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澎湃的春節”離不開文化意識的有益引導,依託市場力量的大力推動,源於中國人心中傳統文化日益增長的自信,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不斷繁榮的縮影。
據近日央視、新華社等報道,今年春節,“年袍”馬臉裙帶動了一輪傳統文化消費熱潮,漢服中的馬臉裙兼具古典與現代的簡約美感,也能滿足當代年輕人的大眾穿搭需求; 廣東省揭陽市某7歲女孩在店前練舞獅,路過的舞獅表演隊敲鑼鼓為她加油,贏得全網好評; 來自廣東省普寧市的潮汕應歌舞團被譽為“中國戰舞”,在倫敦伯靈頓的拱廊街表演,以慶祝中國新年。
今年春節期間,不少地方掀起了追尋傳統民俗的青年熱潮,被網友稱為“國潮澎湃的春節”。 央視創意節目《年錦》驚豔全網,為觀眾編織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圖案變化圖景; 傳統頭飾“龍頭帽”在春節前後熱度飆公升,網友發條分享DIY教程; 在許多地方,村門口集市和傳統廟集已經完全恢復; 許多博物館和購物中心將“國潮”藝術節、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民俗表演等活動融入遊客的參觀和消費中。 春節期間類似的消費和娛樂方式,反映出越來越多人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和分享新年風味的願望。
春節作為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集中體現。 “年袍”馬臉裙風靡一時,漆器、景泰藍琺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以及紫禁城、三星堆的文物圖案,被90後、00後複製在美甲上,童年初的皮影成為吸睛的頭飾和耳環, 等等,背後“新中式”服飾逐漸成為年輕人的審美偏好。舞獅、英歌舞等表演的爆發背後,是相關民俗專案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承載著人們的懷舊之情,部分專案經歷了現代競技比賽從喜慶歡樂的傳統民俗風情到大眾體育的發展歷程。
國潮洶湧澎湃的春節,離不開文化意識的有益引導。 近年來,讓傳統文化看得見、親和、傳播,讓歷史流傳下來的民族精髓不再只是記錄在書本上、陳列在博物館裡,而是通過創新和重構,生動地融入中國人民的現代生活。 從文博產業數位化賦能,到各類文創產品開發,從加強中華文明源頭發源和考古研究,傳播中華文化經典,到提公升博物館、紀念館、文保單位的展示水平,一系列舉措頻頻推出, 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生機勃勃、流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潮澎湃的“春節”,有賴於市場力量的大力推動。 從食品、住房、交通到旅遊、購物、娛樂,各類市場主體自覺將傳統文化融入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中,準確銜接和培育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使傳統文化成為賦能消費新業態、啟用消費新動能的重要因素。 正如專家所說,傳統文化元素通過新的設計、新的表達方式不斷融入現代生活方式,體現著人文與經濟的融合與共生。
國潮澎湃的春節,來自於中國人民心中對傳統文化日益增長的自信。 近年來,觸動傳統語境、感知歷史底蘊、挖掘文化基因的精神追求在越來越多人心中滋長,那些精美的古配飾、豐富有趣的民間活動、洋溢著傳統年情的廟會,與人們的追求一拍即合, 使千百年來人們一見鐘情,在接觸、參與和體驗中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溫暖,守護著新時代中華文化的根基和靈魂。
春節生機勃勃,熱氣騰騰,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持續繁榮的縮影。 中華民族積澱了數千年的審美內涵,迎合了現代人的文化訴求和生活觀念,越來越多有價值的傳統習俗需要進一步挖掘、弘揚和傳承。
在觀傳統、致敬傳統、追趕民族潮流、追逐民俗的行為背後,凝聚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期待這種傳統與現代的雙向奔波,將繼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