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們可能生活在兩個世界裡。
乙個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現實世界; 另乙個是曾經橫亙在我們對面供我們瀏覽的網際網絡世界,我們將“沉浸其中”。
這個未來似乎已經到來。 “昨天,人類首次接受了腦機介面(neuralink)晶元植入物,植入人恢復良好。 1月30日上午,美國知名企業家馬斯克宣布,腦機介面正式“接入”現實。
你所需要的只是你的頭腦來控制你的手機
日前,由於特斯拉業績不及預期,股價暴跌,馬斯克被LV老闆伯納德·阿爾諾趕下了“世界首富”的寶座。 1月30日,馬斯克松了一口氣,“腦機介面”的訊息幫助他重新奪回了世界首富的位置。
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昨天,人類首次接受了腦機介面(neuralink)晶元的植入,目前恢復良好。 初步結果表明,神經元尖峰檢測是有希望的。 ”
馬斯克還表示,這家腦機介面公司的第一款產品被命名為“心靈感應”。 至於產品的前景,他寫道,“只要有乙個想法,你就可以控制你的手機或電腦,並用它們來控制幾乎任何裝置。 第一批使用者將是那些失去肢體功能的人。 想象一下,如果霍金的溝通速度比打字員或拍賣師還快。 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
腦機介面首次臨床試驗成功的訊息一出,就佔據了各大熱搜榜,網友們態度褒貶不一。 有人表達了他們的期待,希望“明天我能找個醫生在我的腦子裡放乙個”。 其他人則表示,他們“害怕”,並想知道“它的最終用途是什麼”。
目前,第乙個接受腦機介面的人類的具體狀態尚未公布。 網友們也在議論紛紛,對第乙個題材的細節感到好奇。
此前,據**報道,馬斯克的崇拜者、入行近十年的**明星凱拉凱登有望成為首位植入腦機介面晶元的人類候選人。 她曾經說過,吃螃蟹總要有第乙個勇士,她願意為此承擔風險,甚至準備了行動費用,自告奮勇成為第乙個為人類福祉做出貢獻的網路人類。
去年,它獲得了臨床批准,單次手術費用為1050,000 美元
什麼是腦機介面?
腦機介面(BMI)是一種在機器和神經系統之間開發直接資訊互動的技術。 這種資訊交換繞過任何肌肉運動和感覺器官,並且是相互的。
腦機介面看起來很神秘,彷彿人類正在走向科幻作品的場景。 那麼,腦機介面的實現有沒有可能像《流浪地球2》中男主角的女兒通過晶元獲得數字永生一樣呢?或者像《黑客帝國》中一樣,人類可以通過上傳意識在虛擬世界中體驗不同的生活。
或許,答案可以在馬斯克公司完成的手術中找到。
2016年,馬斯克和幾位科學家創立了Neuralink。 去年的融資顯示,Neuralink的估值已高達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9億元)。
2019年,馬斯克宣布,他將使用Neuralink的技術將大腦意識上傳到雲端,並與虛擬自我進行對話。 他說:“支援Neuralink高估值的圖片遠非ALS等罕見疾病,而是指向人機整合,意識上傳,甚至數字永生的未來。 ”
然而,一些投資者判斷,“這至少是五六十年後的事了。 ”
2023 年 9 月 19 日,Neuralink 宣布公司已獲得臨床試驗許可,開始招募腦機介面志願者。 BCI臨床試驗持續了六年,該公司招募了22歲及以上的患者,這些患者因ALS(垂直脊髓損傷或**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而癱瘓,並且在受傷後至少一年內沒有改善。
Neuralink 計畫在 2024 年對臨床志願者進行 11 次植入式 BCI 裝置手術,2025 年進行 27 次,2026 年進行 79 次。 該公司預計每次手術的費用為1美元050,000美元(約合人民幣75,357元)。
招募訊息公布後,盛大的場合,上千人排隊等候審判。
在25分鐘內,機械人在大腦中植入晶元
馬斯克的傳記作者之一阿什利·萬斯(Ashley Vance)透露了Neuralink的外科手術過程。
萬斯說,外科醫生需要進行需要幾個小時的顱骨移除手術,然後在25分鐘內,機械人“R1”操縱植入物“N1”並將64根電線植入大腦區域。 該裝置將替換移除的頭骨。 這些電線非常細,大約是人類頭髮直徑的 1 14。“N1”內部的晶元用於記錄大腦訊號,將它們無線傳輸到 Neuralink 的解碼運動意圖應用程式。 該應用程式解碼大腦訊號後,它通過藍芽連線控制外部裝置。 患者使用 neuralink 應用程式和藍芽連線來控制外部滑鼠和鍵盤來做他們想做的事。
從外觀上看,植入物“N1”只有一枚硬幣那麼大,內部小電池可以通過袖珍感應充電器從外部無線充電。 根據Neuralink的官方網站,“完全植入,從外面看不見,它可以讓你隨時隨地控制你的電腦或移動裝置。 ”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功申請臨床試驗之前,Neuralink已經在豬和猴子身上進行了相關試驗,引起了轟動。
2020年8月,為了驗證腦機介面的效果,研究人員在三頭豬體內植入了裝置,馬斯克在直播中向觀眾展示了仔豬大腦活動的實時傳輸。
2021 年 4 月,Neuralink 發布了一段視訊**:乙隻 9 歲的獼猴哈巴狗在拍攝前被植入了腦機介面。 研究小組教哈巴狗使用遊戲操縱桿玩遊戲,如果他贏了遊戲,他就會從控制台下方的金屬管中獲得香蕉奶昔作為獎勵。
在過去的幾年裡,馬斯克一再提到他對Neuralink技術的信心。 他曾說過,他會讓他的孩子接受腦機晶元移植。
它非常接近治病救人,離數字不朽還很遠
馬斯克並不是唯一乙個在這一領域取得進展的人。
2020年底,上海瑞金醫院啟動了相關專案研究,共有26名患者參與**,2023年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利用腦機移植調節神經,患者術後抑鬱症狀平均改善60%以上。
2022 年 7 月,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 Synchron 將首個腦機介面裝置植入美國患者的血管中,而無需進行侵入性腦開放手術。
2023年5月,由南開大學段峰教授團隊牽頭的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介入腦機介面試驗在北京成功開展,手術後實現了動物對機械臂的主動控制。
近年來,腦機介面成為ALS、脊髓損傷、帕金森氏症、精神疾病等領域的研究熱點,並被應用於醫療場景。 雖然腦機介面離數字永生還很遠,但離治病救人卻很近。
如果腦機介面進展順利,或許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但腦機介面也被稱為人類未來的“驚心動魄的跳躍”。
當腦機介面成為現實時,公眾的倫理問題也隨之而來:通過腦機介面裝置,大量的人腦訊號被採集和解碼,一旦出現資料私隱和安全問題,入侵者就可能窺探到“人腦中的竊竊私語”,甚至可能通過演算法更準確地控制人們的情緒。
此前,Neuralink的臨床試驗申請因安全問題一再被拒絕,花了六年時間才通過監管審查程式。
其中一些問題涉及將鋰電池和電纜植入大腦中用於腦機介面裝置的成功概率,以及如何在不損壞腦組織的情況下安全地提取裝置。
據一位專家稱,人腦植入物的另乙個主要風險來自感染:“該裝置位於大腦表面,但仍可能引起一些炎症和免疫反應。 ”
此外,Neuralink在早期的動物試驗中因涉嫌虐待動物而面臨爭議。
近日,巴西生物學家、“腦機介面之父”公尺格爾·尼科埃利斯(Miguel Nicolellis)表示,他並不看好neuralink等侵入性腦機介面,“目前的技術探索遠未超越倫理的界限”。
“像《黑客帝國》這樣將意識上傳到大腦的場景在未來不會發生,人類的記憶也無法儲存,”公尺格爾說。 ”
Miguel說,在未來,我們需要一些像這樣的特定協議來保護我們大腦的資料和其他相關記錄。 該行業已經制定了資料標準,並將納入道德問題和協議。
簡而言之,人腦是如此複雜,以至於技術很難完全解析它。
腦機介面剛剛開始批量進入臨床,現在從事它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司都在努力為“腦科學”和“腦疾病”的研究寫下重要的腳注。
記者何伯奇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