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在《愛彌兒》中反覆提到,與孩子講道理是最無用的教育。 如果我們不能和孩子講道理,就不能和孩子發脾氣,我們怎麼能教育孩子呢?
教育不依賴於咆哮
以身作則比言語更重要
有一次我去親戚家吃飯,她的孩子已經4歲了,是時候活潑活躍了。
她不是把糖果盤弄得亂七八糟,就是拿著水彩筆畫來畫去,沒有片刻的閒暇,媽媽為此傷心欲絕。
在批評她不聽話的同時,她也跟著收拾了。
吃晚飯的時候,孩子把所有的穀物都蓋在桌子上,弄髒了他的衣服。
親戚們終於控制不住怒火,對她大吼大叫:“你怎麼了? 你想羞辱我嗎? ”
我看到她的女兒嚇壞了,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眼裡含著淚水。
親戚把女兒轟回房間,起身收拾桌子,我在一旁幫忙,問她:“你經常這樣對孩子大吼大叫嗎? ”
她無奈地說:“我能怎麼辦,我教了她多少次還是不改,我告訴她多少理由,她不聽,不罵她就不聽話。 ”
我說:“你不用大喊大叫,下次她弄髒桌子的時候,你可以給她一塊抹布,讓她和你一起收拾桌子。 ”只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就會覺得委屈; 只是講道理,孩子看不懂。
對於乙個孩子來說,他根本分不清是非,他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無論他的父母怎麼說,他們都無法抗拒他嘗試的慾望。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大喊大叫威脅他,而是給他樹立榜樣,讓他明白什麼是正確的做法。
為了讓孩子懂得理性,父母首先要講道理,陪伴孩子一起進步、共同成長。
教育不是管理
相反,它是展示和指導
言行教育是中國自古以來就實行的一種教育方法。
然而,在當今世界,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這種最簡單、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卻一再被忽視。
父母經常要求孩子考得好,足夠聽話,一旦考好就拿著棍子等著,口頭責罵。
只是忘記了,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
其實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孩子身上的問題大多根植於父母。
如果父母經常說髒話,甚至在孩子面前,那麼孩子就會慢慢學會說髒話。 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染上了這個壞習慣,用各種難聽的話責罵孩子,這豈不是更糟?
相反,如果父母平時注意自己的舉止和談吐,即使在孩子面前也能保持良好的文明禮儀,那麼孩子就會受到很好的影響,成為乙個文明有禮貌的人。
因此,父母的錯誤言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隱患; 只有父母的正確引導,才能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成功。
幾乎所有的問題孩子都來自問題家庭,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優秀的父母。
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說:“教育不是乙個被告知和被告知的問題,而是乙個積極和建設性的過程。 ”
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就要“主動”做好示範和引導,只說說是沒有用的。
做乙個好榜樣,帶頭,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簡單、最重要的教育。
父母樹立了好榜樣
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記得董卿說過:“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成為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父母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不在於我們為孩子做了什麼,而在於我們做了什麼。
用行動證明一切,讓孩子看得見,學得好,勝過千言萬語的嘮叨。
宋代最著名的“一科三學士”,是家庭教育的奇蹟。
蘇軾和蘇哲的父親蘇尋27歲才開始讀書,每當孩子們玩耍時,他就躲在角落裡看書。
慢慢地,兩個孩子對父親的書產生了興趣,不再玩遊戲,如飢似渴地閱讀著父親的書。
蘇洵擔心被兩個兒子超越,所以學習很努力,蘇軾和蘇哲也不甘落後,三人跟著我努力學習。
後來,父子倆一起考進了金氏,三人都是最優秀的,成為流傳至今的美言。
父母不必給孩子堆積如山的金銀,也不必為孩子掙一輩子的錢。 當我們為孩子樹立乙個好榜樣時,教育就開始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力量。
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切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為榜樣。 ”
教育孩子從來就沒有起點或門檻,有的只是父母孜孜不倦的陪伴和榜樣。
父母的模式
它是孩子人生的起點
如果把孩子比作小船,那麼父母就是讓孩子駛向遠處的一條長河。
河流必須足夠寬,讓孩子隨風航行,並且必須足夠長,才能將孩子帶到更遠的地方。
父母不僅是孩子的榜樣,更是決定孩子人生起點的起點。
古人說:龍生龍,鳳凰生鳳,鼠生洞。 父母的價值觀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命運。
黃磊曾對女兒說過,幸福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學會誠實,忠於內心,誠實也是一種勇敢的性格。
白岩松曾經對兒子說過,學會寬容,寬容可以撫慰別人,也可以學會善待自己。
他們不僅用言行給孩子樹立了好榜樣,更讓孩子們看到了世界的浩瀚,用溫暖的人性照亮了孩子們未來的人生道路。
對於父母來說,沒有比“管理自己”更有效的教育了。
言行自足,也傳遞著榜樣的力量; 它指出了教育的本質和家庭教育的影響。
總之,教條不重要,教養重要。
馬卡連科說:“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家庭的尊重,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關注,這是教育的首要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提公升自己,要想說出能讓孩子飛起來的真話,父母一定要有藍天的胸懷和高度。