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設計了美國的甘迺迪圖書館,他的作品被公認為美國建築史上最好的傑作之一;
他改造了法國的羅浮宮,他的作品成為法國人的驕傲;
他建造了中國銀行大廈、香山飯店和中國蘇州博物館,探索了中國建築的現代道路。
他,那是《中國之光》《現代建築的最後一位大師》 貝聿銘
貝聿銘的傑作遍布全球,曾有人問他:
你一生中最引以為豪的是什麼? ”
當所有人都在期待貝聿銘說出哪部世界知名作品時,他冷漠地笑了笑:
我最引以為豪的不是我的建築工作,而是我嫁給了Eileen Lo。 ”
貝聿銘和陸愛玲從一見鐘情開始就在一起一輩子,幸福的婚姻被譽為**“世界十大名人仙侶中最令人羨慕的”。
那麼,貝聿銘到底是什麼樣的精英人物呢? 貝聿銘與妻子有什麼樣的愛情故事?
有人好奇,貝聿銘為何能夠征服西方,成為建築設計的絕對主流。
說白了,他有一種貴族氣質,更增添了他的個性。
貝聿銘出生於蘇州乙個名門望族,獅子林曾經是他的家。
貝家一直有祖傳教誨:
修德行善;
家裡的男孩和女孩都要上學,男人必須做事;
非名人女性不結婚。
裴家以良好的家風,打破了三代富豪的“魔咒”十七代財富,至今仍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
貝聿銘一出生,他就是乙個妥妥的富人第十五代。
他的祖父貝絲在上海創立了中國第一家商業儲蓄銀行,他的父親裴祖義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他的母親莊連君是清朝最後一位王子的女兒。
在這樣乙個精英家庭中,貝聿銘8歲時就想起了爺爺的教誨
“全力以赴”。
1935年,裴祖義將18歲的兒子送到美國留學。
貝聿銘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工程和建築學。
除了緊張的學習之外,他還經常抽出時間參觀世界各地的建築傑作,並從中汲取靈感。
1938年的一天,貝聿銘去火車站接一位中國友好協會的朋友。
一位朋友帶來了一位中國女孩,貝聿銘的優雅和大方的舉止讓貝聿銘愛上了她。
經過一番寒暄後,貝聿銘得知這個女孩的名字叫艾琳·盧(Eileen Lou),她即將到波士頓的衛斯理學院(Wesleyan College)報到。
婁愛齡出生於乙個大精英家庭,曾祖父盧賡陽是香港著名的富商和慈善家,外祖父張銀堂是晚清末末任駐美公使,父親盧寶賢是加中公民協會副會長。
當她聽說貝聿銘學的是建築學時,她饒有興趣地分享道:
我父親是191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現在是一位著名的工程師。 ”
這句話讓裴裴覺得很親切,他立即提議: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開車送你去波士頓呢? ”
然而,Eileen Lo拒絕輕易與陌生人搭便車,她禮貌地拒絕了他的好意:
別這麼打擾你,我已經買了火車票。 ”
貝聿銘別無選擇,只能回家。
不久之後,他得知她乘坐的火車因颶風而滯留在哈特福德。
他急得趕緊給陸愛凌打了電話:
你沒事吧? 你看,如果你坐我的車,豈不是很麻煩? ”
*另一端的陸愛玲半開玩笑地回應道:
不一定,颶風是小麻煩,但你是**煩惱。 ”
這句話似乎暗示了什麼,裴忍不住笑了。
從那以後,貝聿銘經常邀請婁玲玲吃飯和看電影。
在相處的過程中,他發現她不僅美麗動人,還很聰明。
這讓裴對陸愛凌越發堅定,迫不及待地向她求婚:
我一直在尋找乙個可以幫助我學習和研究的知己,而你就是這樣! ”
艾琳·盧是乙個自信的女孩,她平靜地回應:
我不想在完成四年學業之前結婚。 ”
於是,兩人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愛情之旅。
1942 年 6 月 20 日,盧大學畢業五天後,她與貝聿銘結婚。
結婚後,陸愛玲並沒有停止對知識的追求。
她選擇繼續深造,進入哈佛大學建築設計研究生院,專攻景觀建築。
兩年後,兩人的長子貝丁**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甜蜜的負擔。
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陸愛玲決定結束學業,將重心轉向家庭。
同時,憑藉深厚的專業知識、敏銳的觀察力和出色的判斷力,她成為貝聿銘職業生涯中最親密的顧問、知己和助手
當他的兒子貝定忠長大後,他描述了母親是“父親的秘密**”。
1946年,貝聿銘獲得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
懷著極大的熱情,他計畫與家人一起返回中國。
但因內戰爆發,父親貝祖義阻止了:
女兒的兒子,他不會死在路上。 ”
貝聿銘聽從父親的建議,留在哈佛大學任教,成為該系最年輕的助理教授。
兩年後,房地產大亨澤肯多夫聽說了貝聿銘的才華,並敦促這位年輕人才加入他的團隊。
讓我們攜起手來,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開始設計,讓您的建築成為時代的標誌! ”
這句話對乙個年輕的建築師有很大的影響。
貝聿銘接受了澤肯多夫的邀請,加入了一群精明務實的房地產經營者。
兩人共事10年,師友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當然,這次成功的合作,離不開陸愛玲的幫助。
貝聿銘夫婦經常邀請澤肯多夫夫婦到他們家品嚐中國菜。
女主人的熱情好客受到了Zekendorf的極大讚賞。
陸愛玲身材苗條,美麗活潑。 他們倆都很善於交際,非常合群。 以前是這樣,而且永遠都是這樣。 ”
正是因為這種私人友誼,澤肯多夫自信地將丹佛和紐約的幾座20層建築,以及加拿大的一組建築的設計委託給30歲出頭的貝聿銘。
因此,貝聿銘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從那時起,他就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才能,將功利主義與優雅相協調。
在那些年裡,貝聿銘非常忙碌。
他每天都要處理成堆的專案提案,他必須不斷地檢查和管理這些專案。
陸愛玲很對不起丈夫:
乙個人一般需要8個小時的睡眠,但貝聿銘往往只有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公寓裡散落著小紙片,提醒他做這個,做那個,或者與某人聯絡。 ”
為了不讓裴被家務分心,她幾乎獨自承擔起了撫養四個孩子的責任,把家裡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
1958年,41歲的貝聿銘開設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同時繼續與澤肯多夫合作。
從那時起,美國建築界冉冉公升起了一顆新星。
1963年,甘迺迪被暗殺。
他的遺孀杰奎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決心為她的丈夫建造一座圖書館,以紀念他。
1964 年,杰奎琳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 18 位建築師會面並輪流參觀他們的辦公室。
其他設計師採用平常的接待風格,辦公室、員工通常都是他們本來的樣子,不做作,只看到人有想法的作品。
然而,貝聿銘下定了決心“全力以赴”。並盡最大努力為這個專案而戰。
當時,他向妻子陸愛玲請教。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Eileen Lou 對 Jacqueline 做了一些研究。
她發現杰奎琳是一名攝影記者,對審美有極高的要求。
於是,她向丈夫求婚:
我們應該注意迎合甘迺迪夫人的優雅品味。 ”
貝聿銘聽取了妻子的建議,他和他的員工們對辦公室進行了翻新,每個人都穿著筆挺的西裝,看起來很精緻。
說話像個貴族,因為杰奎琳確實是美國社會的貴族。 ”
當杰奎琳走進貝聿銘的辦公室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桌上的鮮花,整個辦公室看起來明亮而溫暖。
此外,工作人員的正式著裝和貝聿銘的溫文爾雅的舉止給杰奎琳留下了寧靜而可信的印象。
杰奎琳當場決定,將甘迺迪圖書館的設計交給了貝聿銘。
她說:貝聿銘的眼睛很亮,一看就覺得精力充沛、自信滿滿,讓人覺得值得信賴。 誰改變,誰就選他! ”
甘迺迪圖書館的建設歷時15年,於1979年完工。
這座新穎、獨特、大膽的建築在美國建築界引起了轟動,被認為是美國建築史上最好的傑作之一。
為了表彰貝聿銘的傑出表現,美國建築界宣布1979年為“貝聿銘年”,並授予他當年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章。
從那時起,貝聿銘就以世界領先的建築師之一而聞名。
1981年,貝聿銘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專案之一:
羅浮宮博物館矗立在拿破崙廣場上一棟經過翻新的建築中。
當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宣布他選擇了貝聿銘(I.M. Pei)時,整個巴黎都大吃一驚!
貝聿銘的兒子回憶說
當時,法國人真的驚呆了,甚至憤怒了,他們大喊:“你怎麼能叫乙個中國人來建造我們最重要的建築? 貝聿銘會毀了巴黎! ’”
因此,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在建造之初就遭到了法國建築界的攻擊。
貝聿銘的女兒也回憶說
那段時間,我經常陪著父親。 我們走在街上,女人們會向父親的鞋子吐口水。 我想說幾句話作為回報,但我父親握了握他的手,很平靜。 他咧嘴一笑,實在忍不住了。 ”
面對外界的質疑和反對,貝聿銘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表現出一種既不謙虛也不傲慢的風度
然而,壓力是真實存在的。
後來,貝聿銘坦言:
當我必須為一棟建築找到合適的設計時,我的頭腦一片混亂。 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種工作中,無法考慮其他任何事情。 可能是幾個小時的問題,也可能是整整乙個月沒有睡好覺,動不動就生氣。我不停地勾勒著計畫,不停地放棄。 我對任何人都不感興趣。 這個時候,老婆總是生我的氣,這是很不公平的。
在這樣的時刻,陸愛凌選擇了給予裴最大的理解和寬容。
她默默地照顧著他的日常生活,從不抱怨或責備。
她深知丈夫所承受的壓力和焦慮,她用她的支援和愛給了他力量。
1988年7月,羅浮宮隆重開幕。
傍晚時分,2000多名法國名人在暮色中走進金字塔。
夜幕降臨,貝聿銘吩咐工作人員把所有的燈都開啟。
剎那間,金字塔被點亮了,羅浮宮華麗的表面在六百盞聚光燈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所有嘉賓都興奮地驚呼:
太美了,太不可思議了! ”
於是,曾經備受爭議的金字塔設計,成為了羅浮宮的象徵和法國人的驕傲!
不久之後,在新建的金字塔中,密特朗授予貝聿銘法國最高勳章。
在國外事業蒸蒸日上時,貝聿銘並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20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後,他多次隨家人回國,立志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1978年,貝聿銘接受了北京香山飯店的設計任務,並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
香山酒店在我的設計生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付出的努力是我在國外設計建築的10倍。 ”
幾年來,貝聿銘經常往返於北京和紐約之間。
他多次到蘇州、揚州考察園林,不停地奔波酒店的設計、選材和建築。
他還派得力助手到北京負責具體的建築事務。
1982年,融合了中國古典園林特色的香山賓館正式投入使用。
在香山酒店開業七個月後,貝聿銘被授予普利茲克獎(諾貝爾建築獎)。
他捐出了他所有的 100,000 美元獎金來設立乙個獎學金**將用於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
但是,他附上了一條規則:
受資助的學生可以在學業結束後在美國各地旅行乙個夏天,但是:他們必須回到中國,學以致用地在中國學到的東西- 這是他自己的理想。
讓更多的人建設自己的國家,是貝聿銘的夙願,他希望年輕人能幫助他實現這個願望。
1983年,貝聿銘在香港興建了中國銀行大廈。
這座70層高的玻璃幕牆建築,形狀像一把餐刀,已成為香港的地標。
2003年,貝聿銘設計了現代江南風格的蘇州博物館。
貝聿銘將他對家鄉的熱愛、他的中國根源、中國文化和幾何形狀融入了這座建築。
他親切地稱其為“我的小女兒”,並說蘇州博物館是他的“自傳”。
在蘇州博物館落成的那天,貝聿銘還不忘感謝自己的妻子:
為了讓建築栩栩如生,在蘇州博物館,我真的做到了。 而是我的妻子陸愛玲給了我藝術生命,一直支援著我這一生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乙個偉大的女人。
這句話在貝聿銘的身體裡得到了完美的印證。
正如貝聿銘的兒子所說:
我父親的成功是因為我的母親。 ”
在工作上,在關鍵時刻,陸愛凌總能給丈夫出謀劃策,幫助他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陸愛凌教育了四個孩子都成為人才,讓貝聿銘毫無顧慮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築事業中。
最終,他們四人都從哈佛大學畢業,並成為各自行業的領導者。
其中,三個兒子分別叫定中、建中、立中,他們的名字寓意著中國的穩定、中國的建設、中國的禮儀。
乙個見過三兄弟的人說:
貝聿銘兄弟身上有一種隱約的貴族感,這不僅得益於他們顯赫的家族歷史,更重要的是那種骨子裡的自信,那種永不卑躬屈膝的做事方式。
晚年,貝聿銘從設計一線退休,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每個週末,裴一家都會去一家中餐館吃晚飯。
中國人把家庭看得比任何其他關係都重要,這與美國文化截然不同。
晚餐後,他們各自回到了工作崗位,但家庭的情感紐帶仍然很緊密。
兒子裴定忠和裴建忠在父親的辦公室工作,所以每天都能見到父親;
她的女兒貝倫(Belen)經常回來探望她的父母。
一家人幸福,分享家庭的喜悅。
為了他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婚姻,貝聿銘用了它“筷子理論”。讓我們打個比方:
住在同乙個屋簷下,兩人生活在一起,就像中國筷子一樣,一陰一陽,相輔相成; 它靜止不動,很有趣。2014年,羅玲玲逝世,享年95歲。
2019年,貝聿銘將妻子趕走,享年102歲。
雖然思人已不在,但建築不朽,每一座建築都是他的豐碑!
貝聿銘以102歲的高齡,為中國建築師創造了乙個偉大的文化奇蹟。
從本質上講,貝聿銘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全世界和全人類的驕傲!
參考書:《貝聿銘傳》——廖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