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在靜水深流中品味女性的成長過程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01

**:中國電影報。

作者:江慧月。

電影《孔秀》由王超執導,沈詩雨、朱冬青、王學東、於慶斌領銜主演,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位印染廠女工成長為作家的勵志故事。 影片運用現實主義,塑造出乙個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獨立女性形象,呈現特定時代語境下女性成長的心理過程,以靜水的詩意形式展現出堅韌不拔、奮鬥不捨的精神。 主人公在苦難和挫折中的成長與突破、奇蹟創造,是歷史變遷中普通人日常生活和情感表達的生動體現。

從女性視角呈現

生活與成長具有時代特色。

影片聚焦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從婚姻、家庭、工作等外部世界出發,深入挖掘隱藏的內心衝突和性格特質,展現出他們沉穩、隱忍、倔強、勤奮的性格特徵。

獨特的女性視角。 影片從女性的角度出發,講述了孔修在作坊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忙於所有家務,肩負著生兒育女的重擔,而男人的責任卻缺失的故事。 孔秀從各種細節上深刻體會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從屬地位,比如剛結婚時,婆婆催促他們起床,卻讓丈夫多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生動地體現了傳統的男女不平等觀念。 孔秀上班,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家庭,第一任丈夫抱怨她不能自己做飯,第二任丈夫抱怨她不能自己做飯。 影片以女性視角呈現家庭生活、工作、勞動等各種細節,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特色。

單擊此處了解有關視訊的更多資訊。

社會壓力和性別對抗。 在幾千年的父權社會裡,女性一直作為男性的附屬品而存在,社會也習慣於以男性價值觀來評判女性,女性自己也逐漸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定位“女人是取悅自己的人”。 諸如“賢妻良母”和“溫柔賢惠”等形容女性的詞語也暗示了男性的觀點。 在社會轉型時期,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必須參與工作,撐起半邊天,但社會仍然要求女性在家庭中照顧公婆、丈夫和孩子,女性實際上承受著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在影片中,男人處於壓迫地位,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控制權,對妻子沒有尊重和感情。 比如孔秀住在宿舍,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兩個孩子,老公來的時候只責備要錢; 孔秀生孩子差點喪命,老公只說了一句“你不是第一次生孩子了。 孔修一直堅強而隱忍,反對社會和男人的壓迫和限制。

和解代表著未來。 或許是孔秀的隱忍和善良感動了丈夫,丈夫病癒後,主動為她做了一頓飯,主動提出離婚,因為丈夫明白,只有放手,她才能得到滿足。 丈夫臨終時,孔秀帶著孩子去看望丈夫,讓女兒叫他爸爸。 丈夫的枕頭旁邊有一本《工人**》,是刊登孔秀文章的報紙,說明丈夫開始關心她了。 她回到鄉下,看到正在鋤地的第一任丈夫,在空曠的田野裡,四面環山,兩人百感交集,卻無話可說,只有淡淡的問候。 她獨自站在山腳下,眺望遠方,暮色中火車的轟鳴聲由遠到近,由弱到強,與影片開頭她和家人吃飯時火車的轟鳴聲相呼應。 在滾滾的車輪裡,在時間的流逝中,她已經與過去的一切和解了,她將不斷前行。 影片的開放式結局,給了人們更多的想象空間。

舒緩的敘事節奏和鏡頭語言。

創造一種生活狀態。

測量的鏡頭語言。 影片用簡潔的鏡頭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和事件,有動作有感,沒有遲鈍或拖延。 比如小雪被趕出家門的時候,鏡頭看到孔修進門,把自行車從門上狹窄的長方形窗戶裡放進去,固定的鏡頭離得很遠**,即使角色不在畫面外,觀眾也知道動作是什麼。 前景總是黑暗的,只有窗戶形成的框架是明亮的,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乙個點上,內心的平靜與穩定保持穩定。 角色開門開燈,前景瞬間變亮,畫面變大,鏡頭跟進,開門從角色的視角找到小雪,從角色的視角看床上的丈夫。 最後,鏡頭向後移動,以無所不知的視角展示母親發現孩子被丈夫趕走時的憤怒。 這組鏡頭乾淨利落,節奏從緩慢到緊張再到情緒爆發,展現了弱女子心中蘊含的巨大母性力量。 她曾經順從、妥協、退縮,為了維持家庭而冤枉孩子,但此時卻輕易地將丈夫拉倒在地。 這一舉動暗示了她有反抗不反抗的能力,也解釋了她長期忍受和照顧丈夫的原因,塑造了她善良樸實的性格特徵。

有分寸的敘述。 影片並沒有過分誇張地講述孔修如何勤讀勤練寫,而是深入細緻地講述了她兩段不幸的婚姻,挖掘了她成長蛻變的深層原因和內心世界,更好地體現了“艱辛與艱辛,玉茹成功”的勵志主題。 而她的寫作天賦和努力,在影片中穿插著一條暗線,比如小時候,她的作文被老師表揚,父親送給他一本《格林童話》,她把自己的**和兒子夾在這本書裡,把這本書送給女兒, 體現文化的傳承。她成為作家,只用了幾組鏡頭,一是她邀請孩子們共進晚餐,慶祝她的文章發表; 二是工廠舉辦手稿展,展現了她日夜閱讀學習的情景; 三是她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她對孩子的努力和鼓勵。 敘事沒有多餘的鏡頭和語言,留白的藝術手法讓影片更有意義反思和回味。

衡量效能。 女主角的表演流暢自然,自然得體,演員的微表情呈現出許多細小的情緒和心理變化。 比如影片即將收官的時候,孔修拒絕了吳北辰的要求,而當吳北辰說出孔修被冤枉而沒有出面的真相時,孔修的表情是一瞬間的驚訝,也許還有點生氣,但這個表情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微笑和寬慰。 演員把孔秀的性格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骨子裡就是乙個隱忍的人,時間流逝後,她從過去的一切都解脫了出來。

語氣變化。

它象徵著女性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

前後色調之間的對比很明顯。 影片前半部分採用低調的攝影手法,營造出壓抑、沉悶的氛圍,有一種時間的滄桑感,就連兩夫的臉都看不清。 這種朦朧而模糊,是那個時代人們精神面貌的象徵,他們只是象徵性的存在,沒有個人的獨立思考。 第一任丈夫是婆婆的代言人,是封建父權制思想的殘餘。 第二任丈夫興高采烈地出現。 吃飯時,他坐在床邊較高的位置,而其他人則坐在長凳上,這個位置象徵著家庭地位和統治地位。 改革開放後,陰影色調改為中色調和暖色調,環境色彩變得柔和明亮,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清晰可見,紅色的毛衣和圍巾代表著陽光、美麗和希望,象徵著新時代的到來。 語氣的變化是時代變遷和自我意識覺醒的體現。

女性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清晰。 孔秀骨子裡有一種個人意識,結婚時她質問母親,得知丈夫是個知識淵博的大學生,她很高興,但當丈夫逼她辭職回家種地時,她毅然選擇了離婚。 孔秀離婚時有一段獨白,站在女人的立場談自己的處境,她承擔起了傳統意義上的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沒有在公婆身上花一分錢,週末回去為家人服務。 她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影片沒有交代她的第二段婚姻是如何開始的,但不難看出,第二任丈夫是個熟練工人,婆媳之間沒有矛盾。 當她選擇婚姻時,她有效地迴避了之前的問題,但這位丈夫自私自利,有著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觀念。 兩次失敗的婚姻讓她意識到,要想獲得幸福,就必須依靠自己。

綜上所述,影片以微觀視角,通過個人成長歷程、人生經歷和情感記憶,展現女性人生的共同困境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反映時代的發展與變遷。 這部電影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 細細品味,它的敘事不急不慢,雄辯,鏡頭意味深長而不遲鈍,總能加入一些一目了然的生活情節和衝突,調整影片的整體節奏,達到放鬆。 相信在這部電影中,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過去和影子,觸動到某種情緒和情感。

從桃飄票**:孔秀。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