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自願退位的皇帝並不多,而且大多數是被迫退位的。 這些皇帝晚年的生活往往很黯淡。
然而,歷史上最幸福、最有權勢的皇帝,不是別人,正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已經85歲了,但他仍然決定退位給皇帝的第十五子燕燕,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
雖然他宣布退位,但他的皇帝生涯實際上是建立在嘉慶的痛苦之上的。 從歷史上看,現任皇帝通常都抵制退位的皇父,而嘉慶只敢對乾隆發怒。
看看乾隆死後嘉慶的所作所為就行了。 不過,換上嘉慶,未必能忍受乾隆三年的皇帝生涯。
乾隆在宣布退位後開始試探嘉慶。 其實他並不是真的願意退位,但他曾經對公眾說過,他的統治不能超過他的祖父康熙皇帝。
《清朝高宗志》記載:“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我不敢與他相比。 如果能得到上帝的眷顧,到乾隆六十年,也就是我85歲的時候,就應該把皇位傳給我的王爺,退位,過著閒散的生活。 ”
乾隆說了這句話,一定要做到。 如果他在25歲登上王位,在位60年,他將是85歲。 要知道,在古代,能活過85歲的人寥寥無幾,所以乾隆說這話的時候,他並沒有想到自己會活這麼久,活過85歲。
然而,當他真正達到85歲時,他的身體仍然很強壯。 按照他當初對外界說的話,他應該退位,給冀安讓路。 所以,乾隆退位,可以說是他為當初說出的那句美言付出的代價。
乾隆很清楚,歷史上退位為太上皇帝的人,大多都是淒涼的晚年,比如唐高祖李淵和唐玄宗李隆基,他們都因為繼任者的疏遠而晚年不幸福。 乾隆知道,這些人晚年悲慘的主要原因,就是所謂的“人喝茶涼涼”。
因此,乾隆決定避免像李淵和李隆基一樣,所以他決定退位但不放棄權力,這樣國家的權力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保證兒子嘉慶不會忽視他。
於是,乾隆決定以皇帝的身份管教政府。 乾隆將皇位傳給嘉慶後,開始試探嘉慶,希望能給他乙個下馬的機會。 禪宗寶座儀式前,乾隆親自帶著嘉慶拜拜了乙個英年早逝的九歲孩子,並要求嘉慶向孩子的陵墓鞠躬三拜。
埋葬在這座陵墓中的人,正是已經死了50多年的嘉慶二哥永蓮。 永聯是乾隆的次子,乾隆是富察皇后所生的女婿,出生後深受乾隆的父親雍正帝的喜愛,雍正特意給他取名雍廉,寓意傳承宗門。
乾隆繼位後,秘密立永蓮為太子,並將詔書藏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後面。 然而,永蓮在9歲時就去世了。 此後,乾隆宣告了雍蓮密封的詔書,追封他為端徽太子,葬於天津冀州諸花山。
乾隆讓嘉慶向永蓮鞠躬三鞠躬九,強調這是繼任太子拜祀前王爺,不是弟弟拜師弟。 這不僅是對永蓮的懷念,也是對嘉慶的考驗,表明即使嘉慶成為皇帝,也必須聽從他的指示。
更深層次的含義是,乾隆並不想讓嘉慶成為他理想的繼承人。 永璉早逝後,曾考慮秘密任命皇帝的第五個兒子永齊為太子,但永琦的英年早逝使乾隆的想法落空。
乾隆85歲時,除了嘉慶之外,還有三個兒子在世:永宣帝的第八個兒子,永宣帝的第十乙個兒子和永玄帝的第十七個兒子。 雖然永玄和永璇在歷史上以荒謬和混亂著稱,但永璇卻是嘉慶的有力競爭者。
不過,永英有些優柔寡斷,所以最終乾隆選擇了嘉慶。 如果嘉慶不聽話,乾隆可以考慮用永英代替他。 所以,乾隆為了試探他,讓嘉慶拜上永蓮,暗示就算他退位,也得聽乾隆的話,否則他不會是乾隆最滿意的繼承人。
經過這次試探和毆打,嘉慶明白了乾隆的意思,所以他只能繼續對乾隆保持恭敬和順從的態度,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他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乾隆以在陽心宮住了60年為由,堅決不肯搬出去,雖然陽心宮已經是皇帝的標準居所,但乾隆不允許嘉慶住在乾慶宮,只讓嘉慶住在玉清宮,白天去乾慶宮打卡上班, 晚上還得回玉清宮住。
此外,在禪宗寶座儀式之前,乾隆開始改變卦象,拒絕交出象徵皇權的玉璽,不搬出皇帝的府邸,不交出象徵皇權的玉璽,這讓嘉慶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引起了大臣們的不少議論。
劉勇和季曉嵐受不了乾隆皇帝的禪宗寶座儀式,因為不符合禮儀。 劉勇勸乾隆皇帝,在搬出養心宮和交出玉印之間做出選擇,否則禪宗寶座儀式就是個笑話。
而乾隆帝很在意他的臉,所以決定交出玉印,不搬出修心宮。 在禪宗的寶座儀式上,他不情願地將玉印交給了嘉慶帝。
不過,乾隆帝交出玉印後,卻開始自吹自擂,稱自己是“歷代第一圓滿人”,比第二位皇帝姚順更有德行。 他將自己與古代和現代的一些偉大皇帝進行了比較,他們統治著領土、人口和壽命,最終得出結論,他是過去繼三皇和五皇之後最完美、最成功的皇帝。
最後,他還強調,他退位是為了應付祖父康熙皇帝的名號,所以他不能比康熙在位時間長。
乾隆其實以為自己已經超越了爺爺康熙,但因為孝順,他無法超越康熙在位的時代。 這個儀式成為乾隆個人生涯的高光時刻,作為他的繼任者,嘉慶甚至沒有機會在就職演說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整個禪宗就職典禮,就是乾隆自吹自擂的時候。 雖然他把自己刻畫得完美高調,但前後的一系列舉動表明,他並不是真的想讓步。
而乾隆退位後的行為,更是更清楚地表明了他不想退位。 他繼續用乾隆年號代替嘉慶年號,甚至在紫禁城外,他也用乾隆年號。
他對外界仍然稱自己為“我”,他頒布的法令仍被稱為“詔書”。 朝臣們寫書的時候,要像皇帝一樣,在皇帝的三個格仔上寫上“太上皇帝”三個字,而真正的嘉慶皇帝只需要在兩個格仔上寫就行了。
他的生日被稱為萬壽節,而嘉慶的生日被稱為萬壽日,在這一天,他也像皇帝一樣在全國慶祝,全民都在度假。 乾隆雖然將玉璽交給了嘉慶,但也下令製作了“太上皇帝的寶物”的印章,並規定只有太上皇帝的玉璽和皇帝的玉璽才能生效。
這就意味著,乾隆雖然交出了玉印,但實際上卻是在削弱嘉慶的力量,讓他依然掌握著權力。
以退位的名義,乾隆其實還控制著清朝,在他的領導下,嘉慶就像乙個傀儡,國事由乾隆決定。 雖然乾隆給出的理由是嘉慶年紀小,需要學徒,但實際上嘉慶已經36歲了,應該獨立處理事務。
這一時期,嘉慶更像是乙個民族吉祥物,而不是乙個真正的皇帝。
嘉慶二年(1797年),乾隆因語言功能惡化,言語不清,但頭腦仍然清晰。 他擔心嘉慶會趁機壟斷權力,於是提拔心腹何深為軍機領班,何深成為乾隆的代言人。
乾隆雖然口齒不清,但善於摸索心思的何深能看懂他的意圖,於是何深在乾隆的打壓下,成為了壟斷的代表。
面對這種情況,嘉慶選擇了忍耐,他知道何深的影響力,又擔心何深會廢掉自己的皇帝之位,所以不敢和何深發生激烈的爭鬥,只能繼續忍下去。
這段時間,乾隆帝依舊坐在皇位上,嘉慶帝則在下頭陪著他。 然而,在每次朝廷會議上,朝臣們都會跪拜乾隆、嘉慶和神。
由於和神在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被稱為“二皇”。 乾隆皇帝對何神的重視,其實是一刀殺人,讓何神負責。
何深雖然是**,但善於理財,乾隆皇帝經常向他借錢。 乾隆皇帝為了塑造自己廉潔的形象,讓和神幫他收錢。
雖然和深被百姓和嘉慶帝所憎恨,但他的大部分財富最終都落入了乾隆的口袋。 嘉慶帝對乾隆帝的不滿和反抗並沒有公開表達出來,而是在乾隆帝死後立即將他處死,可見他再也忍受不了了。
他把多年來對乾隆帝的不滿和牴觸,都發洩在了賀深身上。
雖然乾隆在世的時候,嘉慶表面上對他充滿了欽佩和順從,但是在他心裡,嘉慶對乾隆的一些做法卻有不同的看法。 乾隆一輩子都恨之入骨,認為趙勾配不上中興大宋的稱號和高宗寺的號號。
然而,乾隆死後不久,嘉慶就選擇將乾隆的廟位改名為青高宗,並把他與趙苟並列,這可能是對乾隆的諷刺和挑釁。
嘉慶知道,只有耐心和迎合乾隆,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甚至在乾隆死後,嘉慶也不敢公開表達不滿,只能通過去寺廟處死何神來釋放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