貢獻者承擔,由此造成華盛**損失的,由此給貢獻者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您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與我們聯絡38160107更改為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