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疆羅布泊,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生活禁區,還是令人驚嘆的核爆炸試驗場? 這個素有死亡之地之稱的地方,曾讓無數人灰心喪氣,比如科學家彭家木的神秘失蹤,探險家余春順的不幸去世。
然而,儘管它很神秘,但它已成為中國研究核電的理想場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點,一聲巨響打破了羅布泊的寂靜,沙漠上空公升起的蘑菇雲宣告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成功。
直到今天,當很多人談論羅布泊時,首先想到的是它是原子彈研究的重要基地。 然而,除了這片死亡之地帶來的恐懼和荒涼之外,還有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隱藏在這片土地之下,默默滋養著億萬中國人。
那麼,這片土地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羅布泊,乙個形狀像人耳的神秘地方。 由於全球乾旱和過度耕種,這片乾涸的土地現在是一片沙漠。 水不夠用,就連著名的探險家余春順也因缺水而死在這裡,迷失了方向。
然而,在這片死亡之地,科學家在1995年有了乙個重大發現,他們在羅布泊北窪地發現了一座超大型滷水鉀鹽礦,震驚了全國和世界。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發展急需一種重要的肥料,那就是鉀肥。 因為鉀肥是生產足夠優質食物的三種元素之一,它可以幫助植物根莖長得更強壯,提高果實的品質。
如果沒有足夠的鉀,植物可能會患上疑病症甚至死亡。 因此,對於乙個農業大國來說,鉀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當時我國的鉀肥還不足以滿足國內需求。 大部分鉀肥資源集中在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德國。
當時,我國鉀肥資源不足5億噸,約佔世界鉀鹽儲量的3%,而國內鉀肥產量約佔總需求量的15%。 因此,當時的中國在鉀肥方面相當稀缺,80%的鉀肥中約有70%是從國外進口的。
這種近乎壟斷的市場局面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鉀鹽開採在中國已經見天日,但在羅布泊這個環境惡劣、淡水資源稀缺的地方,鉀鹽開採卻是乙個幻想。 然而,武漢理工大學畢業的尖子生李守江,卻以堅定的信念和自己的團隊,毅然決然地投身於羅布泊鉀鹽礦的開發。
雖然李守江年輕時是一名高階工程師和最年輕的技術專家,但他對鉀鹽礦的勘探和開發充滿熱情。 當他得知羅布泊有鉀肥時,他激動得幾乎整晚都睡不著覺。
李守江和他的團隊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但他們願意承擔起這個沉重的責任,為了中國的鉀肥生產,為了國家的危機,他們將勇敢地向前邁進。
儘管羅布泊的環境很惡劣,但李守江相信,他這輩子可能再也不會遇到這樣具有挑戰性的專案了。 因此,他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完成這個專案,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筆寶貴的財富。
李守江在進入羅布泊時說:“一開始一切都很困難,即使是像我這樣的行業資深人士,剛到羅布泊時,我都感到不知所措。 他已經聽說羅布泊環境惡劣,無人居住。
然而,當他真正身處其中時,他可以體會到其中的困難。 這裡沒有足夠的淡水,必須定期從外面運輸,沒有完善的道路,甚至土壤也很少,到處都是乾旱的鹽鹼地。
沒有電,沒有人能生存,這是乙個荒涼的地方,彷彿你在月球上。 許多在這裡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開始動搖,甚至想離開。
李守江用“鋼鐵俠王進喜精神”鼓勵年輕人投身鉀肥行業,卻在羅布泊遇到了挖礦難題。 他們需要研究如何提取鉀肥,但他們請來的德國專家對此搖了搖頭。
這讓大家哭笑不得,不禁對這個專案的未來產生了懷疑。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們根據羅布泊鉀鹽礦的特點,創新性地制定了四階段鹽田工藝。 儘管人才短缺,環境惡劣,但他們從未放棄。
在艱苦的實驗環境中,科研人員堅持不懈,逐步突破困難,找到了可行的發展路徑。 然而,新的問題出現了,如何解決資源匱乏和惡劣的環境?
地形複雜,雖然壯麗,但也充滿了危險。 這時,司機張丹尼爾挺身而出,經過長時間的探索,他終於憑藉自己的經驗找到了一條合適的運輸道路。
雖然不知道中國鉀肥未來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但他一直堅守崗位,成為這片沙漠與外界之間的橋梁。
在羅鉀人的辛勤耕耘下,短短五年時間,完成了鉀肥的小規模、中試、工業化試驗,並成功研製出了高檔標準"羅布泊"硫酸鉀產品品牌。
他們的綠色生產工藝獨一無二,不僅產品質量達到9643%,大大節約了稀缺的淡水資源,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2004年,羅鉀公司生產趨於穩定,產品開始穩步上線。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公司資金鏈斷裂,產業鏈面臨崩潰。
好在今年10月,國投看到了這片土地上巨大的商機,對中國未來的影響有了深刻的了解,於是國投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領導接觸,希望他們能夠介入此事,幫助羅鉀走出困境。
國投公司以堅定的決心,先是拿出2000萬元支援他們渡過難關,然後又投資了3資本金4億元,成為羅波特第一大股東,公司更名為國投新疆羅布泊鉀肥有限公司。
國投的到來,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活力,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於這個大型專案。 李守江等人也從研發階段直接進入了規模化產業化階段。
他們將原來的40萬噸產能提高到120萬噸,以最快的速度將鉀肥推向市場,實現了中國的“鉀肥自由”,擺脫了對外依賴,促進了國家經濟發展。
因此,120萬噸硫酸鉀專案被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專案。 然而,從 400,000 噸增加到 120 萬噸不僅僅是產量增加兩倍的問題,而且還必須克服多項技術挑戰,包括濃縮機、浮選機和過濾器等大型裝置的調整和篩選。
特別是,在技術人員的努力下,他們成功地解決了結晶器和水陸兩用集水器的問題。
鉀肥產量的增加,解決了國內鉀肥**短缺的問題,大大降低了耕作成本,羅布泊鉀肥礦滋養了數億中國人。 李守江憑藉“羅布泊年產120萬噸硫酸鉀成套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促進了我國硫酸鉀產業的公升級換代和技術進步,也為我國硫酸鉀產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技術支撐。
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模範”稱號,以表彰他的創業精神和輝煌成就,值得大家掌聲。 截至2016年,國投羅鉀有限公司已生產銷售硫酸鉀1000多萬噸,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為全國帶來45億美元的外匯。
國產鉀肥的成功抑制了進口鉀肥,使中國在與國際鉀肥生產商的談判中處於有利地位,為其提供了充足的談判空間。
羅鉀公司的發展,不僅促進了鉀肥的生產,帶動了附近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為當地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其中90%以上的新疆員工赴日旅遊。
此外,這些專案還帶動了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如馬蘭基地的編織袋廠,解決了軍人家庭和軍人職工的就業問題。 羅布泊鉀肥也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為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硫酸鉀號航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下,我們相信羅布泊可以走得更遠,讓中國不僅能買得起化肥,還能用上最好的鉀肥。
李守江作為創始人,真正將“大慶精神”發展成為“羅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