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Suo Yue。 2月4日凌晨1點20分,一輛從大連開往北京的巨型運輸卡車緩緩駛向圓明園南門廣場。 這輛特殊的交通工具攜帶著一件引人注目的藝術品——大型機甲藝術裝置“長城龍”,將於春節期間亮相,為遊客帶來獨特的藝術體驗。 這次夜間交通就像一場靜悄悄的遊行,不僅將“長城龍”帶到了新的展覽場地,也揭開了市民期待已久的神秘面紗。整個過程充滿了期待和興奮,彷彿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藝術盛宴將為圓明園增添一抹鮮豔的色彩。 參觀者可以期待在農曆新年期間體驗這個藝術裝置的獨特魅力。
《長城龍》是孫世謙用機械裝置演繹中國傳統文化的傑作,由**美術院圓明園研究中心孫世謙創作,全長近20公尺,高約7公尺,重約10噸。 它創造性地融合了具有深刻文化象徵意義和民族象徵意義的中華民族長城和龍兩大圖騰,將其構建為“長城龍”實體機甲; 通過機械工程技術,實現了從堅實的長城到智慧型龍形的轉變,實現了藝術與科技的跨界融合。
據了解,“長城龍”在工作室預組裝,從大連運到北京,整體大框架組裝好後再運輸。 這有效地減少了現場組裝時間。 為了保證其穩定性,儘量減少長途運輸的顛簸,採用了特殊的運輸方式,從大連到北京的運輸時間將近50小時。 2月4日凌晨抵達圓明園後,工人們在設計師孫世謙的帶領下,開始了緊張的安裝工作,經過通宵達旦的不停工作,凌晨5點前完成組裝,並進行了展前的檢查除錯。
從《長城龍》構思之初,到初稿完成,歷時約7年,不斷調整,至今已近10年。 比如,我為龍頭做了17個圖,現有的圖是最合理最美的,像花一樣綻放。 整體材質以金屬為主,因為更耐用,展現了長城的強悍品質,總重量近10噸,零件5000多個,在藝術和工業上都獨樹一幟。 孫士謙說。
從文化內涵上看,“長城龍”不僅突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而且通過這種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方式,喚起了人們對古代文明遺產的關注和思考,也體現了民族繁榮昌盛、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願景。 這件作品既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嘗試,也是對中國現代藝術發展方向的探索和引導。 此外,《長城龍》也可以被解讀為在當前社會變遷和技術進步下,中國文化符號如何在全球語境中重塑和傳播的獨特見解,鼓勵觀眾反思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互動,進一步激發公眾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我從2014年開始創作十二生肖機甲,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是因為老圓明園的獸頭對我的影響,圓明園對中國人來說是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所以當龍年到來時,“長城龍”第一次來到圓明園展出, 我認為這是對十二生肖文化的回歸。“孫詩謙告訴記者。
“長城龍”在高聳的山脈中靜態化為金色長城,啟動機械裝置後,長城緩慢振動公升空,逐漸化為一條龍,當它上公升到最高點時,龍的背弓如新月,幾座烽火塔化作龍頭和四肢, 然後一條金龍誕生了,有著非常科技的外觀和動感,展現了長城和龍的魅力和活力。
這項工作有很多原創的想法和研發,不僅在藝術上把長城變成了一條龍,而且在創新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成功申請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也在同步申報的過程中。 目前也是世界前列的大型機械變形裝置,同時,今年將自籌資金,打造開發下一代長城龍,規模更大,更漂亮,更精彩。 “孫詩謙告訴記者。
“長城龍”的出現,不僅為新年增添了節日氣氛,也彰顯了中國機甲裝置的不斷進步,呼應了龍年春節期間人們對國家富強、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祝願。 (記者 索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