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南線經歷了三大戰役和接連失敗之後,國民黨軍隊實際上已經沒有力從內戰中恢復過來,只能做出帶著殘餘軍隊撤退到台灣的決定。 當時,我軍國力已超過500萬,**軍也開始投降熱潮,特別是在西南方向,近70萬人。 這時,問題來了:既然全國戰局如此明朗,蔣介石的軍隊已經沒有前途了,為什麼還有六十萬國民黨士兵願意跟著老蔣介石渡海到台灣呢? 這不是不合理嗎?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在逃往台灣的60萬軍隊中,極少數國民黨將軍、上校軍銜的軍官被認為是自願赴臺的。 他們之所以願意實施他們的計劃去臺灣,主要原因是一等軍官有一定程度的忠誠。 例如,國民黨第五兵團司令員李溫在成都戰役中已經叛逃到人民解放軍,但後來趁機經香港前往台灣。 所以,國民黨軍隊中也不是沒有像劉歡、戴志奇、張靈甫等頑固分子,在戰爭中頑強戰死,甚至甘願自殺。
1949年,那些手裡還握著軍隊的將領,選擇跟著人民走,其實很正常。 這三年左右,這些人跟我軍打仗的記錄比較大,雖然我方一再表示會給予叛軍優惠待遇,但有的將領還是有顧慮,不敢向成城投降,這是一種心理遊戲,最後選擇了逃台。 另外,一些對我軍懷有深仇大恨的地方軍閥,比如白崇禧、閆錫山,擔心大陸戰敗後會受到我軍的制裁和鎮壓,所以選擇去台灣,那裡似乎比較安全。 雖然他們和老蔣的關係一直不好,但名義上他們已經在同一陣營待了很久,比留在大陸更有安全感。 事實上,這些老軍閥一到台灣,就失去了昔日的輝煌,更不用說指揮軍隊的權利了。 這些曾經的一等將還是這樣,其他軍官到台後沒有保障,生活和待遇條件明顯下降。
當然,在赴臺的**部隊中,除了少數自願渡海跟隨的官兵外,更多的是被脅迫的。 早在48年前,國民黨就安排一些**將領的家人在台灣生活,用兩個字:脅迫。 這一舉動很陰險,雖然此時**在內戰中已經走下坡路,但想到一家人已經被派往台灣,很明顯,戰場上大部分軍官既不敢投降,也不敢反抗,只能拼命戰鬥。 如果活著留在大陸,即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們也很難去台灣與家人團聚,一旦發生起義,他們的家人將面臨生命危險。 因此,當蔣介石的軍隊大規模撤退到台灣時,絕大多數受家庭因素脅迫的官兵也不得不跟隨。 當乙個軍團長或師長被脅迫時,他自然不會像乙個赤裸裸的指揮官那樣獨自渡海,離開時,他會帶著自己在大陸的殘餘部隊。 蔣介石的軍隊最終能夠向台灣派出多達60萬軍隊,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最後乙個被戰敗的國民黨軍隊強行俘虜。 **撤退到台灣時,他經過了南方的許多省份和地區,任務不僅是趕路,還要在途中收集近20萬新兵,特別是在浙江、福建等地。 他們有的在與追擊的解放軍作戰過程中犧牲,有的被帶到台灣島、海南島,大部分再也沒有機會返回大陸,最後死在了台灣。 值得一提的是,60萬人其實並不是撤到台灣的總人數,而只是作戰部隊的數量。 另有200萬平民也被蔣介石的軍隊帶到台灣。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直到近40年後的1987年才被允許返回大陸探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