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作者名單
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夏璐
製作人丨奧投財經(thesankei)。
劉藥業集團 (603368上海)、東北製藥(000597SZ)、片仔黃(600436上海)、海正藥業(600267上海)、益豐藥房(603939sh)……近日,多位藥企高管辭職,醫藥行業再度出現人事風波。
據不完全統計,近乙個月(1月17日-2月17日),多達29家上市公司發生人事變動。
高管“外流”的背後,反映的是當前醫藥行業業績下滑、轉型的陣痛期、腐敗現象的出現。
有聲音認為,隨著新醫改的深入,國內醫藥行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環境,行業人才流動頻繁是常態。
製藥企業業績差異化
進入2024年,醫藥行業上市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將發生密集變動,近乙個月來,已有29家上市公司高層發生人事變動。 不乏大型人參林(603233上海)、華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300110。SZ)、雲南白藥(000538SZ)、明德生物(002932SZ)等知名藥企。
醫藥上市公司高管人事風波背後,醫藥企業業績集體停滯。
據東方財富選擇網訊資料顯示,截至1月30日,已有230家A股醫藥板塊企業披露了2023年業績預測,其中94家預計淨利潤出現虧損,佔比約40%。
海王星生物 (000078.)SZ)、榮昌生物(688331上海)、康希諾(688185上海)、地哲製藥(688192SH)虧損最大,預計2023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將超過10億元。
奧投金融發現,一方面,醫藥企業業績虧損是由於資產、應收賬款、存貨等減值,影響了利潤; 另一方面,高昂的銷售費用侵蝕了利潤。
睿智化學 (300149.)深圳)預計2023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為725億元-945億元,由盈轉虧的同比變化。 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公司商譽和長期資產減值金額合計約527億元。
長江健康 (002435深圳)預計2023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為65 億美元至 8 美元9億元,虧損原因之一是公司已對收購海南海凌化工藥業的商譽資產進行了初步評估和計算,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65億元。
藥企銷售費用過高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139家藥企銷售費用合計448億元,較2022年上半年的411億元,同比增長**9%。
從2020年到2022年,未命名藥品的銷售費用將在2%左右86億元,345 億和 292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7% 和 819%,均在80%以上。 預計2023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2434億元至3451億元,同比虧損146.898萬元,虧損同比擴大。
領康藥業有限公司 (Ling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603669.)SH)2022年營收289億元,銷售費用237億元。 其中,營銷服務費為229億元,佔銷售費用的96%84%。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主營收入為151億元,同比減少4002%;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 - 965825萬元,同比減少3902%;扣除非淨利潤 - 121億元,同比下降55%98%。
元鑫科技已五次向港交所提交,今年終於通過上市聆訊,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淨虧損3家63億元,757億元,85 億和 442 億美元,調整後淨虧損 3 美元13億元,621億元,696億和391億元,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且虧損逐年擴大。
遠鑫科技虧損的乙個重要原因在於銷售成本和銷售費用高昂。 根據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同期銷售和營銷費用為495億元,819億元,1027 億和 557億美元,銷售率。 2%和12%。
監管機構也注意到了製藥企業高昂的銷售費用。 去年以來,多家上市藥企因銷售費用問題收到交易所的詢價函或監管函,要求對銷售費用較高作出解釋。
多家製藥公司高管被調查
在醫藥領域“反腐風暴”的席捲下,多名高管的腐敗行為已經“浮出水面”,主要涉及資訊披露違規、賄賂或賄賂、職務犯罪、內幕交易、交易、欺詐發行、操縱市場、挪用資金等。
2024年1月,國藥現代(600420。SH)原董事長周斌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2023年9月至11月,上海醫藥(601607SH)6名高管被調查,包括前董事長和退休副總裁;2023年7月,威寧健康(300253SZ)前董事長周 Wei因涉嫌賄賂被查處拘留,隨後賽仁生物(688163上海)前董事會主席也因涉嫌職務犯罪而被拘留並立案調查。
為整治醫藥領域腐敗,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會同十部門啟動了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集中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00余家醫院院長、秘書被查處。
一位行業研究人員告訴奧投財經,高管腐敗將對製藥企業產生負面影響,如聲譽受損、經濟損失、管理混亂、法律風險、缺乏社會責任感等。 醫藥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監督審計,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營造廉潔的企業文化。 同時,社會也要加強對醫藥行業的監管,加大對腐敗的打擊力度,共同維護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
面對轉型的陣痛
不少藥企加快轉型,尋找新的增長點,但轉型並未達到預期,陷入了陣痛期。
羅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曾是抗生素龍頭企業,自借殼上市以來,業績大幅下滑。 公司正在轉型為創新型製藥公司,但轉型並不如預期,業績仍處於虧損狀態。
恆瑞醫藥營收和淨利潤持續下滑,創新藥業務無法支撐公司業績。 公司正在努力向創新藥轉型,但轉型面臨諸多挑戰。
爾康藥業正準備轉型為“醫藥和新能源”雙主業,目前正在進行碳酸鋰產業鏈上游布局,重點推動鋰礦發展。 近日,爾康藥業發布業績預測,預計2023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為148億元-198億元。
為了提振市場信心,多家藥企紛紛回購股票。 2月18日,智江生物、中原協和、宣泰生物等7家藥企宣布,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回購公司股份。
Wind資料顯示,2024年以來,藥明康德、Gloria Young、東娥阿膠等84家藥企披露了回購公司股份的董事會計畫或股東提案,而2023年同期只有11家。 這84家藥企的擬回購金額上限達到118家27 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 3 美元71億元。 待回購的藥企數量和回購金額均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