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兵團成立於1949年2月,是解放戰爭中三爺的四大兵團之一,也是三爺的王牌兵團,軍團司令員是宋世倫。
宋世倫是黃埔五期畢業生,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在紅軍時期擔任過軍級幹部。 抗戰期間,宋世倫擔任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6團團長,率部到雁門關以北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隨後率部與鄧 華等人一起參加冀東起義。
解放戰爭期間,宋世倫擔任華業第10縱隊司令員,他非常擅長阻擊、上才封鎖、陶林港封鎖、旭東封鎖等,戰鬥精彩紛呈,贏得了“排炮兵不動,一定是第10縱隊”的美譽。 華業軍改組時,宋世倫擔任第九兵團司令員。
第九兵團下轄第20、27、30、33軍。 這三軍的統帥在解放戰爭之前就已經聲名鵲起,都是能打仗的兇猛將領。
劉飛,第20軍司令員。
劉飛也是一位兇猛的將領,他參加過黃麻起義,打仗非常激烈,在紅軍時期已經是師級幹部,是虎將的一員。 抗日戰爭期間,劉飛前往新四軍,開始與葉飛合作,專注於政治工作。
1939年,葉飛的6團東進蘇蘇南,加入江南抗日志願軍,改為江南抗日志願軍第二路,劉飛任政治部主任。 劉飛在一次戰鬥中負傷,被送往陽澄湖後方醫院。 面對敵人的瘋狂圍剿,大軍撤退,劉飛率領的36名傷員在陽澄湖的蘆葦叢中與日本傀儡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段經歷被寫成“沙家浜”,劉飛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郭建光。
抗戰後期,劉飛被提拔為蘇中軍區第十八旅旅長、陸軍第一師師長,開始自掌自強。 抗日戰爭勝利後,劉飛依舊在華東作戰,任縱隊副司令員,1949年任第20軍司令員。
1955年,劉飛被授予中將軍銜。
聶風致,第27軍軍長。
聶風致出身於紅四方面軍,在紅軍時期擔任團級幹部,也是徐世友將軍的老部下。
抗日戰爭期間,聶風致主要在山東抗日作戰,歷任膠東軍區第十三團團長、政委、交東衛海軍師長、第五旅旅長。 解放戰爭期間,聶鳳致任膠東軍區第5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參謀長、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27軍司令員。
1955年,聶鳳致被授予中將軍銜。
謝振華,第30軍軍長。
謝振華1930年參加革命,紅軍期間主要擔任政委,負責軍隊的政治工作,擔任紅五師第十四團政委,抗日戰爭期間,謝振華擔任八路軍司令部特勤組政委, 1940年,他本應被派往山東敵後,卻意外地留在了老司令黃克成的八路軍第五縱隊。皖南事變後,新四軍改建,謝振華任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二十四團團長,後任政委。
解放戰爭期間,謝振華沒有隨軍前往東北,而是留在華中地區堅持鬥爭,主要擔任軍分割槽政委。 在敵後,歷任副政委、副司令員、第12縱隊司令員。 而在他33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三爺第30軍的司令。 1955年,39歲的謝振華被授予少將軍銜。
1985年,**軍委決定解除100萬的武裝,他擔任政委的昆明軍區也被撤銷。 本來他本來可以當軍事科學院的政委,可惜他拒絕了,而是堅持站在最後一班,做好原昆明軍區後的工作。
事實上,他仍然有機會在1988年再次提高自己的軍銜。 1988年,恢復了軍銜制,又進行了一次重大獎勵,許多原開國少將晉公升為上將。 可惜謝振華甘願把座讓給乙個年輕的同志,錯過了將軍。
張克夏,第33軍軍長。
張克霞早年在馮玉祥的西北軍服役,也是馮玉祥的姐夫,參加過北伐,後來去蘇聯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特派黨員”, 並開始了長期地下工作的革命生涯。
抗日戰爭期間,張克夏歷任國民黨第59軍參謀長、第33集團軍參謀長、副司令員,移居山東、河南抗日。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將一批中正劍贈送給將領,張克夏也領了一批。 不過,他在曹英心中,在淮海戰役中,張克夏和何繼峰率兵造反。
起義後,張克夏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3軍司令員,兼任上海淞湖警備區參謀長。 1950年,他還公開了自己是共產黨員。 但是,由於他去了林業部擔任副部長,因此他沒有參加該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