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你想了解乙個城市,就去它的老街; 因為在大街小巷裡,隱藏著城市的歷史、城市的文化、城市的風土人情。
那麼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中國十大歷史文化街,看看大家有沒有去過?
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了5條歷史文化街道的評選,以下是第一屆獲獎的古街,也被公認為十大最具代表性街道。
10. 拉薩八廓街。
八廓街又稱八角街,位於拉薩古城,是拉薩最古老的商業街,圍繞著大昭寺,街上的房屋大多是藏族傳統用品和旅遊紀念品的商店。 八廓街也成為拉薩遊客必去的地方。 巴克霍爾街環路由巴克霍爾東街、巴克霍爾南街、巴克霍爾西街和巴克霍爾北街組成。
八角街祈道是藏族人民心中最重要的祈福道,在藏語中意為”"中圈",是相對的"林郭"在大昭寺內"膠囊"換句話說。 到了月經的傍晚,那些互不相識的人,有的來自藏北牧區,身穿白袍,有的來自康區,有的住在八角形的街區,衣著鮮豔......總之,形形色色的信徒,彷彿突然接到了乙個無聲的命令,在引起一陣突然的騷動後,開始嚴格地沿著環形道路順時針行走。
八角街是為大昭寺的建設而建的,是隨著大昭寺的發展而建成發展的,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公元7世紀,西藏皇帝松贊干布下令在沃塘湖修建大昭寺,同時在湖邊修建了四座宮殿,並攜嬪妃和臣民遷入大昭寺,親自監督大昭寺工程的進展。 這四座宮殿是巴克霍爾街上最早的建築。 大昭寺建成後,吸引了眾多朝聖者前來朝拜,並逐漸走出了大昭寺周圍的一條小路,也就是原來的八廓街。 寺廟周圍建造了18座家庭式建築,為朝聖者和商人提供住宿。
15世紀以後,大昭寺成為佛教的中心,周圍出現了僧侶宿舍、宗教學校、小廟宇建築,許多信教徒搬到大昭寺周圍居住,街上逐漸出現了大量的房屋、商店、酒店、手工藝作坊等設施。 隨著大昭寺宗教地位的不斷加深,藏傳佛教認為大昭寺是順時針“轉經”的中心,預示著對大昭寺供奉釋迦牟尼佛像的崇拜,八廓街成為拉薩三大求經道之一。 後來,出現了許多來自蒙古、漢族、克什公尺爾、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地區和國家的商人、朝聖者和無家可歸者,並發展成為集宗教街、觀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業街、購物街於一體的社群。
9.海口七樓老街是海口市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之一。 其中最古老的第四牌坊建於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海口七樓老街以其獨特性和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街”稱號。
海口商場主要分布在海口市德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
齊樓老街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全長4.4公里,有大有小。
有近600座三層和四層的拱廊建築。
大部分拱廊都是由上世紀初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團體建造的,借用了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 大部分拱廊上都覆蓋著優雅細緻的雕塑和西式裝飾,有點巴洛克風味。
拱廊不算太高,大部分都是兩三層,有的還保留著早期的商號,欄杆、門窗上都有精美的雕刻。
8、青州兆德古街,位於山東省青州市東莞市,是全國首個十佳“歷史文化街”。 因為街道中間有昭德閣,所以得名。 是回族人最集中的街道之一。 昭德古街一直是回族聚居區,民族特色濃厚。 古街始終保持著原有的歷史格局,老店鋪、青磚小瓦、古色古香的木板門,隱約可見當年商家和遊客的繁華。
青州是回族聚居區,有2萬多名回族人。 回族將伊斯蘭文化與儒家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包容、開放、充滿活力的復合文化。 清真飲食文化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青州回族人天賦異稟,愛好自己製作各種民族美食,比較有特色的有:清真糕點、炸包子、清真牛羊肉、清真酥皮、糯糕、油香等,青州龍生糕點、老槐樹炒包子作為青州特色食品,在廣大遊客中名不見經傳。
第七,青島八關。
八大關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文化街道之一,也是青島的主要風景名勝之一,位於市南區海邊,西至第一浴場,東至第三浴場。
該地區由8條以關命名的街道組成,這些街道點綴著許多古典的歐洲建築,其中一些建於德國統治時期(1897-1914),其中大部分建於1930年代。 這是乙個與通常的中國城市景觀截然不同的城市,有大片的草坪和稀疏的行人。 這個地區的許多居民都是退休的黨、政府和軍人**。 八大關地區背靠群山,面朝大海,樹木茂密,是德國占領時期的狩獵區。 這裡的第一座建築,華士樓,位於八大關太平角太平角的第二浴場,原來是德國總督的夏日狩獵別墅,建於1906年,具有中世紀城堡的風格。
清末,此地屬於即墨仁化鄉文峰社的邊界,20世紀初,德國占領青島後,此地被劃分為德國民居區。
從1931年到1937年,沈洪烈擔任青島市長時,榮成路以東、北至湛山路、南至太平灣近1000畝土地被規劃為“榮成路東專項規定建設用地”,要求建築密度必須小於50%,必須保護綠地,必須使用透水牆。
該地區已建成約10條道路,均以中國古代軍事關口命名,包括縱向連線香港西路的八大關路、寧武關路和韶關路,以及武勝關路、嘉峪關路、漢口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居永關路和山海關路,俗稱八大關。
在這一區域,有200多座建築,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和丹麥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被譽為“國際建築博物館”。 這些不同的道路上有不同的樹木,比如春天韶關路盛開的綠桃,夏天正陽關路盛開的紫薇,秋天聚永關路的金銀杏葉。
6.福州三車道和七車道。
三宋七兀是福建省歷史名城福州市的重要標誌之一,唐宋以來形成的巷子有相當一部分被儲存下來。 三方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街之一,面積約40公頃。
自漢代以來,福州先後修建了鄴城、自城等六座城牆,城北向南擴張,整體布局,以坪山為屏障,山與巫山相望,以南街(817路)為中軸線,兩邊為廣場 旅行快樂時刻 美食 荀為官方 去你還想去的地方 進小巷, 注意對稱,逐漸形成三車道、七車道的街道(“街道”引導後街)。
“三巷七巷”形成於唐朝羅城試行,羅城南臨安泰河,政要和貴族居住在城北,平民居住區和商圈居住在城南,同時強調中軸線的對稱性, 城南中軸線兩側的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開端的廣場和巷子,也就是今天三巷七巷的形成。
在這個街區,小巷縱橫交錯,石板鋪砌; 白牆瓦房,弧形山牆,嚴謹的布局,匠心匠心的工藝; 不少還點綴著亭台樓閣、平台、樓層、涼亭、花草、假山,將人文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的主屋,後室窗戶多於雙層長排窗,底層固定,上層開或雙開。 主屋正門面向大廳,多為4開間式,門上雕刻著豐富的圖案和花卉裝飾,增添了大廳的氣派。
誰知五柳是寂寞的松客,卻居於三巷七巷之間“,三巷七巷都是出眾之人,而將軍將要入相的地方,歷朝歷代的很多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作家、詩人,都從這裡走向了輝煌, 而車道和車道的一些名稱,在當年的風格和榮耀中可見一斑。福州市三巷七巷是中國儲存在市中心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
5.黃山屯溪老街。
黃山屯溪老街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全長1272公尺,精華853公尺,寬5至8公尺。 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18條小巷,整條街巷由300多棟不同年份建造的回族風格建築組成,呈魚骨架狀分布,西窄東寬。 由於屯溪老街地處橫江、水水、新安三江交匯處,故有流淌的“清明上河圖”之稱,是中國儲存最完好的具有南宋、明清建築風格的古市場。
四、哈爾濱**街。
*主街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條非常繁華的商業步行街,位於哈爾濱市道里區,北起河邊防洪紀念塔廣場,南起信陽廣場,全長1400公尺。 這條長街建於 1900 年,由 71 座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等各種風格的建築組成。
事實上,哈爾濱的**街,與其他商業街相比,**街不僅是一條優秀的商業街,還承載著哈爾濱的歷史,它記錄了這座城市,也就是現在被稱為東方失落之城,曾經作為東方小巴黎的繁榮與輝煌,它是乙個巨大的建築博物館, 它承載著每乙個哈爾濱人的所有浪漫和情懷”。
中國最早的啤酒產自哈爾濱,哈爾濱素有“啤酒之都”之稱。 哈爾濱是最早開展冰雪旅遊的城市,哈爾濱素有冰雪之城之稱。 上世紀20年代,哈爾濱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外國人,中西混合的商業文明使哈爾濱成為遠東地區最國際化的大都市之一。 1924年,哈爾濱從俄國進口了86萬塊麵包石,為**街鋪路,當時一塊麵包石值一銀元,相當於乙個家庭乙個月的口糧。
3.平遙南街。
平遙南街又稱明清街道。 明清時期的一條街道位於平遙古城的街道上,全長400多公尺,共有78家古店。
明清時期的一條街道(南街)位於平遙古城的中軸線上,明清時期的商鋪遺跡集中完整儲存,是古城最重要、最繁華的商業街區之一, 生動地體現了古城文化的光彩。
在這條400多公尺的古街上,密密麻麻地散布著78家古店,有票號、錢幣店、當鋪、藥店、肉店、菸草店、雜貨店、絲綢店等,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的商貿。
文化:晉商巨頭把這裡當成最好的地方,紛紛設下一般數,開店,手藝一層。 百川通、協同清、魏勝昌、魏昌厚等票號,雲錦城中藥店,以及奎成玉、永泰成絲綢村等,在當時名氣鼴鼎。這些品牌在店前後院的有限空間內迎來,小小的世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在“早、中、晚三街”的繁華中,晉代商人般的人物掀起了商海的浪潮,縱橫馳騁,小小的商街古街造就了一大批商商人才。 如果說金商的院落是金商的豪華生活場所,那麼古城的南街就是金商在商場中大展身手、激烈競爭的地方。
2.蘇州平江路。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街道,位於蘇州古城東北角,是一條沿江小路,其河水叫平江。 宋元時期,蘇州又稱平江,因路而得名。 平江路周邊是蘇州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
至今仍保持著道路與河流平行的雙棋盤格局,體現出江南水城小橋、流水、人、古巷深邃的特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豐富,還有大量的古建築、古橋、古井、古樹、 以及散落在其中的古老拱門。
平江路確實是一條非常美麗的古道,在蘇州宋代最古老的城市地圖《平江地圖》中,有這條街就是平江路,是當時蘇州東半部的主幹道,800年,平江路在原址上還保留著其平行的河道格局、質感和長度, 小橋和流水,粉紅色的牆壁和瓷磚,房屋的體積,街道和河流的寬度,比例恰到好處,呈現出稀疏而優雅的風格;平江路兩旁的小巷,尤其是東邊的小巷,還保留著多條水巷,是當今蘇州古城最原始的水城。
平江路南起贛江東路,北接白塔東路和東北大街,古稱“石全裡”,早在1834年就出現在《五門標音》中,曰:“平江路是石全裡古稱,有十口古井,華陽橋南一、西家橋南一、圓橋北一”, 非常詳細。
平江路是一條沿江而行的道路,全長1606公尺,即三里路的長度,北邊是拙政園,南邊是網師園,兩邊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小巷延伸開來,如石獅廟巷、川坊巷、東華橋巷、 曹徐巷、大新橋巷、渭島觀前巷、中張家港巷、大汝巷、小家巷、牛家巷、吊橋巷等。 平江路現在是石板路,路邊高大的樟樹鬱鬱蔥蔥,襯托著一片綠蔭。 護岸上,點綴著一排石欄杆、石桌和石凳。 在這裡,如果你隨意走進一座古宅,就能觸控到武堤深厚的文化底蘊。
首先是平江府,然後是蘇州市。 “平江原本是蘇州的地名。 據史記載:宋正和三年(1113年)正月,蘇州公升為平江府,平江之名由此而來。
元元十二年(1276年),蘇州是平江路的所在地。 直到致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克平江後,才改為蘇州府。 250多年來,蘇州市一直是平江府路所轄幾個縣的統治中心,又稱平江市,平江路的街名由此而來。
1.北京市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是一條東西向的小巷。 在清代,它被命名為“城顯街”,這裡以孔廟和國子監命名,也叫國子監胡同。 它位於東城區西北部。 東起雍和廟街,西至安定門內街。 因為國家的太監,所以得名。 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國子監始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是元、明、清時期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也是國家學令的主管機關。 國子監有禮儀、音樂、法律、射箭、御駕、書法、數學等教學科目,如果當時的人能在國子監上學,就算是祖先的榮耀。 國子監最高都督稱祭酒,元代著名學者徐恆在這裡釀造祭酒。 他種植的柏樹已經存活了幾個世紀。
這條街上共有四座牌坊:一座在街道東西入口處,廣場名稱為“城賢街”; 左邊乙個,乙個在國子監附近,廣場的稱號是“國子監”。 道路北面的牌坊兩側都有石碑,上面刻有滿漢字“文武**下馬此地”。因為東邊是孔廟,西邊是國學(國子監),所以符合“左殿右學”的規定。
除了上述建築外,這條街上還有幾座寺廟。 在國子監後面的國學胡同(31號)有一座供奉韓宇的廟宇,叫做漢文祠。
韓愈(768-824)是唐朝南陽登州人。 唐振元八年(729年),為士大夫,先後擔任御史監、國君、軍部僕人、部僕。 學過六經百派,文筆強,氣勢磅礴,受後人尊敬,有“韓文公”之稱。 死後“溫”。
在這裡設立祠堂,想必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孩子們,都願意得到韓愈的祝福吧! 祠堂坐北朝南,由祠門、禮堂和東西配套室組成的四合院建築。 祖門為山管大山脊,大殿三房為大硬山管瓦音的大山脊,轉子上裝飾有彩繪。 門外有鐵香爐,堂前有石香爐。 大廳供奉著韓文雕像。 現在的大廳仍然存在,祠堂和配套室已被拆除。
國子監街南邊還有兩座廟宇,西邊是明代建造的廟宇(現78號)。 其主樓有山門、正殿、正殿及東西側殿,正殿內有火神和觀帝、財神、魯班、藥王、藥聖等,原來有三塊石碑,現在的民居,石碑曾被用作台階或建在牆上, 所以不可能知道它的內容。每個殿堂雖然存在,但變化太大,院子裡的小棚子很多,讓人看不清它的原貌,只有山門還保留著過去的廟跡。
從火神廟向東(現在的40號)是棗君寺。 原有的寺廟山門之一。 它是一塊大尺寸的硬山管瓦,有三個房間,前面有走廊,轉子畫; 在後殿,供奉著爐王,原來的紀念碑在宣布寺廟時被重建,然後就消失了。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