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對外戰略與美國經濟戰略對一位美國學者的回應
俞忠寧, 趙宇.
非常感謝您的關注和評論。 意見很對,這不是專業**,我們是根據時事評論寫的,是一系列評論之一。 本系列第一部分以俄烏戰爭為題材,共8篇文章。 第 2 部分是關於巴以戰爭的,共有 6 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的第 6 篇。 我們正在撰寫第三部分,該部分將包括四篇文章,以亨廷頓的論點為基礎,解釋兩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新世界格局和中國的機遇。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國際戰略是一門失敗的學科。 因為在此基礎上,韓戰、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幕後的俄烏戰爭、巴以戰爭,都是基於錯誤的戰略判斷和錯誤的戰略行為,都以失敗告終,都將以失敗告終。 這些失敗已經、正在或將要使美國內部四分五裂。 這就提出了兩個重大的歷史問題。
首先,為什麼美國的國際戰略和國家對外戰略一再錯誤? 布林肯最近的講話實際上給出了答案,他說每個國家要麼在桌子上,要麼在選單上,他用簡短而形象的語言指出,美國的國際戰略和國家對外戰略實際上是基於叢林的叢林主義。 那麼美國的這種戰略定位從何而來呢? 這種情況有可能改變嗎? 如果沒有任何改變,美國和世界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它改變了怎麼辦?
其次,美國的外交政策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力,但美國國力的衰落是不穩定的,美國總能從一次一次造成的損害中恢復到一定程度,這使得美國無法認識到這種損害的嚴重性。 那麼,美國的韌性從何而來? 美國為何能夠承擔如此巨大的債務風險和國際關係風險? 美國經濟提供了什麼樣的龐大保險機制?
在我們看來,美國理論界對這兩大問題充滿了陳詞濫調,沒有人能夠做出深刻的分析或建立理論框架。
我們被華爾街公司派往香港。 我們在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美國經濟界的陳詞濫調與美國經濟的現實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 香港也為我們提供了更豐富的視角來看待美國的國際戰略。
從美國來到香港的20年裡,在中國發表的文章,從中國開始,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介紹從經濟管理實踐中建立起來的美國經濟的結構和制度體系,在逐一糾正錯誤的過程中, 也就是說,從經濟管理的實踐出發,我們主張中國應該認真學習和全面引進這種結構和制度,而不是被經濟學的陳詞濫調所支配。另一部分是對美國國際戰略的定位和未來方向進行批判和分析。
在第 2 部分中,我們將重點從文化角度進行分析。 這種視角實際上是從韋伯、湯因比,到亨廷頓再到弗格森形成的文化史論述,尤其是前蒲朗克研究所所長帕伯、哈佛大學古人類學實驗室主任賴希系統闡述的西方人的思想和證據,但在西方卻沒有得到系統、完整的研究。
我們認為,今天西方人的行為模式與5000年前的Yannayas人,2000年前的德國人,1000年前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數百年前的美國人的行為模式是一樣的。 我們稱之為西方的文化DNA。 顯然,從文化基因的角度來看待人類政治關係,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在數千年基礎上形成的文化的角度來看,比從所謂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戰略的角度來看待要可靠得多。
一般來說,我們知道我們寫的文章的創新性和新銳性既不屬於西方,也不屬於中國的思想體系,所以很難被認可。 我們不指望得到西方或中國學者的認可,我們的目標是逐步形成乙個完整、系統的理論框架,在歷史上留下一點痕跡。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