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一旦被貼上某個標籤,就會成為被劃定的標籤。 ”
就像超市裡的商品一樣,一旦貼上標籤,它的價值也就被塑造上了**屬性。 兒童也是如此。
當你給乙個嚴格的孩子貼上“膽小怕事”的標籤時,他就變成了乙個膽小的孩子。
當你給乙個與他的學習進度不同步的孩子貼上“不聰明,腦子傻”的標籤時,他就真的變成了乙個傻孩子。
當你給孩子貼上標籤時,你實際上是在把你的孩子推到你最不希望他成為的程度。
01.有“好孩子還是壞孩子”?
大多數父母都在裡面有一種潛在的意識將“好男孩”和“壞男孩”區分開來。
而所謂的“好孩子”,就是那些被社會公認為不喜歡惹事,懂得控制自己的孩子。
這是社會上“乖孩子”的潛意識設定:聽話、好學、安靜地坐著,不影響父母或老師。
你發現了嗎? 好孩子的所謂“善良”,是以他們的行為是否與成人合作來衡量的。
因為有溫柔、聽話的孩子,他們讓成年人的生活更輕鬆。
範鄧先生推薦的《家庭的覺醒》一書說:
“我們腦海中有很多標籤,部分基於孩子的行為,但更多的是基於孩子給我們的感受。 ”
有乙個可怕的**童話故事《兔子訓練》。
故事是,學校裡聽話、懂事、聽話的孩子突然變成了兔子。
男孩皮皮魯因為調皮而遭到同學的嘲笑,父母和老師都指責他,成為最後乙個沒有變成兔子的同學。
無奈之下,他假扮成兔子,做了假耳朵和兔子頭套。 最後,全班同學完成了教育指標,老師非常高興。
在電影的最後,皮皮魯從夢中醒來,發現這是一場夢。
而在現實生活中,教育就是這個夢想,這個噩夢。
雖然教育正在逐漸覺醒,但一些家長和老師已經意識到,培養溫順聽話的孩子並不是教育的本質。
但大多數家長,甚至老師,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重新發現什麼是“好孩子”,什麼是“壞孩子”,是避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的第一步。
意識到頑皮的孩子有更廣泛的好奇心,並意識到害羞的孩子有更細膩的情感。
放下對“好孩子”的限制,意識到每個被貼上標籤的孩子背後都有他的長處。
02.放開標籤權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親子關係習慣性地將權力交給本應無所不知的父母,而孩子則成為被貼上標籤或受到懲罰的人。
這是因為父母把自己放在權力的位置上,而這種錯誤的習慣來自人性。
人們喜歡簡單方便的事情,不喜歡需要思考和困難的事情。
把問題放在孩子身上,直接給孩子貼上標籤,比懷疑父母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要容易得多。
當孩子讓父母面對自己,讓父母思考自己的行為時,我們總是會習慣性地直接懲罰孩子。
事實上,很多孩子是任性的或叛逆的,但並不是真正的叛逆。
只是他們的精神力量越來越強,強大到和父母的性格相衝突。
父母不願意面對這個挑戰,因為大多數時候他們被“自我”和“自我”所控制。
03.毀了孩子的生活
把責任歸咎於孩子,給它貼上標籤這已經成為最簡單的處理方法,但這種簡單的方法卻是最有害的方法,足以毀掉乙個孩子的一生。
每乙個被父母貼上標籤的孩子,都是一頭被繩子拴住的大象,即使他們有很大的潛力,也會被纏繞在他們身上的繩索束縛。
家庭的覺醒“說:
“帶著乙個壞孩子的標籤長大,長大後認為自己是問題所在,會給這些年輕人帶來一種毫無意義的羞恥感和不安全感。 ”
家長們以為這只是乙個不經意的標籤,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帶來一生的自卑和自我否定。
真正覺醒的父母放下了“好”和“壞”的二元標準,以及這些標籤帶來的恐懼。
擁抱與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刻,並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絡,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給孩子貼便利貼是毀掉孩子的最快方法,你還在這樣做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