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民.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研究生)。
當前,農村青少年兒童手機成癮問題已成為亟待關注的嚴重問題。 過年期間,一炕頭,七八個年齡從4歲到18歲不等的孩子聚在一起,每人拿著手機沉迷其中,看動畫、玩遊戲、刷**,一整天,身邊的家長也頻頻感嘆:“現在的孩子根本管不了, 手機被迷住了。 這是我回老家探親時經常看到的一幅畫面,也是當今農村社會的普遍現象。 筆者將分析他回鄉期間觀察到的典型案例,因為今年過年時表哥的極端行為,讓我想多了解一下,為什麼農村青少年和孩子對手機如此沉迷。
1)親戚眼中的“網路成癮青少年”
坐標:山東濰坊安丘村,作者表妹小浩高中二年級,在市區的一所寄宿學校讀書。 初中開始寄宿的小昊,自有手機,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手機成癮。 寄宿學校的手機控制非常嚴格,所以小昊的手機在上學期間大部分時間都由班主任控制。 所以,到了節假日,蕭昊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玩手機上,而且經常是每天起床就開始玩,一直玩到睡覺,每天最多花半個小時吃飯。 今年過年期間,筆者與肖昊見面三次,但每次見面都只是為了打個招呼,每次筆者試圖提出話題發起聊天時,肖昊都是敷衍或迴避,三次見面的總交流時間不超過十分鐘。 而蕭昊因為手機成癮的問題,當著親戚的面和叔叔嬸爆發了兩次激烈的爭吵,一次是因為在玩遊戲,所以沒有按時去吃飯,另一次是因為在玩手機,沒有去客廳和親戚打招呼聊天。 阿姨因為蕭昊的上癮行為而多次生氣,總是當著親戚的面說蕭昊無可救藥,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而且聽阿姨說,小昊在學校的成績嚴重下滑,從600分降到了400分,多次說他在學校打不上精神,放假不按時完成作業,不學習,甚至以逃補習班為藉口逃補習班, 而且他在情緒上也很煩躁和衝動。更讓親戚們又驚又喜的是,小昊唯一一次在過年的時候主動幫忙端飯、收拾桌子,就是因為他想給遊戲充錢。 經過這一系列行為,小昊在親戚眼中孤僻易怒,封閉懶惰,叛逆學習差,典型的網路成癮少年形象,而形成這種形象的原因不言而喻,完全歸咎於蕭昊自己被“中毒”,平時玩手機遊戲是完全無法控制的, 蕭昊也成了父母告誡孩子的反面案例。
在筆者看來,正處於青春期特殊時期的蕭昊,還沒有完成幫助他變得更加成熟的任務,自身的自控能力較差,表現容易出現極度情緒化,所以蕭昊出現一系列問題行為的原因,當然與蕭昊自身的原因密不可分。 但問題行為的存在並不是由單一的線引起的,我們總是在思考問題背後的本質原因。 筆者認為,每個青少年,作為乙個個體,總是有潛能、有發展、有轉化的力量,是可以塑造的。 就成癮行為而言,很明顯,我們不應該孤立地從小浩這個癮君子的角度來看問題,而應該從整個家庭系統來看乙個全面而詳細的觀察。 我們在關注青少年和兒童本身因素的同時,也應該看看每個孩子成癮行為背後的家庭因素。
2)家庭內部的“暗流”
首先是家庭互動的轉變。 家庭是乙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家庭內部的人和事相互影響,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其他家庭成員。 筆者認為,小昊的家庭環境和家庭互動是他上癮行為的重要原因。 蕭昊的家人包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蕭昊和弟弟。 從蕭昊五年級開始,也就是弟弟出生後,蕭昊的爸爸就開始外出打工了,每年只有節假日才會回家,回家的時候會給蕭昊帶禮物,蕭昊的***平板電腦是爸爸買的。 但與前些日子過年假期帶蕭昊出去玩不同,父親這幾年因為忙於外地工作,對蕭昊缺乏心理和情感上的關懷,也缺乏溝通。 我母親在她家附近的一家紡織廠工作,因為計件工作,她每天工作時間很長,有時經常加班。 小時候,母親溺愛蕭昊,千方百計滿足蕭昊的要求,蕭昊小時候非常依賴母親。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青春期在成長階段的心理影響,再加上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蕭浩變得沉默寡言,母親的關心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嘮叨,所以蕭浩和母親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 當蕭昊有問題行為時,媽媽會經常教訓蕭昊,但無濟於事。 蕭昊的父母在經濟上盡量滿足蕭昊的需要,但父母平時對蕭昊的陪伴和管教較少,蕭昊從小就大部分時間都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蕭昊的弟弟出生後,父母對蕭昊的關注就少了,父親回家後陪弟弟的時間多了。 媽媽也忙著照顧弟弟和工作,對小浩的關注往往傾向於嘮叨,甚至有時候意見不合就打罵,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知之甚少。父母對肖昊的關心、引導和關注,尤其是情感滿足,較少,親子溝通被忽視,父母對肖昊憤怒的指責導致憤怒和負面反應,沒有因果關係的良性迴圈。 弟弟出生後,父母和弟弟之間形成了新的三角關係,小浩和父母的關係也從整合變成了緊張。 筆者聯絡小昊,發現隨著弟弟年齡的增長,小昊越來越不願意與人交流,尤其是過年期間,父母承諾的隨行旅行幾次被迫取消,小昊對家庭活動的參與也越來越少。
行為背後總是有目的和功能的,而對於小昊的手機成癮,他不受控制的上網和遊戲成癮,一般都是為了平衡和適應上述家庭關係。 小昊的手機癮讓全家人都很瘋狂,有時候全家人總會關注小昊是否在網路上玩手機,不管是說教還是罵人,小昊通過網路成癮,讓自己再次成為家人關注的焦點。 父母的責罵或許對蕭昊的傷害很大,但愛是深深的責任,而蕭昊也通過父母的責罵證明了父母對他的關心,這比被家人忽視要好得多。 蕭浩的手機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重新獲得父母的關注。 身處農村,缺乏玩伴,缺乏娛樂活動,蕭昊與家人之間缺乏情感支援和溝通,讓肖昊在遊戲中傾向於尋求網路的認可和支援。 控制、壓抑、暴力、冷漠、偏愛、疏離和家庭互動造成的創傷可能成為農村青少年兒童手機成癮的驅動因素。 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改善家庭關係和家庭互動模式上,而不是關注個別問題。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扭曲。 小昊的父母對他的學習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父母的期望和行動之間存在很大的衝突。 上小學時,因為村里教育資源落後,小昊被送到市區的一所小學,每天早晚坐校車來回,中午在託管所吃飯休息,但小時候,媽媽每天晚上都會輔導小昊學習。 小昊上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一直比較不錯,小昊的爸爸在六年級暑假給小昊買了第一台平板電腦,小昊慢慢開始接觸網際網絡。 初中第一學期上學期,爸爸媽媽怕肖昊不適應寄宿生活,就給肖昊買了一部智慧型手機,讓肖昊帶著去上學,讓他隨時給家裡打電話。 但疫情初期,學校採取線上教學的形式,母親輔導小昊完成初中課程作業很困難,父親常年不在家,母親白天忙著工作,有時晚上加班, 而爺爺奶奶也不會在意小昊的學習,學習網課的肖昊失去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失去了控制,聽著小昊媽媽的話,小昊在老師上課的時候也在玩手機,不聽課不寫作業,老師布置的任務很少完成, 手機螢幕時間每天長達十二小時。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小昊放假回家的時候,家裡沒有和親朋好友交流玩,只是在家裡和同學們玩遊戲或者看短片**,有時候爺爺奶奶讓小昊放下手機學習吃飯, 蕭昊不僅不聽,還進行了言語對抗。母親勸說失敗後,母親強行沒收了蕭昊的平板電腦,隨後蕭昊甚至絕食,毆打母親要手機。 聽阿姨說,小昊放假期間有一段時間晚上沒睡覺,等父母睡著後偷偷玩手機,玩到很晚,第二天白天就上床睡覺了。 高中畢業後,每次放假回家,寒暑假期間,小昊大部分時間都在家玩遊戲、看**,漸漸沉迷於手機。
家長教育觀念存在誤區,家長將手機成癮歸咎於小昊自己的問題,遠非問題的本質。 在父母學歷低下和當代思想的影響下,蕭昊的父母認為學習是唯一的出路,對蕭昊有著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但要麼是他們不在乎,要麼是嚴格的教育方式讓蕭昊產生了牴觸情緒。 看到小昊一天天沉迷於手機,家長們更加嚴格了,但其實,當遊戲和繁重的學習無法兼顧時,當代青少年本身就很容易陷入焦慮,而來自父母的期望、鼓勵和信任都是青少年的壓力,再加上父母的期望與青少年自身努力的結果不匹配, 面對父母的負面反饋和負面的教育方式,青少年更傾向於選擇沉迷於遊戲、破罐子。此外,小昊的父母會與學校老師建立聯絡,並以老師為力量,實現有效控制,在這種權威關係壓力的干預下,親子關係中的衝突會更加突出。 在手機中,尤其是在網路遊戲的世界裡,往往只需要少量的勞動就能實現遊戲的勝利、公升級等,所取得的成績就會在遊戲中得到隊友和網友的認可。 過年的時候,我看到小昊在和同學朋友玩遊戲時表現出非常興奮的狀態,經常在遊戲中和隊友交流。 肖昊和同學們在玩遊戲的時候,感受到了被關注、被認可、被支援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發現自己置身於網路遊戲中,這讓青春期的肖昊無法抗拒。
小昊的手機癮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農村家庭教育的一系列問題。 另一方面,自己的家庭也是這樣,農村父母只排名從屬、只計分論的觀念很難改變,過年的時候,茶餘飯後的談話總是別人的孩子和多少人考過,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取得好成績, 而成績不好的罪魁禍首要麼是孩子自己,要麼是手機和網際網絡。但實際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麼用權力進行極度強制的控制,要麼是表面上實際敷衍的錯誤陪伴,要麼是控制孩子自己卻拿著手機刷**的雙重標準行為,要麼是責怪另一半教育管理疏忽,直接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 夫妻倆開始爭吵......而蕭昊的母親經常當著蕭昊本人的面對親朋好友說,“我數數習慣了,一點都不如xxx聽話”、“我倒數不了考試,我無可救藥”等類似的貶義詞,筆者認為這種場面無疑是在濫用蕭昊的心理。 蕭昊正處於青春期,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培養自尊心,培養自主意識,但因為嚴格的家庭管教作風,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著不平等的權力關係,讓蕭昊的自主性培養造成了障礙,蕭昊希望獲得比過去更多的特權和自由,並試圖獲得獨立自主, 嚴格的控制會讓蕭昊更加叛逆,進一步惡化關係,而這種在公共社交場合的貶低行為,也讓蕭昊每次面對這種場合都感到尷尬和不舒服,所以他反應迴避。缺乏情感支援、教育以及扭曲的家庭互動和家庭環境氛圍,小昊在過年期間對與父母的溝通表現出極度抗拒,總是默默地處理與家人的互動甚至避免與家裡的親朋好友溝通,當面對不受控制的社交場合時,沉迷於手機中的網路世界、手機中的同齡人群體交流,這會讓蕭昊感到更安全、更快樂。
家庭是乙個系統,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家庭的發展也離不開個人。 有問題的家庭關係、互動模式和溝通方式會導致個體行為的偏差,就像小昊的家庭和小昊的手機成癮一樣。 然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韌性,筆者認為,從實力的角度來識別和讓家庭成員意識到家庭的潛在優勢和韌性是很重要的,並認識到家庭成員相互支援。 尤其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模式,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人們的溝通模式是含蓄的,不直接的,表達的慾望比較低,自己的需求不會直接說出來,而且總是不一致,父母總是放不下自己的權威地位, 但家庭成員的方向和目標都是一樣的,只有改變不恰當的溝通方式,才能更好地促進個人成長和家庭發展。乙個家庭,家族的領導權和話語權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在小浩的家庭中是小浩的父親和母親,而要形成良好的家庭秩序和氛圍,無非就是要兼顧“老少”,在調和夫妻互動的基礎上, 老人和孩子應該有更多的尊重和關懷。作者不會重複“小”,而“老”也是作者在下乙個返鄉計畫中觀察和理解的問題。 每個家庭在其一生中都會經歷一些重大挑戰,家庭中健康老年人喪失工作能力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